“化”字的词缀用法在汉语中迅速扩张,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汉语则无此功能,日语词缀“化”进入汉语后自然会受到汉语词汇规律的制约。现代汉语中词缀“主义”的用法来......
2023-11-29
第三节 词义的渗透
语言之间的渗透交融,词义是一个重要方面,其表现也更为复杂。有的发生在外来词上;有的是汉语原有词的意义发生了迁移,汉语本土词词义受到日语词的影响发生变化,并延及相关词的词义。词义渗透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词义的增减,范围的扩缩,褒贬色彩的变化,在不少借词身上都会发生。
一、借词意义的渗透
1.“屋”——汉语本土词意义的增加。
“屋”,《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1)房子:房~丨~顶。(2)屋子:里~丨外~|一间~住四个人。”《汉语大词典》有10个义项:(1)房舍,房屋。(2)指屋顶。(3)帐幕。(4)泛指覆盖物。(5)以“屋”谓国家覆亡。(6)盖屋;建屋。(7)家。(8)终止。(9)古代井田的区划单位,三百亩为屋。(10)通“剭”。这10个义项,都与“精品屋”中“屋”的“店”义无关。
再来看看日语“屋”的意义。据日语词典《辞苑》(12)记载:一、名词用法有:①房屋、住宅。②房顶、屋顶。二、接尾词用法有:①表示某种营业。如:花屋;八百屋(蔬菜店);靴屋(鞋店);パン屋(面包店)②表示某种专长的人。如:政治屋(政治家);闇屋(黑市商人)。③表示某种性格或特征的人。如:やかまし屋:吹毛求疵的人。頑張り屋:很勤奋努力的人。④表示家号、雅号、书斋、商号名。如:铃屋。
日语中“屋”的名词义与汉语一样,而“接尾词”的第2、3、4个用法不见于汉语,只有第1个传入了汉语。该义在日语中有较强的构词能力,造出的词语不少。如:“花屋”(花店)、“本屋”(书店)、“靴屋”(鞋店)、“八百屋”(蔬菜店)、“酒屋”(酒店)、“洋服屋”(西服店)、“煙草屋”(香烟店)、“料理屋”(餐馆)等。日语中表“~店”义的“屋”在19世纪末就开始传入汉语。1879年黄遵宪的游记《日本国志》中出现了“料理屋”(餐馆),1889年叶庆颐的《策鳌杂摭》中出现了“两替屋”(外汇兑换店)。“料理屋”、“两替屋”的“屋”就相当于汉语的“店”义。不过当时它还是作为认知对象,而不是作为汉语中的交际表达成分来出现的。
20世纪后期“屋”作店名的用法才真正被汉语接受,并由此产生出了大量的“屋”字词。在上面20种新词语词典中,共有13条“屋”字词,表示的都是小型、精品、专卖型的“店名”。如:冰屋、饼屋、电脑咖啡屋、发屋、发型屋、极品屋、精品屋、时装屋、网络咖啡屋、温酒屋、温馨爱屋、洗脚屋、自选屋。表示“房屋”义的新词只有9条:场屋、公屋、家屋、简屋、廉租屋、配屋、棚屋、起屋、危屋。在实际语言生活中,表“店”名的“屋”字词还不止这些,另如“鞋屋”、“面包屋”、“首饰屋”、“咖啡屋”、“男仕屋”、“酒屋”、“女人屋”等。
表“店”义的“屋”完全借用于日语,在古汉语中找不到这一意义的踪迹。日语“屋”作词缀用的另两个意义没有进来,其原因还是其词义引申的“合理性”的制约。因为由“屋”的“房屋”义到“店铺”义中间转得很自然,“店铺”要依附于“房屋”,“房屋”的一大功能是用于“店铺”,中间有着自然的引申关系。而日语接尾词“屋”的第2、3个义项是表人,由“屋”到“人”的引申似乎生硬,因此出现了借用时的“部分取”、“部分舍”的结果。
2.“部”——汉语本土词语义的低档化
日语中的“部”表示“某个社会机构组织单位的部门”义,它进入汉语后,缓慢却坚定地影响到了汉语词的意义变化。下面先来看汉语“部”字的词义状况。《汉语大词典》作了这样的诠释:
(1)总领;统率。(2)引申为部勒,约束。(3)部伍,部队。(4)军队等的领导机构或其所在地。(5)古时行政区域名。(6)衙署,有关主管部门。(7)引申为在某主管部门任职。(8)管辖,治理。(9)部署,安排布置。(10)派别,门派。(11)门类,类别。(12)部分;部位。(13)部落,由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14)车盖的盖斗。(15)通“剖”。参见“部发”。(16)通“棓”。大杖。(17)量词。用于书籍、影片等。(18)量词。(19)量词。古白话作品中用于胡须等。(20)量词。用于机器或车辆。相当于“架”、“辆”。
“部”有20个义项,与表示社会机构组织工作部门有关的是第6个义项“衙署,有关主管部门”。第18个义项似乎也有关系,“量词,用于乐队、剧组等。相当于‘班’、‘组’、‘队’”,但这是量词,不符合名词的要求。所以只有义项6可以算得上有相关性。仔细分辨后会发现在古汉语中,“部”所表示的“衙署”是级别比较高的部门,大体上都属于朝廷内的机构,如“刑部”、“吏部”、“礼部”等。第6个义项“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讲是马融因冒犯太后被贬,安帝亲政后将马融召还仍安排在“讲部”。可见“讲部”相当于中央一级的讲学部门,地位当是不低的。
日语“部”的意义在日语词典《辞苑》(13)中有这样的解释:
①分割、区分。如:昼の部;部分;部类。
②(官厅、公司)组织上的机构,一般指“科”以上“局”以下的机构。如:总务部;本部。
③会计用语。“部”下面为“款、项”。
④学校、公司中有共同爱好者组织的团体。如:野球部(棒球队)。
⑤(书籍等的)部数:如:限定百部。(www.chuimin.cn)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第2个义项。第2个即“(官厅、公司)组织上的机构”义。词典释义时加有特别的说明:“一般指‘科’以上‘局’以下的机构”。其所指恰恰在以往的汉语中是没有的。第4个义项现也进入了汉语。
由于汉语中的“部”本来都是表示级别比较高的组织机构,如日语的“文部省”、“外务省”、“大藏省”对应汉语,分别是“教育部”、“外交部”、“财政部”。说到“部长”一般指的都是市县级以上的某个政府或党委的某个部门,如“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指军队中的“参谋部”、“后勤部”、“政治部”时,也都是有较高级别的。特别是当代中国的行政级别,“省”与“部”相当,形成了“省部级”;“司”与“局”相当,形成了“司局级”,接下去是“县团级”、“县处级”、“科股级”。在这个行政体系中“部”更是高高在上。
而在当代汉语中,因受日语的影响,“部”的用法出现了“平民化”、“低档化”、“大众化”的趋向。基层单位的某个部门大都改用“部”来称呼,如营业部、销售部、财务部、秘书部、总务部、推广部、公关部、广告部、企画部、学生部、女生部等。注意,这里的“营业部”并不是指售卖商品的地方,而是指主管售货服务的企业内部管理部门。“部”的头头也叫“部长”。一时间,“部长”头衔满天飞,只是“此部长”而非“彼部长”。“部”与“部长”的这种低档化显然是受到日语的影响。日资企业中某某“部门”的头头叫“部长”,其地位、职权也就大致相当于汉语中的“处长”。日语借词“部”的进入使原来在汉语中表示级别较高的“部”出现了低档化现象。
二、借词意义的引申嬗变
日语借词进入汉语后,或因古今汉语的繁衍嬗变,或因人们观念的推陈出新,或因语境的迁移变幻,词义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考察这些变化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日语借词的传入轨迹,认识语言交融之间的词义变化规律。
1.“写真”分析
“写真”在日语中的意思是:①写实、写生;②摄影、相片。第2个义项指的是一般的“摄影照片”,而在汉语中却引申指人体摄影,甚至专指女性人体摄影义。
①〈名〉指以某人的身体为对象的人体摄影,现多暗指女性裸体照片。◇目前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地摊文学、街头小报、录像漫画、写真图册、情人贺卡、美女照片挂历等等,大多是消闲文化产品。(人民日报.1995.5.27)◇至于大家都称她是琼瑶心中的玉女明星,会不会为保持清纯形象拒绝写真,性格不羁的小燕子依然直言不讳……(南方声屏报.1999.3.31)②〈动〉对事物做真实的描绘。◇何日还我青山绿水——河南省洛宁县西山底村滥采乱伐现场写真(人民日报.1995.3.13)◇大风浪之夜(大要案写真)(人民日报.2000.12.13)(14)
义项①由“人体摄影”再到“暗指女性裸体照片”,就是典型的词义引申变化现象。
在“写真集”、“写真照”等词中,“写真”仍体现出了这样的意义变化轨迹。如
写真集:〈名〉个人的人体摄影集。◇性格不羁的小燕子依然直言不讳:“我看过许多台湾及国外的写真集,都拍得很美呀……”(南方声屏报.1999.3.31)◇先前是“写真集”走俏,如今是“隐私”畅销。(人民日报.2000.11.3)(15)
写真照:〈名〉摄影照片。◇这组从未暴过光的露两点写真照尘封多年后,日前被《花花公子》杂志以高价取得。(看世界.1999.4)◇记者在电脑中键入欲购房子的区属、价格、面积,十几条房源信息齐刷刷列在屏幕上,样板房的房型平面图、立体写真照、周围的社区图片,依次闪现。(人民日报.1998.6.29)(16)
“写真照”中的例1体现了引申现象,例2则体现的是日语原义。
2.“新干线”分析
“新干线”是日本的高速铁路干线,其快速、便捷、舒适,举世闻名,成为当代高速公共交通的代表作。我国的高速铁路是近年的事,“新干线”却早已传入,可用的不是原意,而是“最快消息”、“最快通道”的引申义。《新词语大词典》(2003年)收录了此词,释为:
〈名〉原指新的铁路、公路主干线。比喻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最快消息。来自日语。◇以下系列为非法录音制品:新音乐干线、音乐新干线、音乐工厂……(人民日报.2000.1.19)◇人才新干线。(深圳热线.2002.10.16)
“比喻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最快消息”是“新干线”在汉语中获得的引申义。笔者2007年2月25日便用“百度”搜索引擎检索“新干线”,获得2670000条资料。(17)首屏上出现的有“软件新干线”、“中国教育新干线”、“远洋新干线有房出租”、“深圳新干线铝箱”、“合肥新干线网络公司网站”、“访问通用网址新干线”、“移动新干线”、“医学新干线”、“人才新干线”、“明星新干线”、“龙口新干线”、“电脑游戏新干线”、“北碚新干线”等相关网址。在屏的下方关联搜索中,还列出了“苏州新干线”、“苏州人才新干线”、“本溪新干线”、“海峡新干线”、“苏州园区新干线”、“油城新干线”等。由此可见,“新干线”引申义在汉语中已经达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
有关汉语中的日语借词研究的文章
“化”字的词缀用法在汉语中迅速扩张,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汉语则无此功能,日语词缀“化”进入汉语后自然会受到汉语词汇规律的制约。现代汉语中词缀“主义”的用法来......
2023-11-29
第五节文字的渗透日语除了使用来自中国的汉字外,还有“日本国字”与“假名”。它们随着日语借词进入汉语,也对汉语产生了一定的渗透和影响。还有一个在汉语中得到广泛应用而未注明来源于日语国字的,即“腺”字。“日语自创汉字词”产于日本,在中国没有文字使用的基础和环境,故传入者寥寥无几,有的即使传入了,也面临着汉字同化的强大压力。假名与汉字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字体系。......
2023-11-29
第一节词语的渗透词语渗透是指一种语言的词汇进入到另一种语言当中。第二类,日本民族利用古汉语现成的“词语”来意译西方语言时产生的词语。第三类,日本民族用自创汉字表示的词,又称为“日语国字词”。判断一个词是否属于日语借词,不能仅仅机械地看其原始出处,更要看它们在后来新的语言环境是否获得了新义。......
2023-11-29
从语言表达形式看也有明显的不同,即已从汉字记音的“日名音译词”转为直接借用的“日语汉字词”。《宋史·日本国传》中出现了大量表示人名、王名、官名、地名、物名的日语汉字词。这与汉字传入日本,日本对汉字广为使用有关。......
2023-11-29
第三章古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公元2世纪就已开始了,当时主要是日本向中国学习,历史上有名的“遣隋使”、“遣唐使”就是日本民族学习汉文化最好的见证。这一时期汉语对日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从东汉至晚清中叶,汉语对日语的影响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古汉语对日语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它也或多或少地受到日语的影响。......
2023-11-29
第五节汉语对日语借词改造的特点汉语对日语词的同化体现在多方面。这是由汉语与日语语言类型的根本差异造成的。汉语这种词核化的约束力显得特别强大。......
2023-11-29
20世纪初大量日语教科书相继被译成汉语,逐步成为教科书主流,它们为当时中国的新式教科书体系奠定了基础。如1906年清政府指定的“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中,不少就是日译书,并标明“教育部审定”、“教育部审定,中学校用”、“学部审定”等字样。......
2023-11-29
它们是成为汉语的借词后最易发生变化的一部分。古汉语中表示动词意义的“书”被动词“写”所代替,“書手”被改造成了“写手”。②用来构成没有中心词的“的”字结构。......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