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汉语中的日语借词研究成果

汉语中的日语借词研究成果

【摘要】:第三章古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公元2世纪就已开始了,当时主要是日本向中国学习,历史上有名的“遣隋使”、“遣唐使”就是日本民族学习汉文化最好的见证。这一时期汉语对日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从东汉至晚清中叶,汉语对日语的影响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古汉语对日语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它也或多或少地受到日语的影响。

第三章 古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

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公元2世纪就已开始了,当时主要是日本向中国学习,历史上有名的“遣隋使”、“遣唐使”就是日本民族学习汉文化最好的见证。从东汉晚清中叶的一千多年历史中基本上是汉语、汉文化对日语、日本文化发挥着全方位的影响,不仅在日本的文学、宗教、建筑等方面打上了汉文化的烙印,而且在日语的文字、词汇、语音上也都有充分的体现。日语文字由汉字、平假名与片假名三个部分组成,除了少数是日本自产的“国字”外,大部分是直接借自汉字,连平假名与片假名也是由汉字的草书楷书改造而来。在词汇上大量的汉字词直接来自古汉语,在语音上日语汉字的吴音、汉音、唐音、宋音、清音更是直接仿汉语词的读音而来。这一时期汉语对日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www.chuimin.cn)

从东汉至晚清中叶,汉语对日语的影响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文化交流有着强弱不等的倾斜性,或主输出,或主输入,只要有交流,就一定带有双向性,否则无从发生。在古汉语对日语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它也或多或少地受到日语的影响。王铁钧近年考察了中国古籍中对日本撰录的音译方法的吸收演变史,指出“汉、魏史籍中日本相关人名、地名与官名的翻译普遍采用这种音译法”,至唐宋,音译法逐渐淡出,“传统的以音谐之的音释法受到冷落,取而代之的是直接录以已为日语约定俗成的汉字语汇”。“古代文献日本撰述中的音释法滥觞于汉、魏史籍而止于唐、宋史,它的沿用及当时史家对它的认同可视为时代使然,同样的,它的寿终正寝也是历史的必然。”(1)翻译方法只是一种表达形式,它必定含有翻译对象与翻译语言,这些正是认识语言交流所必需的。王铁钧关于翻译方法的论述恰恰为我们认识日语借词在古代汉语的表现内容与形式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佐证。下面我们就从词汇借用方面来看看日语对汉语影响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