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表达形式看也有明显的不同,即已从汉字记音的“日名音译词”转为直接借用的“日语汉字词”。《宋史·日本国传》中出现了大量表示人名、王名、官名、地名、物名的日语汉字词。这与汉字传入日本,日本对汉字广为使用有关。......
2023-11-29
第三章 古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
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公元2世纪就已开始了,当时主要是日本向中国学习,历史上有名的“遣隋使”、“遣唐使”就是日本民族学习汉文化最好的见证。从东汉至晚清中叶的一千多年历史中基本上是汉语、汉文化对日语、日本文化发挥着全方位的影响,不仅在日本的文学、宗教、建筑等方面打上了汉文化的烙印,而且在日语的文字、词汇、语音上也都有充分的体现。日语文字由汉字、平假名与片假名三个部分组成,除了少数是日本自产的“国字”外,大部分是直接借自汉字,连平假名与片假名也是由汉字的草书和楷书改造而来。在词汇上大量的汉字词直接来自古汉语,在语音上日语汉字的吴音、汉音、唐音、宋音、清音更是直接仿汉语词的读音而来。这一时期汉语对日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www.chuimin.cn)
从东汉至晚清中叶,汉语对日语的影响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文化交流有着强弱不等的倾斜性,或主输出,或主输入,只要有交流,就一定带有双向性,否则无从发生。在古汉语对日语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它也或多或少地受到日语的影响。王铁钧近年考察了中国古籍中对日本撰录的音译方法的吸收演变史,指出“汉、魏史籍中日本相关人名、地名与官名的翻译普遍采用这种音译法”,至唐宋,音译法逐渐淡出,“传统的以音谐之的音释法受到冷落,取而代之的是直接录以已为日语约定俗成的汉字语汇”。“古代文献日本撰述中的音释法滥觞于汉、魏史籍而止于唐、宋史,它的沿用及当时史家对它的认同可视为时代使然,同样的,它的寿终正寝也是历史的必然。”(1)翻译方法只是一种表达形式,它必定含有翻译对象与翻译语言,这些正是认识语言交流所必需的。王铁钧关于翻译方法的论述恰恰为我们认识日语借词在古代汉语的表现内容与形式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佐证。下面我们就从词汇借用方面来看看日语对汉语影响的进程。
有关汉语中的日语借词研究的文章
从语言表达形式看也有明显的不同,即已从汉字记音的“日名音译词”转为直接借用的“日语汉字词”。《宋史·日本国传》中出现了大量表示人名、王名、官名、地名、物名的日语汉字词。这与汉字传入日本,日本对汉字广为使用有关。......
2023-11-29
20世纪初大量日语教科书相继被译成汉语,逐步成为教科书主流,它们为当时中国的新式教科书体系奠定了基础。如1906年清政府指定的“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中,不少就是日译书,并标明“教育部审定”、“教育部审定,中学校用”、“学部审定”等字样。......
2023-11-29
第五节文字的渗透日语除了使用来自中国的汉字外,还有“日本国字”与“假名”。它们随着日语借词进入汉语,也对汉语产生了一定的渗透和影响。还有一个在汉语中得到广泛应用而未注明来源于日语国字的,即“腺”字。“日语自创汉字词”产于日本,在中国没有文字使用的基础和环境,故传入者寥寥无几,有的即使传入了,也面临着汉字同化的强大压力。假名与汉字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字体系。......
2023-11-29
第五节汉语对日语借词改造的特点汉语对日语词的同化体现在多方面。这是由汉语与日语语言类型的根本差异造成的。汉语这种词核化的约束力显得特别强大。......
2023-11-29
第七节台湾的日语借词简况一、台湾日语借词的“两高一低”日语借词对汉语的渗透不但体现在大陆,在台湾显得更强势一些。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结束了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日语强制进入台湾的时代结束。90年代台湾社会刮起一股“哈日风”,日语借词再次大量涌入。台湾日语借词的第一个高潮是被动引进,是以压迫、强制的方式出现的。这个时期台湾的日语借词是日本殖民统治、文化入侵的产物。......
2023-11-29
第三篇汉字在日语形象造词中的作用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表意文字,汉字的表意性不仅在汉语中,而且在使用汉字的其他语言中也起有明显的表意作用。在日语的形象造词中,似乎也有“近取诸身”的倾向。日语的形象造词,较之汉语,似乎更为直观、浅白、直接,即造出的词在词义和借助表义的形体之间有着直接的明示作用。......
2023-11-29
第六节这一时期日语借词概貌、特点与影响一、学科分布概貌以上详细阐述了晚清至民国初日语借词进入汉语的过程与特点,从访日、留日、翻译著作、引进教材、辞书编纂五个方面作了详细展示。希望能对那段日语借词的历史面貌作较详细些的描述。收集日语借词的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原始文献,二是前人的研究成果,三是留日人员的日常散记。虽然这还不能说反映了当时日语借词的全貌,但对反映本时期的日语借词全貌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2023-11-29
此后日书翻译仍逐年上升。大量的日书翻译成为日语借词进入汉语的最主要渠道。就连《辞源》也收入许多日语借词,词条的释义中也出现不少日语借词。此外上海农学会、广学会、教育出版社、作新社、会文学社、中国医学会,都是当时国内较有名的日书翻译出版机构。日本的东亚公司、启文书局、东京并木活版所等都翻译出版了不少汉译日书。......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