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母方罍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出土通高50.3厘米,口径13厘米,肩宽33厘米,重22.25千克。母方罍铭文拓片母方罍出土于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群的一座中型墓葬中。据统计,在已发掘的北窑西周贵族墓中,大型和中型墓葬占到总数的94%以上。方罍的墓葬已遭多次盗掘,铜罍放置在墓室北部距墓底1.5米的椁上,同时还发现了铜壶盖、铜匕和圆形蚌泡等,这些器物都表明母方罍主人的身份较为高贵。......
2023-11-29
西周 叔牝方彝
1949年之前
洛阳郊区小李村出土
通高32.6厘米,宽19厘米,重7.75千克。圈足,腹部略鼓,器盖作四面起坡的屋顶状,屋脊中有方形钮,边角和每面正中都有凸出的齿形扉棱。这件方彝整个造型颇像一座祭祀用的宗庙,通体以细致的云雷纹作陪衬,用浅浮雕和高浮雕的装饰技法突出了方彝的主题纹饰——兽面纹,在器颈、盖顶和圈足上还雕刻有双身龙纹和高冠垂尾的长鸟纹。
叔牝(音聘)方彝是西周盛酒器,也是一件有文字可据的重要历史文物。据考释,器盖内铸有“叔牝赐贝于王姒用作宝尊彝”三行十二字铭文。叔牝是周文王之子成叔武,周公旦之弟;王姒(音寺)是文王妃太姒。这段铭文的意思是叔牝为感念母亲赏赐之恩而制作了青铜礼器。但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叔牝方彝的年代在西周早期稍晚的康王、昭王时期,王姒当指姒姓女子嫁与周王者,是康王或昭王的王妃。这件文物是随着周人东方疆域的扩大,洛邑成周成为周人控制整个东方和东南一带的政治、军事枢纽以后所制之器。
叔牝方彝的流传经历较为复杂。1924年秋,几个马姓村民在洛阳小李村西一座古墓中挖出此物后,一直视为重宝而秘不示人,直到1960年经文物普查才辗转回到文管部门手中。与这件叔牝方彝形制非常相近的器物,是1949年以前在洛阳马坡周墓出土的令方彝。令方彝器、盖内有铭文十四行一百八十七字,内容记述了周公之子明保镇守成周城的事迹,是成王时期的标准器之一,可惜出土后被盗运海外,现藏美国弗利亚美术陈列馆。因此,珍藏于洛阳博物馆的王室贵族成员用器——叔牝方彝,成为研究周初历史难得的实物资料。(www.chuimin.cn)
叔牝方彝铭文拓片
洛阳出土的令方彝及铭文拓片
洛邑成周的位置一直是西周考古的重要课题。成周之名始见于何尊,在其长达一百二十二字的铭文中有“唯王初迁宅于成周”的记载,这是周成王当政后第五年正式把新建的洛邑命名为成周的最早记录,此后成周一名沿用了八百多年,至东周时期未变。考察同期历史,西周立国后,统治者迫切需要建造一座能够及时处理东国事务的大都邑。《召诰》《洛诰》等诰命文辞和《逸周书·作洛》都详细记载了周、召二公通力协作营建新都,以及成王亲自“来奠新邑”等事宜,表明了周初统治阶层决心要延伸宗周权力重心的坚定意志。选择伊洛之地营建成周,主要是出于当时的政治和军事需要。洛阳具备“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的战略地位,又能与地处西方的宗周相呼应,所以成为新王朝镇抚和经略东方的理想之地。叔牝方彝铭文涉及的叔牝、王姒,都是西周初年周王室重要的上层贵族成员,如此高规格的西周文物出土于洛阳北窑地区,证明伊洛之北、涧水和瀍水一带与洛邑成周有着密切关系。
国宝何尊
有关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的文章
西周母方罍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出土通高50.3厘米,口径13厘米,肩宽33厘米,重22.25千克。母方罍铭文拓片母方罍出土于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群的一座中型墓葬中。据统计,在已发掘的北窑西周贵族墓中,大型和中型墓葬占到总数的94%以上。方罍的墓葬已遭多次盗掘,铜罍放置在墓室北部距墓底1.5米的椁上,同时还发现了铜壶盖、铜匕和圆形蚌泡等,这些器物都表明母方罍主人的身份较为高贵。......
2023-11-29
西周方座铜簋1966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出土西周容器,通高30.5厘米,口径22厘米,方座长、宽均为19.2厘米,重15.3千克。这件方座铜簋与前文所述兽面纹铜方鼎一起出土于洛阳北窑西周墓区一座竖井形中型墓中 。从已发掘的三百余座西周墓和七座车马坑看,只有八座小型墓得以幸免。方座铜簋铭文拓片及线图结合古籍记载及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群等考古发掘资料,可以初步判断,西周初年营建的洛邑成周城址应该横跨瀍河两岸。......
2023-11-29
甲申,明公用牲于京宫[10];乙酉,用牲于康宫[11];咸既,用牲于王[12]。[6]月吉,即月之吉日,金文或称初吉。[9]既咸令,已经发布完命令。[12]王,指成周王城,今河南洛阳。[15]作册,官名,掌管王朝册封、诏令、图录等事务。[16]父丁,作册夨令之父。在此之前,促成这一争论的直接动因便是作册令方彝诸器的发现和考释。1929年,作册令方彝诸器出土后随即为罗振玉所得,遂撰文《夨彝考释》将其公诸学界。......
2023-07-07
西周原始青瓷罍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出土高27厘米,口径15.2厘米,底径12.8厘米,肩宽28.8厘米。洛阳出土的西周原始瓷器, 基本上已经具备了早期瓷器的基本特征。这件原始青瓷罍出土于西周早期的一座中型竖井墓中。北窑西周贵族墓地所出数量众多的原始青瓷造型古拙质朴,古人在制瓷时所表现的蛮态野趣是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
2023-11-29
西周斜线纹铜鬲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出土通高11厘米,口径13.6厘米,重0.87千克。有学者研究认为,以西周穆、共为界,青铜鬲在礼制系统中的功能出现了重大变革。考古资料证实,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发现了西周中期的“列鬲”,如北京房山琉璃河象首鬲一组四件,三门峡虢国墓地虢季墓出土的铜鬲一组八件等等。洛阳出土的斜线纹铜鬲,传递了西周中期以后青铜礼器功能转化的信息。斜线纹铜鬲线图斜线纹铜鬲铭文拓片......
2023-11-29
东周透雕四龙铜方镜1988年洛阳西工区出土长11.2厘米,宽11厘米,厚0.4厘米。透雕四龙铜方镜、镶嵌琉璃珠山字纹镜等集中出土在洛阳地区的战国墓葬中,反映出洛阳是当时制作特种工艺镜发达的中心地区。透雕四龙铜方镜整体造型动感十足,改变了铜镜装饰的传统形式,以镜背富有空间透视效果的透雕图案,表现了四只蛟龙四首相依,龙身卷曲与镜缘相接的欢快氛围,呈现出一派四龙飞升、万象更新的吉祥景象。......
2023-11-29
聊城铁塔位于聊城东关旧运河南岸,明代隆兴寺遗址上。不仅重立了塔身,连地宫、基础也一同重建,因此地宫中除了唐、宋铜钱,都是明代遗物。各版地方志对铁塔描述很少,一般仅提到隆兴寺是洪武二年所建,内有铁塔,但均未提及铁塔的建造年代[51]。[53]可见在康熙年间,聊城铁塔就只剩七级了。据《山东聊城北宋铁塔》报道,经过清理,在周围地下寻找到七层塔身和一块刹座残片。此次修缮补铸了塔刹。......
2023-10-18
西周兔纹铜觯1971年洛阳铁二中M120出土高13厘米,口径6.9厘米,腹径7.1—8.5厘米。出土兔纹铜觯的西周墓位于洛阳老城东北方向的陇海铁路线上,与1964年开始发掘的庞家沟西周墓群相隔仅三四百米。兔纹铜觯器腹内的铭文“戈”,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常见,是殷商时期的重要部族——戈族的族徽符号。除兔纹铜觯之外,这座墓葬中出土的卣、尊、斝、爵、觚等青铜器上的铭文均为“登乍尊彝”四字。兔纹铜觯局部放大图兔纹铜觯纹饰线图......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