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基于上述全球化的各种复杂表现,以及人类共同的“全球问题意识”和学术升华的需要,许多从事法理学、法哲学、国际法学、环境法学以及人权法研究的学者近年来也对全球化问题予以特别关注。......
2025-09-30
二、无讼话语存续的根源
不管在哪个时代、哪个社会,矛盾和冲突永远是无法避免的,因此诉讼的发生也是必然的。[29]但在东西方,人们对待诉讼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在东方,人们总是力图避免被卷入诉讼之中,而这种对待诉讼的态度直至今日也依然没有多大的改变,它已经成为东方法律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法律文化往往有着其产生的哲学、经济、社会的根源,无讼也不例外。
(一)哲学思想基础
无讼的价值取向是以儒家思想中的和谐伦理为基础的。在古代中国,人们总是“在整个自然界寻求秩序与和谐,并将此视为一切人类关系的理想”[30]。这在儒家学说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儒家所追求的是一个没有纷争的和谐社会,即“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大同社会。在这样一个理想的指引下和儒家学说的引导下,对古代中国人来说,“和谐的便是自豪的。这并非单纯的审美意识,而是他们关于人生、社会、自然乃至宇宙的最高理想。当然,也是他们解决一切纷争的出发点”[31]。
在以和为贵的伦理价值指导下,人们总是追求“无讼是求,恕让为先”的境界,而诉讼则意味着对和谐的破坏,一旦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产生了冲突与对立,以和为贵便作为解决冲突和化解对立的原则,所谓“天道本和谐,因此人道亦平和。倘有人涉身于冲突,那必是偏离了人道,偏离了人道之所本的天道。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责任,就是通过教化,通过劝说,也通过儆戒,使他们反‘人道之正’,以便维持好社会的和谐……在社会关系领域,中国古代的和谐观念演化成一个具体原则,那就是无讼”[32]。
(二)经济结构基础(https://www.chuimin.cn)
无讼的存续与封建社会小农为主的经济结构是分不开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在土地上的”[33],“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而由于土地的非流动性,所以在古代中国,人们总是聚村而居,世世代代往往生活在同一个村落里,人口很少流动,从而形成“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这样一种熟人社会里,首先,人们很少会有纷争,由于大家对彼此都很熟悉,即“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加上熟人社会的规矩对这个小群体内的个体来说也已经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境界,因此人们很少会因为对彼此和存在于彼此之间的规则的不了解而发生误解乃至纠纷和冲突。即使纠纷出现了,由于纠纷的双方、纠纷发生的原因,乃至纠纷所要适用的规则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因而完全可以在这个熟人社会里加以解决,并不一定需要动用诉讼的形式。
(三)社会文化基础
无讼的存续与宗法制的家庭结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儒家倡导的社会结构中,社会是一个由家及国,家国一体的框架组,在这个社会框架内,主张尊尊、亲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维护君权、父权、夫权的地位,应该说整个社会都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家庭基础上面的。
在这种社会框架的大背景下,往往造成一个家国不分的局面。一家犹如一国,一家之主犹如一国之君,加上在古代家规与国法的实质内容的相似性[34],一家之主排解家庭纠纷犹如处理国民争诉。许多纠纷,即使已经涉及国家的法律层面,也在家庭内部或者宗族内部由一家之主或者宗族的长老运用“家规”加以解决了,各种纠纷根本就没有机会来到官府。即使来到官府,国家法律的执行人也往往扮演“父母官”的角色,运用各种手段加以调解而不是裁决。
相关文章
正是基于上述全球化的各种复杂表现,以及人类共同的“全球问题意识”和学术升华的需要,许多从事法理学、法哲学、国际法学、环境法学以及人权法研究的学者近年来也对全球化问题予以特别关注。......
2025-09-30
实际上,有种种方式可以解决或避免发生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的冲突。对此,我国学者李龙等认为,法律规范的和谐一致是准确把握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始点,法的内在特质的普遍性与形式特征的共同性以及法治社会对法律体系融......
2025-09-30
针对法律全球化理论产生的原因或背景,欧美学者达成了学术上难得的一致,他们普遍认为这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法的国内化、国内法的国际化的法律发展潮流密不可分。这一点,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比较法和法律理论Otto Kahn-Freund教授托依布纳的研究最为精深。......
2025-09-30
西方法学家提出了“远东法”论。韩国崔钟库教授提出了“东亚普通法”论。他认为东亚普通法是以古代中国法为基本内核、中日韩三国独特的社会交往关系为背景而形成的概念。东亚普通法由法典、儒教法文化、乡约村落法、法学(律学)、和解与仲裁五种要素组成。[43]毋庸置疑,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良好发展前景,是东亚共通法形成的经济基础。......
2025-09-30
美国学者马考利等人指出:“目前还没有多少研究使用经验的、社会科学的方法比较不同的法律制度或它们的组成部分。这样做绝非易事,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障碍。但是在一个全球交往的时代,即一个全球经济时代,世界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多地相互联系在一起。这一趋势可能继续下去。因而,法律和法律研究也可能变得较少地方性。法的社会研究也是如此。”......
2025-09-30
二、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主权的特征(一)以经济全球化为主导的新的历史环境,对传统的主权观念形成了新的冲击,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必然推动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度的加深,任何一国的经济都会因全球化的发展而具有国际性,因此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问题的解决也由一国内部自主决定转由国际社会共同协商,势必牵涉到民族国家权力和利益的全球再分配,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对国家主权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