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景德镇民窑制度研究:传统与现代二重变奏

景德镇民窑制度研究:传统与现代二重变奏

【摘要】:景德镇陶瓷文化在现代的重构不是一种彻底重建的全新文化,不是一种完全移植的外来文化,它只能是植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传统,并体现现代文化精神的一种新的陶瓷文化,是传统和现代的统一。

三、传统和现代二重变奏中的景德镇当代民窑制度

进入二十一世纪,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越来越成为各国相互联系的重要内容,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和国际冲突的一个重要方面。某种程度上说,在当代全球文化、经济政治交往中,规则意识和制度文化日显重要,制度文明和制度文化建设也日益突出其现实意义。文化重构也就是当代的文化建设,即依照社会发展进行精神与文化的建设。文化的功能是支持:支持一个时代的经济,支持一个时代的政治,支持一个时代为发展经济与政治所迫切需要的秩序。景德镇当代民窑制度文化在传统与现代变奏中也需要进行选择和重构。对于景德镇而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确立科学发展观,必须从景德镇的历史现实出发,立足于深入的调查研究、理性的分析思考,绝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14]

首先,继承传统、立足时代、面向世界、发挥优势、求变创新。景德镇陶瓷文化在现代的重构不是一种彻底重建的全新文化,不是一种完全移植的外来文化,它只能是植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传统,并体现现代文化精神的一种新的陶瓷文化,是传统和现代的统一。注重挖掘陶瓷文化:传统创作文化理念、陶瓷器物中的人文精神;制度文化、独特工艺、民族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陶瓷要走向世界,不仅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工夫,更要在产品设计上进行变革和创新,将陶瓷产品与华夏民族悠久的艺术传承与当代的审美观念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我国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大打文化品牌战,扎根民族、博采众长,创造出不仅外观精美而且极具文化内涵的、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本色而且结合世界潮流的产品。一种美具有它的共性,民族性的美可以成为世界性的美,一个时代的美也可以成为永恒的历史。以审美的意识发掘文化遗产、总结景德镇陶瓷文化中美的规律,找寻陶瓷器物中的灵魂;民族文化艺术在继承中不断创新,陶瓷文化艺术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的一部分,也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规律在传统与现代变奏中获得选择和重构。[15]

当今时代多极化、全球化和信息化已越来明显,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世界同步是景德镇陶瓷文化重构必须考虑的问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陶瓷企业要树立外向型发展的经营理念和强烈的经济全球化意识,面向世界市场,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参与国际竞争。国际陶瓷市场是多元化的,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不同消费习惯的用户对产品的质量、花色品种等方面的要求有很大差异。

尽管国际市场信息万变,但景德镇有其优势和特色:文化底蕴、千年名声、精湛技艺、技术队伍、教育基础等将是景德镇重振雄风的重要因素。再如现代民间陶瓷的生产制作工艺是“自然天成”的手工成型工艺,在继承传统成型方法和装饰方法基础上,几乎全部为手工制作,因而保留了中国民间陶瓷传统的技艺美,充分地表现了材料美。而生产力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体系,在观念、潮流、策略、品牌、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下,景德镇陶瓷将走向复兴。

其次,制度文化的重构、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国际视野问题。制度建设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永恒主题,制度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法律规章、公平市场、诚实信用、中介组织、管理部门合理介入等。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行业管理的法律规章制定、要合理介入陶瓷生产过程,营建公平诚信的市场。诸如陶瓷企业设立的规定、陶瓷对外展销的规章、产品质量标识和明码销售、次品陶瓷销售的场所和要求等规章制度及行业规范。政府的介入要适度、到位,而不能越位和缺位,更不能滥用职权,损害陶瓷企业的合法权益。而一个公平诚信市场的建立对当前的景德镇陶瓷行业尤为重要。只有找回诚信,才能再创辉煌。

景德镇有千家万户的陶瓷小作坊,其生产的产品具有同类性、再加上行业的恶性无序竞争,使全行业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合作,要形成团体并以团体的名义去保护同行的利益、促进行业的发展。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必然有自己的经济和政治诉求,陶瓷行业中介组织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内在的、本能的、自发的。其本质是行业代言人,代表行业的整体利益,协调行业内外的各种经济社会关系。它的产生原因其一是行业自律的需要,二是合作的需要。

img35

图6-1 笔者进行相关的田野调查

行业中介组织在市场经济中可以发挥重大功能:组织和服务功能;协调和管理功能;国际经贸交往中发挥独特的"前台"作用。政府要加快对行业中介组织的培育。转变政府职能中,需要进一步将部分职能转交或授权给民间商会:组织行业统计调查,收集发布行业信息,制定行规行约和行业性的技术、质量标准,组织展销、招商等活动,协调会员关系,开展培训和咨询,组织行业技术职称评定,参与国内外的行业协作与交流,发展行业公益事业,以及行业性的荣誉评选等职能。

还要注意行业中介本身的制度建设。民间商会的领导人由会员民主选举产生,经费取之于会员、用之于会员。服务性是民间商会的基本工作方式,也是其赢得威信的基础。专业化是民间商会的发展趋势,也是其强化功能的必然选择。

不断创新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活力所在。科技创新意味着景德镇陶瓷必须在工艺、技术上不断创新,不断有新的发明;教育创新则是利用景德镇所拥有的全国唯一一所陶瓷高等院校的优势,紧跟国际陶瓷生产、艺术创作的潮流,构筑人才培养高地,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提高景德镇陶瓷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经营理念创新则是政府和瓷局以及陶瓷商会要有现代商业经营理念,在海外、国内建立景德镇陶瓷代理制度,借船出海,实行景德镇陶瓷专卖制度和产品等级分类制度。产品创新是积极回应时尚潮流,研究大众消费心理,不断推出新产品去适应和引领消费世界。

再次,现代化、全球化、大众化是景德镇陶瓷文化选择和重构的现实基础。在一切的变化之中,观念的变化最重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现代重构的重要指导思想。综观景德镇的奇迹般崛起,与观念解放有关;反思景德镇的落后,也与观念的保守有关。

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景德镇要以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以东方哲学思想和美学境界,正视现代社会人们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的现状,自觉融入经济全球化和世界陶瓷艺术发展潮流,在文化多元化、急剧变化的时代重新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景德镇的发展应注意解决好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关注现实生活,吸收现代文化艺术新思想、新观念;走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道路;要开创陶艺新局面,还需要一种突破精神,一种前卫实验精神。

结语:

一个城市依靠一个手工业成就了城市发展千年的奇迹,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打上了陶瓷生产的痕迹和烙印。这是一个艺术化和不设防的城市,这也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城市,这一奇迹不仅仅包括城市还包括在这个城市中寻找发展机会的每一个人。

随着陶瓷业的发展和兴盛,景德镇陶瓷生产制瓷工艺越来越被细化,形成了完善的陶瓷生产制度,这一制度保证了景德镇陶瓷生产的延续,同时也保证了景德镇陶瓷生产的精细化,打造了“瓷都”景德镇这样一个世界品牌。

传统的景德镇瓷业从业人员,是从“四方八坞”来的农民,他们依靠各种关系进入景德镇,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天分来创造奇迹。因此,传统观念影响下形成的完善的民窑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对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来说,景德镇不是他们的最终归宿,他们来景德镇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财富。当他们无法在这个城市立足的时候,他们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景德镇十大国有瓷厂先后解体和改制,近十万的瓷业工人失去了生活的保障,同传统瓷业从业人员相比,这些工人中的大部分没有可以退回农村的路,依靠陶瓷生产来养活自己就成为他们的重要选择。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形成了景德镇陶瓷业生产的无序竞争,完全按照市场来运作。同传统的景德镇陶瓷生产相比,今天的景德镇陶瓷业生产没有行规,也没有任何对竞争的限制,也谈不上技术保密,任何新出现的科技和产品,会马上被复制,而且价格低到无法再低的地步。景德镇依托的艺术瓷市场也终于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沦为廉价的地摊货,这就使得景德镇陶瓷业发展陷入了困境。(www.chuimin.cn)

处于拐角处的景德镇发展何去何从是一个难题。一方面亟须提高景德镇城市品牌意识和质量,在传统的民窑制度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行业制度和规范,尊重他们的劳动,认真做事和做人,遵守职业规范。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景德镇日用瓷,以此“释放”大量景德镇陶瓷业从业人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重塑景德镇精品瓷的威望。

总之,对于这个城市的每个人,都应该从千年陶瓷制度中学习、继承和创新,形成新的景德镇陶瓷业生产的从业规范。按照从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来约束自己,用创新来激励自己,最终完成千年古城新的涅槃。

【注释】

[1]李松杰:《困境中的艰难蜕变:近代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契机》,《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3期。

[2]《大中华杂志》,12月10日,第1330号。

[3]益君:《冒不出烟的烟囱》,《长城》,1934年第12期。

[4]杜重远:《日暮途穷的景德镇》,《新生》,1934年。

[5]李松杰、刘红娜:《困境中的近代景德镇瓷业》,《安徽文学》,2010年2月刊,第252页。

[6]杜重远:《景德镇瓷业调查记》,《经济旬刊》第三卷,第十期。

[7]高崧:《景镇瓷业概况》,《经济建设》1947年第4期。

[8]向焯编撰:《景德镇陶业纪事》中华民国八年。

[9]李德宣:《景德镇陶瓷工业的今昔》,《中国建设》。

[10]《景德镇文史资料》第5辑,1988年,第137页。

[11]十大瓷厂是指20世纪七八十年代景德镇国有瓷厂的总称,由于不同历史时期景德镇国有瓷厂名字有不同的变化,十大国有瓷厂也有不同的变化。通常所指的十大国有瓷厂为:人民瓷厂、艺术瓷厂、建国瓷厂、宇宙瓷厂、为民瓷厂、光明瓷厂、红星瓷厂、红光瓷厂、新华瓷厂、雕塑瓷厂等国有大型陶瓷生产厂。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十大瓷厂中包括红旗瓷厂、东风瓷厂、景兴瓷厂,没有雕塑瓷厂、红光瓷厂、新华瓷厂。

[12]杨永峰:《景德镇陶瓷古今谈》,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页。

[13]李兴华、陆杨:《景德镇仿古瓷的文化思考》,《上海文化》,2008年第1期,第95页。

[14]李兴华:《再造瓷都辉煌》,《江西日报》,2001年7月22日。

[15]李兴华:《再造瓷都辉煌》,《江西日报》,2001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