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潼关县人才保障措施:建立人才交流中心,促进配置

潼关县人才保障措施:建立人才交流中心,促进配置

【摘要】:建立完善人才交流中心,疏通人才需求信息渠道,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为潼关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十一、保障措施

(一)抢抓发展机遇,全力促推转变

依托“十一五”建立的坚实基础,紧紧抓住潼关经济驶入快车道的重大机遇,以思想大解放引领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转型。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建立学习、服务、法制、责任、高效型政府。有效发挥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的作用,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整合社会信用资源,建立诚信潼关。提高重大决策的公众参与度和透明度,通过吸引公民参与、民主参与等形式,促进思想统一,增强执行的有效性。转变观念,凝聚人心,创新机制,营造环境,团结全县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促发展,苦干巧干保发展。

(二)创新体制改革,提高发展能力

发挥市场配置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基础性作用,加大要素市场建设。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强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优惠信贷支持。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支持优势企业实行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鼓励优势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途径,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

(三)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借势发展

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树立融入发展、容纳发展的理念,积极接受西安、郑州、太原等大都市的辐射,充分发挥各种优势资源,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加快投资平台建设,加强投资环境综合治理,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执法行为,营造优良投资环境。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抓住东西部投资与合作贸易洽谈会、台商投资贸易洽谈会、杨凌农高会等招商媒介,大力推介宣传,吸引东部发达地区优势企业、知名品牌及沿海外商投资企业向潼关县梯度转移。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发挥潼关“十二五”跨越发展、商机无限的有利条件,积极探索吸引企业总部落户潼关新方法、新政策、新机制,推动总部经济发展。及时研究、制定出台《潼关县扶持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总部经济推进机构,把发展总部经济纳入年度工作重要日程,强化服务,采取“零距离、保姆式、全方位”的帮办服务机制,实施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路服务、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责任机制,诚信待客,让客商安心、放心。“十二五”末,努力引入总部经济,使总部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又一新的增长点。

(四)深化项目带动,加大项目支撑(www.chuimin.cn)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围绕黄金、果畜、旅游、物流四大优势产业及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民生工程等,进一步做好相关项目的前期工作,超前策划包装一批产业链长、增长速度快、带动能力强、经济社会效益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资金支持。以项目建设促进投融资体制创新,聚力打造园区发展、城市建设等政府性投融资平台。积极利用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帮助有条件的项目积极融资。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五) 优化发展环境,构建人才保障体系

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健全人才评价机制,优化人才结构,扩大人才规模,提升人才效能。建设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乡村实用技术人才四支队伍。以县乡换届为契机,面向县内外,公开招聘一批政治强、热情高、干劲足、有实践经验的高学历人才充实到党政干部队伍中来,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党政干部队伍。建立高端专业技术人才资助和奖励机制,实施短缺人才引进工程,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创新素质、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与企业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吸引相关专业的院士、学科带头人到潼关短期工作;积极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技术合作,引进“星期天工程师、专家、技术员”,强力推动黄金产业发展。改善人才环境,创立发展基金,吸引优秀经营管理人才来潼关创业。制订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计划,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到“十二五”末,培训百名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万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使他们成为潼关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建立健全人才考评机制,提高现有人才待遇。建立完善人才交流中心,疏通人才需求信息渠道,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为潼关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六) 狠抓规划落实,确保完成任务

全县上下要认真学习,深刻体悟,达成共识,严格以《规划》为指导,围绕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抓好“五个关键”,狠抓落实。关键要建立机制抓落实,成立规划实施领导组织、分解任务,落实部门,明确权责,建立奖惩机制,促进规划有序实施;关键要紧扣主题抓落实,以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和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和产业发展新方式,走地方特色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围绕中心抓落实,坚持以建设绿色富裕陕西东大门总体目标为中心,鼓舞上下,努力推进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改善民生民计,建设绿色、富裕、和谐潼关;关键是要突出重点抓落实,要坚持以黄金与物流两大产业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手段,吸引大资金、大项目、大客商,持续推进经济新突破、大发展;关键是要改进作风抓落实,要坚持追求卓越品质、争先创优,坚持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坚持踏实工作、认真负责。

【注释】

[1]课题负责人:曹林;成员:刘新权、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