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化学前沿、研究生、创新能力、教学改革为了提高研究生科研素养,了解和跟踪化学发展前沿,扩大知识面,更早、更好地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许多大学都为化学类研究生开设了“化学前沿”这门课程,各学校授课方式不尽相同,我们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管理经验和体会,对“化学前沿”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3-11-28
●(四川大学,姜林、李梦龙、郭勇)
摘 要 本文以我院化学类专业研究生课程为实例,对“化学前沿”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及考核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强调了在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等。
关键词 化学前沿、研究生、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为了提高研究生科研素养,了解和跟踪化学发展前沿,扩大知识面,更早、更好地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许多大学都为化学类研究生开设了“化学前沿”这门课程,各学校授课方式不尽相同,我们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管理经验和体会,对“化学前沿”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课程定位
对课程进行正确的定位是保证授课质量的关键。在化学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确定“化学前沿”作为化学一级学科的必修课,课程以引导研究生在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方面的提高为目的,由于研究生已具有较好的化学基础,课程内容应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因此课程强调对国内外最新科研动态的综合与总结,讲授过程中不应过多地论述化学基础知识,而应把重点放在对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教师科研课题的论述上。
二、教学内容的适时性
科学前沿不断地更新,化学学科涉及内容庞杂,因此化学前沿是一门没有固定教材的课程,它不像基础类化学课程有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师仅需要按照教学大纲把知识点逐个传授给学生即可。由于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籍,需要教师不断地查阅最新资料,对授课老师是一种挑战,考虑到知识面的覆盖,我们根据二级学科来设定讲课教师,在课程开设之前,通知相关教师,尽量将自己熟悉的学科领域介绍给学生,虽然每个讲座有侧重,但整体课程内容则尽可能涵盖化学各分支学科。
三、教学策略
由于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决定其教学方式也应有改变。(www.chuimin.cn)
1.授课思维改革探索
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是化学前沿课程最忌讳的,教师在讲授时应结合当今化学研究热点,将前沿领域的新成果系统地加入到教学内容中,而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不能保证所有内容都能吸收,因此教师要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态度,内容介绍主要强调其方法与思路。采取开放式和启发式教学,提倡教学过程“精、简、广、通”,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其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课程由学院10余位科研一线的教授担任主讲,每位教师每学期授课一次,以专题讲座形式,教师结合自己目前从事的科研课题介绍化学发展现状,内容深入浅出,讲解通俗易懂,学生反映良好。
2.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
根据研究生学习的特点和要求,教师遵循指导性和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我院科研特色,开设绿色化学、化学信息学、降解与阻燃材料、手性分子的合成等主题的专题报告,激发学生参与课题的积极性;并采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形式,老师在连续讲几个研究专题,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自己进行课堂讲解,而后同学围绕各专题展开讨论,提出各自的见解,最后由教师根据讨论情况作总结。这种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营造积极生动的教学氛围,教与学相辅相成,既可以提高学生查阅文献、综合分析资料的能力,也提高了研究生的文献综述与表达能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更多研究的发展动向。同时,在课堂讲授时将某些前沿领域不完善的课题提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学生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3.采取开放式教学,开展学术讲座
采取研讨性教学,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学术讨论、学术报告、学术交流活动等,可拓宽学生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课程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开设学科前沿系列讲座,组织和邀请校内外专家、教授开展各类学术报告会,加强医学、药学、生物、材料、化工、环境等各交叉学科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化学学科及其相关学科个性化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探索、善于创新的潜质,为学生确定自我发展方向打下良好基础,并使学生逐渐改变学习依赖课堂教学、依赖教师的习惯,养成从课堂外获得知识的习惯和途径。
四、考试方法及考试内容改革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机制。化学前沿的授课内容、方式决定不可能对学生进行传统的闭卷统一考试,因此在考试方法上采取平时作业、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程小论文、期中和期末考试等按比例总评成绩,取消期末一考定终身的方法。试卷的评分也不能是百分制,而应采取二级制或五级制。采用这种评价方式,所涉及的知识面和信息量远远大于传统的笔试,真正使考核成为学习过程的延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研究生教育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都不同于本科教育,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有关21世纪化学类专业研究生教育成果与展望的文章
关键词化学前沿、研究生、创新能力、教学改革为了提高研究生科研素养,了解和跟踪化学发展前沿,扩大知识面,更早、更好地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许多大学都为化学类研究生开设了“化学前沿”这门课程,各学校授课方式不尽相同,我们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管理经验和体会,对“化学前沿”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3-11-28
基于此,我们尝试开展“过程工程导论”课程体系的构建,并开展了教学改革与实践。在“过程工程导论”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郭慕孙院士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的指导与教诲。“过程工程导论”课程体系形成经历多次调整,起初是从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出发。2009年1月,《过程工程导论》作为高等学校教材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标志着课程体系的确立。......
2023-11-28
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新形势要求高校研究生课程与教学培养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改革,本文据笔者多年工作体会谈一点研究生课程与教学培养的看法。关键词化学类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从1999年高校连续扩招以后,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长期以来多数高校在研究生专业性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往往突现课程体系的专业性和专门化。......
2023-11-28
关键词实验设计、数据评价、教材、SPSS一、本课程的适用对象与基本内容“实验设计和数据评价”课程是面向我校化学和化工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物理化学专业的学位课程。我校属较早对化学化工类专业开展本门课程教学的学校,开创了“实验设计和数据评价”与SPSS软件应用相结合进行教学的新模式。......
2023-11-28
化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摘要通过多年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研究模式;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和训练,显著提升了化学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较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关键词化学教育、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大多数顺利进入了高等学校、教研单位、出版社、普通中学等与教育关系密切的部门。......
2023-11-28
原因是设立该专业的学校原来以综合性大学和具有化工特色的工科院校为主,课程设置偏重于基础化学课程和相关的化工课程,到目前为止,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还没有统一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几年来,课程设置一直在进行调整。根据吉林农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科......
2023-11-28
分析化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实践●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自2000年开始招生以来,研究生教学工作在不断改进中日臻完善,专业课程建设已比较成熟,编写了相关的专业教材。近年来分析化学学科研究生数量有较大增加,生源所属专业的分布也更广。......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