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健壮基于Humphrey[69]的研究成果,以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认为制造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由销售能力、孵化能力、创新能力构成[38]。如Humphrey等认为产业集群作为一个产业区域,其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应该体现在这个区域公民的整体“福利”方面[69],即产业集群竞争力除主要由经济要素构成外,还应包括社会“福利”。表2-1产业集群竞争力的4个层次及其表现资料来源:据Stamer[60]整理。......
2025-09-30
三、产业集群资源整合观对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的解释
郑健壮基于Mashall、Tichy和Steiner等关于集群竞争力(优势)的研究成果,将集群资源的“整合”机理归纳为集群资源的集聚机理、分工合作机理和知识(技术)共享机理,并通过了以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为样本的实证研究[38],表明了以上观点的合理性。本研究借鉴这3类机理来分析基于集群资源整合的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形成。
首先,资源集聚有利于集群产品销售、孵化新企业和促进创新。资源集聚有利于集群不断发展壮大,有利于在市场上形成集群的“品牌效应”,从而普遍促进集群企业的销售;在相同的条件下,资源集聚更有利于集群“柔性生产体系”的形成,从而在扩大核心企业生产和销售能力的同时,提高集群企业的市场响应度,从而进一步提高集群企业的销售能力。通过资源集聚,把资金、技术、知识、人才和信息等要素加以充分组合,为促进规模报酬递增提供重要基础,这样就在为集群内部新创企业形成提供所需资源的同时,也为新创企业实现报酬递增带来了可能,这些对新企业孵化是一个很大的诱惑力。通过资源集聚,有利于密切集群企业之间原有的产业相互关系,从而促进集群整体效益,与此同时,资源集聚也有利于集群资源之间互补,提高资源对竞争优势的作用功能。
其次,分工与合作有利于提高集群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柔性化。企业集聚有利于集聚效应的发挥,使集群企业快速发展,集群企业发展有利于集群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和合作,而分工的深化有利于集群企业专注于所在的业务环节,提高集群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协作是分工的伴生体,随着分工不断细化,协作进一步加强,一个集群企业的创新会引来其他协作企业及时的“响应创新”,从而提高了集群整体的创新能力,提高集群企业的生产柔性化,增强集群的环境适应能力,从而提高集群整体竞争力。(https://www.chuimin.cn)
第三,知识(技术)共享增强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集群竞争力同样来源于知识。知识(技术)在集群内部的扩散和共享减少了新创企业的风险,提高了集群企业的成长能力,因而,知识(技术)共享有利于集群企业孵化,具有“企业催生效应”;同时,知识(技术)在集群内扩散与共享普遍地提高了集群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能力,增强了集群企业竞争力。
由此看来,集群资源借助于上述3类机理(能力)实现集群资源向集群竞争力转化。
相关文章
郑健壮基于Humphrey[69]的研究成果,以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认为制造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由销售能力、孵化能力、创新能力构成[38]。如Humphrey等认为产业集群作为一个产业区域,其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应该体现在这个区域公民的整体“福利”方面[69],即产业集群竞争力除主要由经济要素构成外,还应包括社会“福利”。表2-1产业集群竞争力的4个层次及其表现资料来源:据Stamer[60]整理。......
2025-09-30
胡健基于对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作用效应的分析,建议我国油气产业集群以自身油气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大型油气资源开发企业为主体,辅助以相应的研究机构构成区域创新体系,同时,构建完善的油气资源产业链条,提高油气资源附加值[1,14,27]。此外,如何在衡量油气产业集聚度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集聚度与油气集群竞争力的相关关系也尚未开展。......
2025-09-30
狭义的油气资源在商业上一般指液态的原油和气态的天然气。在这一点上,学者们的观点是相同的,均认为油气产业包括勘探、开发、生产、储运、炼制加工和销售等业务活动。......
2025-09-30
本研究认为作为产业集聚,其“根植性”是必须的,基于此,本研究将油气产业集聚界定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或加工企业以取得规模经济、节约成本而在特定地域集聚。由上可知,油气产业集群除了关注地理集聚性,还要考察产业链发育状况。......
2025-09-30
第五节创新点本研究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将拓展于集群层面的RIBV和价值链理论相融合形成VBCRI思想。VBCRI表明产业集群资源以产业集群价值链为基本格架实施整合,通过整合,提高产业集群资源价值,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产业集群资源价值链整合实质上体现为(整合)能力,根据产业集群价值链基本结构,集群资源价值链整合能力划分为纵向整合能力和横向整合能力。......
2025-09-30
第二,在音乐广播频率品牌标识方面:杨琛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关频率的实践,主张通过使用不同风格的音乐确立频率品牌整体形象、参与频率品牌品位的打造;巴晓光以福建音乐广播为例,浅论了音乐广播频率品牌包装的语言风格定位及设计;黄红星以广东电台音乐之声为例,介绍了该频率通过节目和活动的结合,提出“策划为先,办看得见的广播” 的主张,并不断提升广播频率的品牌影响力。......
2025-09-30
为了对中国音乐广播“品牌化”研究提供借鉴,对西方的音乐广播“品牌”研究,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梳理:音乐广播集团品牌、音乐广播节目品牌。(二)西方音乐广播节目品牌研究音乐节目是音乐广播的灵魂,有品牌影响力的好节目可以吸引听众、留住听众。(三)中国音乐广播品牌研究角度音乐广播品牌相关的中文文献里,主要归纳为两个角度:一是个案分析的角度;二是音乐广播品牌建设、品牌定位的角度。......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