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闻一多及其著作《闻一多全集》的出版

闻一多及其著作《闻一多全集》的出版

【摘要】:闻一多,又名亦多,辈名家骈,字友三。闻愤而撰写《“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将惨案真相大白于天下,并为死难四烈士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委李公朴遭特务暗杀,特务扬言以40万元买闻人头,并扔恐吓信于其家属。其遗著由朱自清、郭沫若、吴晗、潘光旦、叶圣陶等负责编成《闻一多全集》共4卷,于1948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闻一多 (1899~1946),又名亦多,辈名家骈,字友三。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人。5岁入私塾“绵葛轩”,勤学好画,10岁考入武昌两湖师范附属小学。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闻主动剪辫,常以义和团太平军为内容作画贴于家中。阳夏之战起,随家返回乡里。1913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次年,闻在校编演独幕话剧革命军》,以武昌起义为题材,自扮剧中一革命党人。随后,与杨延宝、梁思成组成美术社,并参加清华文学社工作,任《清华月刊》总编、《清华月报》编辑。五四运动时期,闻为清华学生会文书,曾领导同学反对校方削减《清华月刊》经费,尚以北京学生代表身份,赴上海参加全国学联成立大会。1920年7月,闻发表第一首新诗《血岸》,后相继发表《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诗的音节底研究》《律诗底研究》《女神的时代精神》《女神的地方色彩》等诗论。

1922年,闻返蕲水,娶妻高真。举办婚事时,花轿抬至门口,闻仍专心看书;婚礼不叩头而行鞠躬礼。婚后不久,闻即赴美国留学,先后于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丹佛阿罗拉多大学美术系学习,后转入纽约艺术学院,致力诗研究,并创作大量爱国思乡之作,如《长城下的哀歌》《我是中国人》《太阳吟》等。1925年5月,闻提前1年,返回“如花的祖国”。当轮船驶近吴淞口,即换中式服装,掷西服、领带于海。

归国后,闻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教务长,同时于北京大学教授外国文学。1926年任《晨报》副刊《诗镌》编辑。次年,应邓演达之邀回武汉,于北伐军总政治部负责宣传,曾自绘反对军阀大幅画,悬挂于黄鹤楼(旧址)。同年秋,至上海办新月书店,任《新月》编辑;旋即赴南京任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返鄂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出版诗集《死水》。提议将“罗家山”改名“珞珈山”。1930年转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教授中国文学、英文诗。1932年暑假,应清华大学之聘,任该校中国文学系教授。1935年,“一二·九”运动发生,闻积极投入运动。发表演说,审阅学生宣传作品,支持平津学生组织“南下宣传团”深入工厂、农村,宣传抗日。(www.chuimin.cn)

抗战开始,清华迁至湖南长沙,同北大南开合成联大。是时,闻随清华大学迁往长沙途中特绕道回乡,参观缺塘角小学,勉励教师,并捐助课桌椅100余套及黑板、教具、算盘、图书。1938年1月,联大迁往昆明,时闻年届四旬,随校南迁,步行3500余里,沿途历尽艰辛,亲睹人民苦难与国民党统治腐败。1944年,闻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先后任云南省民盟支部委员、宣传委员、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民主周刊》社社长等职。

1945年12月1日,昆明军警开枪打死爱国学生4人,打伤20余人,而“中央社”则污蔑学生为“土匪”。闻愤而撰写《“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将惨案真相大白于天下,并为死难四烈士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殡时,走在游行队伍前列。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委李公朴遭特务暗杀,特务扬言以40万元买闻人头,并扔恐吓信于其家属。有人劝闻暂避,闻说:“如果李先生一死,我们的工作就停下了,将何以对死者,将何以对人民?”7月15日上午,李公朴治丧委员会于云南大学志公堂举行追悼会,闻主持大会,拍案而起,愤激讲演,痛斥国民党当局卑鄙无耻。下午,复于《民主周刊》社举行记者招待会,揭露暗杀李公朴事实真相。会后返家途中,行至西仑坡遭特务以美制冲锋枪射杀,身中10余弹,未及一言而牺牲。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董必武分别从延安、南京发来唁电,称其:“不屈不挠,可敬可佩。”其遗著由朱自清郭沫若、吴晗、潘光旦、叶圣陶等负责编成《闻一多全集》共4卷,于1948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郭、朱分别作《序》、吴写《跋》,叶为《全集》重印撰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