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都市热线》八年路-汶川地震见证勇气与责任!

《都市热线》八年路-汶川地震见证勇气与责任!

【摘要】:说到这八年来难忘的事情真的不少,采访中受到的委屈和不理解,工作中领导的批评和鼓励,同事间温暖的帮助和小小的摩擦,都将成为这一路走来最大的收获。但最难忘的还应该是2008年汶川地震中,大家坚守工作岗位的勇气和责任。作为参与在其中的《热线》一分子来说,终生难忘。

说到这八年来难忘的事情真的不少,采访中受到的委屈和不理解,工作中领导的批评和鼓励,同事间温暖的帮助和小小的摩擦,都将成为这一路走来最大的收获。但最难忘的还应该是2008年汶川地震中,大家坚守工作岗位的勇气和责任。

2008年5月12日,一个全中国都永远铭记的日子,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下午2点28分,我们像往常一样审完稿子,等待配音制作节目,突然强烈的摇摆让我们意识到了这是一次灾难,而且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全楼职工撤出办公楼后不到两个小时,《热线》便决定要正常播出。随后惊魂未定的我们便被领导派回楼内拍摄报道。空荡荡的整栋办公楼只有《热线》部分同志,紧张、害怕、忐忑。各种情绪交织着,我们在有可能发生余震的情况下战战兢兢地做完节目,后来才得知,《热线》是同时间段唯一恢复播出的媒体,而当天的收视率也占据节目最高收视榜很长一段时间。随后的一个月内,二套所有同事和新闻中心合并抗震救灾特别报道组,每天六小时的直播。

大家回到家中都已经到了深夜,然而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段里,每个人都毫无怨言,坚守岗位。记得有一次,我们正在机房剪辑节目,突然发生余震,机房里剧烈摇动,好在只有短暂的几秒,在意识到这只是一场余震后,领导递给我们几顶安全帽,大家继续工作。说不害怕那当然是假的,惨烈得画面我们看得太多,但作为特殊行业的我们,必须坚守。后来,我们“陕西电视台抗震救灾特别报道组”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的荣誉称号。作为参与在其中的《热线》一分子来说,终生难忘。

抗震救灾报道小组在一线

最紧张

工作8年,7年半的记者岗位,采访报道社会新闻上千条。这些采访报道工作中,有政策法规、有舆论监督。最辛苦最紧张的当属监督报道。仔细数来印象深刻的不少,记得2011年的一次黑作坊系列报道。当时接到线索,西安南郊腾月湾村有一家制作魔芋的黑作坊,而举报人正是黑作坊的邻居。带着一名实习生,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这个暗藏城中村的黑作坊。因为大门紧锁,屋内的情况到底如何我们并不知晓,仅仅依靠邻居的举报还不能确定。尝试着从邻居家打探里面情况无果后,举报人提供给我一架梯子,看到这个帮助,我有点胆怯,有恐高症的我必须架着梯子爬上去才能确定里面是不是害人的黑窝点。没有退路,在村民的帮助下,我颤颤巍巍爬上梯子,当看到墙内污浊不堪的生产现场时,非常震惊。执法部门赶到后,正在讨论如何取证,黑作坊的老板正巧路过,看到情况不妙,撒腿逃跑,被附近村民抓住,期间黑作坊老板还多次试图逃跑,激起民愤后,黑作坊被查封。虽然污浊不堪的黑作坊被铲除,但这个已经生产经营很长时间的工业魔芋被销往了哪里,又会进入哪些人的餐桌,这条线索不能就此中断。在多方打听后,有人说,这些魔芋可能被销往了胡家庙批发市场,第二天我决定去胡家庙批发市场寻找这批害人的魔芋。虽然工作已经好几年,但是没有暗访经验的我拿着偷拍机还是很紧张,好在暗访成功。而这组新闻也备受关注,接下来的几天内,不断有市民打来热线,在西安的部分市场里发现了这种黑魔芋。连续报道的同时也引起了执法部门的重视,主动对西安市场上的黑魔芋进行查处,经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的餐桌上少了一种威胁,对我来说,就是成功。类似采访经历举不胜举,无论是解救传销女孩、还是寻找失散亲人,无论是协助执法部门查处黑窝点或是捣毁传销组织,作为一名女记者,我在挑战自己的勇气,而我所做的每一件事,《热线》的同事都在做。只要我们的节目能帮到大家,就算是最紧张,我们也都会坚持到底。

最遗憾(www.chuimin.cn)

2010年的一天早晨,我在上班路上接到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听声音是一个中年男人,对方做完自我介绍,我一时还反应不出来是哪一位,当他说他是艳艳的舅舅,昨天艳艳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艳艳临走前委托他打电话来感谢我时,我才回过神来,但当时脑袋瞬间嗡的一声,不知道说什么。

男子口中的艳艳是我几个月前采访过的一个女孩,年纪和我相仿,叫田艳艳。是一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艳艳就患上了一种难以治愈的怪病,关节疼痛难忍,家人带着她跑遍了西安各大医院,各项检查统统做了个遍,可就是查不出来病因,三年来,艳艳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无法行走,生活已经不能自理。还记得当时去采访这个女孩时,他们家住在火烧壁一间非常旧的民房里,艳艳是个自尊心很强又很自立的女孩,整个采访过程中,她努力让自己表现得不那么脆弱,但我能看到她额头不断冒出的汗珠,我知道她一直在忍着疼痛。家人告诉我,他们家经济条件虽然不太好,但他们求助媒体并不是想要别人的施舍,只是希望电视机前的人,有谁知道这个怪病的,能告诉他们该去哪里求医?

节目播出后第二天,的确有不少人打来热线,有介绍医院的,有告诉病因的。而作为媒体,我们将这些信息一一反馈给了艳艳的家人,而我也天真地以为这个女孩的病有救了。之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艳艳一家人,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我却接到了艳艳家人的电话,告诉我艳艳离开了这个世界,并带了艳艳临终前对我的感谢。对于这个女孩和家人的感谢,我真的受之有愧,总觉得很遗憾,总觉得没有真正帮到她,又怎么能受得起这份临终前的感谢?

几年工作下来,采访对象上千人,能记得的也许并不太多,但对于采访对象来说可能很多人都记得我们,我们的报道也许他们会一直心存感谢,而这对于我们来说却只是举手之劳。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所以,我们定会善待每一位信赖我们的观众,也希望这样的遗憾越来越少。

众志成城完成特别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