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课堂教学设计与教育评价-教师为主导

课堂教学设计与教育评价-教师为主导

【摘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整个教学互动呈现出交互合作、师生相互配合等特点。(二)有效教师的特征1.有效教师的职业使命亚罗利梅克和福斯特1989年的研究发现,一位教师的有效性应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亚罗利梅克和福斯特的研究大体总结了有效教师的外部表征,由此也勾勒出有效教师需要注意的八个方面,这也是有效教师要真正搞好教育教学的职业使命。

(一)认识教师及自身的特征

1.教师作为职业的特征——教师的概念及其作用和特征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教师承担的伟大使命看,教师既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中通过理论建构、知识创新、品德示范、宣传咨询等方式起着先导作用;同时还是人才培养与生产的主要承担者,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担,是学生发展的指路人和辅助者。可见,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责任与使命是多么重大。对此,通过分析教师这一工作中的各要素,我们认为教师这一职业,其特征有以下几点。

(1)从工作对象看

教师所面对的工作对象具有多变性、特殊性、发展性等特点,与大多数工作对象不同,教师所面对的是学生,而学生是有自己发展需求和独特性、主体性的个体。同时,学生的身心发展如何也具有多变性。与教师等成年人相比,学生是一个需要关心和爱护的弱势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也主要是通过引导、传授、帮助、示范等方式来使工作对象发生变化,达成目标。

(2)从工作的内容看

教师的工作具有超前性、创造性和育人性。简单地说,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教书育人,通过传授间接的经验、示范引导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发展。教师传授间接经验,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生活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等,并且教师所传授的间接经验也随着时代变化的需要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处在不断的更新之中。因此,这是一个具有超前性的工作。创造性,则表现在教师通过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培育出来的人就像一个新创造出来的产品,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也能变得有创造性。至于育人性,则是教学工作内容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指向。

(3)从工作的环境

教师工作的环境具有相对的封闭性。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一般都是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学校里,而学校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这种封闭性表现为学校里面的人员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两个群体——学生与教师,并且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往往只需要在学校内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行了,不需要时刻与外在的社会打交道。因此,相对其他工作来说,教师工作环境具有相对的封闭性。

(4)从工作的方式与产生的绩效来看

教师的工作方式具有示范性、向导性和辅助性,其所产生的绩效则具有模糊性和隐形性等特点。教师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向学生讲授、讲解间接经验的课堂教学来开展的,是作为一个示范者的榜样来引导学生发展。在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把自己置于一个向导者的角色来指引学生发展的方向,并作为学生发展的辅助者给予其帮助。由于教师传授的间接经验,是以促进学生获得未来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等为宗旨的,所以其工作绩效往往并不能立即明朗地显现出来,是具有隐形性和模糊性的。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并不能真实且完整地展现教师工作的绩效,而只是展示了其中的某一方面。诸如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往往很难明确地展现出来。

(5)从工作的过程看

教师的工作过程具有交互性、合作性等特点。教师的整个工作就是教育教学,其中,教学是一种最常见也是师生接触最多的实践。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得到学生的配合、反馈,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配合与反馈情况再进行调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整个教学互动呈现出交互合作、师生相互配合等特点。

(6)从工作的职业精神看

教师的工作是一个需要奉献精神的崇高的职业。作为祖国花朵的呵护者,教师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正是因为这些道德品质的存在,教师的工作具有崇高性特点。

(7)其他方面

教师也是一个具有准公共性特点的专业性职业。教师虽然不像政治家、演员那样是完全的公共性人物。但大多时候还是处于学生、家长、社区居民的注视之下,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塑造并维护自己的积极形象。正所谓为人师表,教师也是需要时刻注意自己公共形象的职业。此外,教师也是一个专业性的职业,这种专业性表现为教师需要有传授间接经验和育人技巧的专门能力与技术,同时也需要较高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师作为从业者也有自己的专业自主权和职业道德要求。

综合来看,教师是一个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专业性职业。同时也是一个有自己特殊的工作对象、工作方式、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的职业。教师这一职业除了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外,更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乐于奉献的道德品质。

(二)有效教师的特征

1.有效教师的职业使命

亚罗利梅克和福斯特(Jarolimek & Foster)1989年的研究发现,一位教师的有效性应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了解自己对于学生的职责。

(2)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

(3)可以有效地管理班级。(www.chuimin.cn)

(4)善于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利于学习者明白自己学习的阶段性目标。

(5)积极活跃。

(6)让学习者掌握自己的学习效果;

(7)明白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应当采用不同的方法。

(8)能为学生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亚罗利梅克和福斯特的研究大体总结了有效教师的外部表征,由此也勾勒出有效教师需要注意的八个方面,这也是有效教师要真正搞好教育教学的职业使命。同时,这八个方面也可以成为教师衡量自己教育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标杆。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到这些必须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内修。

2.加强内修——有效教师应有的特征

为了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完成自己的职业使命,加强内修是每位教师必需的任务。那么如何加强呢,主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呢?我们认为,一个有效的教师首先要在与教学有关的能力指标方面达到较高的“规格”,其次要有较好的人格特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1)能力方面

一个有效的教师应该有以下方面的能力。

第一,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有效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多个方面的设计上要做到高效、简洁、可操作。

第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师生沟通和教师知识讲解的关键,有效的教师应该做到语言精练、规范、明确、有针对性,最好还有感染力,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乐趣。

第三,良好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教学的管理与组织能力包含对整个教学活动中各个要素的整体组织、调控、监测等整个过程。这是对教师作为组织者与管理者角色的一个挑战和要求。良好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同样要做到高效、有序、安定。

第四,较强的教学应变能力。教学应变能力是指教师面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状况时的应变能力。教学能力应变好的教师往往能做到及时、快速、应对有效。教师教学应变能力能通过一定的培训得到提高,但更多的还是要经过教育教学多年的实践洗礼后才能做到丰富、有经验。

第五,能与学生有效交往的能力。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意味着一定能与学生有效地交往。与学生的交往沟通能力,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的质量。能与学生有效交往的教师,经过长时间与学生的接触交往,往往能有一个不错的师生关系,而这是有效教师必备的素质。

第六,一定的研究能力。有效的教师需要有研究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理论知识等多个方面,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人格特征

有效的教师要有较好的人格特征,具有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综合来看,教师的良好人格魅力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人格特征。

第一,热爱整个教育教学。包括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自己所教的学科和学生。

第二,良好的性格与脾气。公正无私、活泼开朗、谦虚诚实、热情友好等都是良好性格的表现。一般而言,有效教师的脾气不宜暴躁,宜温和有礼。

第三,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的自我意识表现在能有效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自我调节等多个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职业使命有哪些,其次要认识到要做一名有效的教师要具备哪些关键的要素。在认识到这些以后,教师们可以自行对照这些标准,反省自己到底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同时也要学会认识自己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