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电视节目的演变与出路

中国电视节目的演变与出路

【摘要】:不可否认,引进境外成熟的电视节目模式,已经成为各个电视台研发新节目,获得高收视率和高关注度的一条捷径。然而,“模式引进”也会带来明显的负面效应。[12]首先,盲目的模式引进可能会因“水土不服”产生观众接受效果的偏差,隐藏着商业失败的风险。在我国,由于优质电视节目模式的稀缺,往往会出现在一种节目模式获得成功后,便吸引一大批模仿跟风者的情况。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模式引进的真人秀节目中。

不可否认,引进境外成熟的电视节目模式,已经成为各个电视台研发新节目,获得高收视率和高关注度的一条捷径。引进了先进的节目模式,几乎已经为节目赢得了超过半数的成功机会,节目制作机构一方面可以使用版权方的制作模式生产节目,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借用模式本身的知名度为本土节目的品牌营销助力。因此,模式引进类节目在节目推广以及吸引广告商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模式引进”也会带来明显的负面效应。“当前全球80%的广播电视节目形态产自英美两国,如果国内电视节目仅仅依附于西方节目理念的输出,那就只能面对‘被垄断’的艰难境地。”[12]

首先,盲目的模式引进可能会因“水土不服”产生观众接受效果的偏差,隐藏着商业失败的风险。随着一些模式引进类的节目成为现象级节目,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回报,我国电视业内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种“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思维定势,由此,认为凡是“模式引进”类节目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而实际上,中外文化的差异,中外观众欣赏趣味及审美水平的差异,中外国情的差异都决定了我们在进行模式引进时,是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和细致鉴别的。因盲目引进而导致节目效果不佳,投资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西方电视史上,有一档十分经典的电视节目《谁能成为百万富翁》,实际上,早在这档电视节目出现之前,美国广播中的同类型节目《百万美元的问题》便已堪称经典。电视版的《谁能成为百万富翁》长期以来收视率稳定,其直接赤裸的高额奖金刺激一向吸引着观众的高参与和高关注度。这档节目的主持人由一位中老年男性担任,他表情严肃,语言犀利,总是能给场上的参赛选手带来无形的压力,许多美国观众被这档节目所吸引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十分乐意见到参赛选手在面对比赛高强度以及主持人威严姿态的时候所展示出的窘迫与慌张。这档节目的模式拷贝难度很低,很容易被模仿和借鉴。我国也曾模仿过这档节目,由女主持人沈冰主持了一档十分类似的节目《智者为王》,在节目中,沈冰的着装和主持风格都刻意地模仿了原版节目的主持人,呈现出一种严肃和不苟言笑的形象。然而,这档中国版的“百万富翁”播出之后收视平平,没过多久便淡出人们的视野。究其原因,节目的失败源自中国观众无法很好地接受原版节目所传递的价值观,也不能认同节目所营造的高压下选手出丑的严肃氛围。尽管我国社会的开放程度比过去要高得多,也以发展市场经济为主线,但我国社会在众多方面与西方社会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在西方,人们认为金钱是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赤裸裸的奖金刺激与西方观众的价值观是吻合的。而在我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往往不鼓励直接的金钱追求,大家更认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思想,并认为金钱背后的人伦道德是更高的价值标准。此外,西方社会的竞争意识也强于我国,西方观众对人与人之间残酷的竞争关系是接受和认同的,所以当他们在节目中看到选手因为不堪压力而“出丑”时,能有效地化解观众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压力。而在我国,人们更认同的价值观是合作、互助。所以,尽管现实中的竞争关系客观存在,但在电视节目中,大家更乐意看到的是不伤和气的比赛以及选手们其乐融融的场景。

另一档能充分说明问题的节目便是《幸存者》。美国电视经典栏目《幸存者》连续拍摄了数季,是电视节目中难得的能够长期维持高收视率的“常青树”。节目吸引观众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选手由不同种族个性鲜明的俊男美女组成,节目所展示的蛮荒之地的优美自然景色和猎奇景观,节目中选手们为了生存而适应自然的过程,选手在参与游戏时体力与智力的比拼,选手们在面对投票淘汰环节时耍手段、比心机的斗智斗勇等,可谓看点良多。二十世纪初,我国曾引进过这一模式,制作了户外电视真人秀金苹果》。然而,由于当时我国户外拍摄的水平还较差,节目首先在场面呈现方面便与原版相差甚远,而导致这次引进失败的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节目中所展示的选手们为了成为最后赢家而暴露出的人性之恶是我国观众所不能接受的。

其次,大量的雷同模式引发了我国电视真人秀的同质化恶性竞争,导致一些节目出现低俗、作秀等不良倾向。在我国,由于优质电视节目模式的稀缺,往往会出现在一种节目模式获得成功后,便吸引一大批模仿跟风者的情况。例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成为现象级节目后,几乎在一夜之间,全国大大小小的电视台都开设了自己的“非诚勿扰”,电视相亲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但实际上,真正能获得观众认可的电视相亲节目少之又少,主持人孟非的人格魅力也不可能被随意复制。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模式引进的真人秀节目中。在《超级女声》大获全胜之后,全国相继出现了类似的歌唱选秀类节目,如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中央台的《星光大道》,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和《我型我秀》等,细细考察不难发现这些节目都有《美国偶像》的影子,这种雷同版本蜂拥而至的情况,造成了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同质化严重。同质化的竞争必然会导致各大电视台为了留住观众而使出浑身招数的惨烈局面,尤其是在明星真人秀中,为了争取到大牌明星,各大电视台都不计成本的用高价邀请明星参与节目,出现了在一档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费用中大头被明星报酬所占据的非常状态。于是,在电视荧幕上,观众便看到了各种明星带孩子、旅游、做饭等等雷同的情节,利用明星制造话题作秀的手段也十分常见,恐怕正是这样的荧幕乱象引发了广电总局在2016年严肃出台的“限真令”。而实际上,即使没有来自行政管理机构的强制性命令,观众对于这些同质化的低俗无聊也已经审美疲劳。这些投资巨大的节目,在被明星抽走了高额酬金之后的最终盈利情况是无法得到保证的。长此以往,很可能最后会陷入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全面溃败的困境。

再次,过度依赖模式引进,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电视从业人员自主研发节目的创意能力,不利于我国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电视节目创新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资金与人力投入,并且可能会面临着失败的风险。模式困惑进而强化了选择性恐惧,对失败的恐惧进一步压制了自主创新的勇气和信心,助长了模式复制与克隆的行为,从而形成了一个“焦虑—迷惑—恐惧—复制的创新怪圈。”[13]学者杨乘虎的这段论述指出了过度依赖模式引进产生的恶性循环,一方面,我国电视从业人员因为模式引进的便利和可操作,产生了对原创方式的恐惧和惰性;另一方面,恐惧和惰性加剧了我国电视节目原创力不足的困窘,进一步扩大了对模式引进的依赖。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我国电视节目制作者的思维逐渐固化,创新力逐渐退化,行动力逐渐减弱,种种问题都将成为可能。此外,在向国外模式取经的过程中,也较易出现只学皮毛而非本质的误区。一般来说,我国电视节目在拷贝境外模式时,只是依葫芦画瓢的将国外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具体环节进行机械的复制,而缺乏对其节目的创意过程,尤其是策划节目时大量的背景工作鲜有研究,这些节目如何精准的回应受众需求的过程被严重忽视,而事实上,这些弦外之音才是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学习对象。

最后,不加区分地大量引进西方电视节目,可能导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丧失传播阵地,为西方电视文本中隐含的文化霸权主义提供扩散的便利。模式引进的负面效应局限于电视产业内部,而且从更高远的国家文化战略角度而言,长期大量地引进西方电视节目模式容易滋生“媚外”问题。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的播出大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规模之大主要体现在我国是世界电视节目版权销售的最大市场,而反向外销节目模式的例子却乏善可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电视节目在策划及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体现传播主体的价值观。我国的电视发展固然不能走闭关锁国之道,但如果一味进口等于向西方世界双手奉上我国的文化传播阵地,长此以往显然不利于形成我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力,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既已丧失了对本国观众的传播优势,又何谈建立文化强国的宏大目标。因此,我国的电视从业人员应当具有文化自觉性和警惕性,不能沉湎于模式引进带来的眼下暂时的经济回报。“如果中国电视只满足于扮演全球电视创意中国销售的‘商贩’角色,其结果,不仅在经济领域失去原创力和竞争力,更会在文化领域丧失优秀民族文化的创造力、传播力和影响力。”[14]

明确了“模式引进”的这些误区,有利于我国电视节目以一种更清醒和更科学的视角看待“模式引进”问题。首先,我们应当明确,电视节目的模式引进和自主研发并不是一对非此即彼的矛盾,而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我国电视业的开放姿态不应改变,融入世界电视节目大潮是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其中,通过境外节目模式的引进来保持与世界电视的交流、对话的确是一条可行之道;但另一方面,引进节目模式不能等同于不加甄别地全盘照抄,更不能因此自主研发节目的原创力和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在“模式引进”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体会西方电视节目创意的实质价值,具体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模式引进”:(www.chuimin.cn)

第一步,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模式引进过程中的“本土化”问题。我国电视节目在引进境外模式时由于忽视了接受环境的“水土不服”而导致失败的教训虽然不少,但另一方面,由于恰当对境外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而大获成功的经验也不胜枚举。例如前文所讨论的《智者为王》对《谁能成为百万富翁》的失败模仿,另一档在我国家喻户晓的益智类节目《开心辞典》实际也是对类似模式的借鉴,不同之处在于由于《开心辞典》实施了“本土化”策略,所以在电视节目收视市场保持了多年的高收视率,可谓经典的“本土化”移植的案例。首先,《开心辞典》将国外同类节目中赤裸的奖金刺激变化为“家庭梦想”,“家庭梦想”的实质是由一系列选手自选的奖品组成,但这种物质刺激却因注入了“亲情”“梦想”等元素而显得温情脉脉了许多,对于中国观众而言,这种体现家庭观念的物质奖励显然更接地气。其次,主持人王小丫以亲切、和蔼的形象面对选手和观众,往往当有些选手在第一关就答错的情况下,王小丫会通过善意的提醒帮助他们闯过第一关,赢得象征性的小奖品,这种极具人性化的主持风格和节目运作方式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和谐”、“融通”的精神,选手参与节目时怀着一种既轻松愉快又充满爱心和梦想的状态,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一方面增加了知识和见识,另一方面极具参与感的和选手一同闯关,紧张之余更多的是一种享受游戏的快乐。显然,在这样的情境下,原版模式中的很多适合西方文化土壤的元素已经被消解和替换,在原版模式基础上,《开心辞典》成功的注入了属于中华文明的文化元素,获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同。

第二步,在实现成功“本土化”的基础上,我国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应当建立起文化自信和积极自主研发的主动意识。2009年,湖南卫视实现了电视综艺节目《挑战麦克风》的模式改造,并被泰国正大集团下属的TRUE VISIONS这一电视机构看中并购买,从而成为我国首个出口外销的电视节目模式。尽管从目前看来,这种模式出口的例子还不多。但自近年来的“限真令”颁布之后,我国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原创意识明显有了提升,从2016年出现的电视综艺新节目来看,参与统计的38档节目中,仅有4档是模式引进类节目,剩余34档均为原创,原创比例达到89.5%。更为可喜的是,在这些原创节目中,题材雷同单一的情况有所好转,出现了涉及文化、生活、体育、喜剧等多方面内容、多形态的真人秀节目。这些题材有的体现了对当下我国社会发展最新动态的呼应,如《二胎时代》是国内首档以“二胎”为素材的真人秀节目,通过孩子入住明星家庭的形式模拟二胎政策实施后,涉及家庭所经历的喜悦、幸福、彷徨和压力;《一年级·毕业季》则是湖南卫视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摄制的原创校园纪实节目,由四位明星导师带领上系毕业班的学生与人气旁听生进行戏剧表演的PK。这些贴近现实的节目既有效地借用了明星元素,又通过参与普通人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等方法有效规避了此前明星真人秀虚假作秀、不接地气的弊病,因此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收获。央视作为国家级权威媒体,在综艺节目的制作方面也彰显了大台风范,《中国诗词大会》通过古典诗词的高雅精深、参赛选手的博学多识、主持人董卿的知性魅力、舞台场景的精美绝伦、嘉宾点评的精彩生动等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为观众带来了纯净的美感,这种独特的审美享受帮助节目实现了口碑和收视的双赢,成功地实现了对过度娱乐化的逆袭。另一档我国首个融媒体节目《中国舆论场》是一档融新闻信息、嘉宾评论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话题讨论类节目,节目使用大数据手段,以全媒体平台的舆论热点为讨论话题,提倡对社会热门事件充分讨论,反映民情民意,传播主流思想以及正能量。这档节目贯彻了融媒体思维,相比之前的新闻言论节目,这档节目的视野更宽,信息渠道更畅通,观点与言论也更生动更具说服力。

2016年我国电视综艺新节目播出情况

续表

续表

尽管目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电视节目创意能力方面的差距仍然客观存在,但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人口体量巨大的电视消费大国,我国在本土文化以及电视节目市场资源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对于未来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意能力,我们应当持有乐观态度,只要我国的文化产业从业者对自身的文化担当和政治责任有明确的认识,我国的电视事业一定能后来居上,在全球化语境中沿着本土化的路线,成功完成电视节目模式的自主研发、生产和传播,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节目模式研发理念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