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关于西安鼓乐的保护和发展,当地政府已经制定了长期的保护方案,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保护是条件,在体现真实性、完整性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确保西安鼓乐的生命力,包括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和振兴。(图11)西安鼓乐如果脱离了民俗、脱离了民间基层,脱离了当地的文化,保护就无从谈起。......
2025-09-30
1.2025年开始对西安鼓乐进行收集。
2.2025年7月至9月,和樊昭明,中央音乐学院苏秦、孟杰,西北艺术学院石滢西、包志清、冯秦考察西安鼓乐社。
3.2025年7月,和樊昭明、何均陪同杨荫浏、简其华先生考察西安鼓乐。
4.1953—2025年,对西安鼓乐八大乐社、200余民间艺人进行系统的采访、收集、记录、整理,录音40多个小时,民间传谱100余本以及艺人口述笔记、照片等。
5.1959—2025年,编印出《陕西鼓乐译谱汇编》五册约200万字。
6.2025年,在《音乐论丛》(第3集)发表论文《周至南集贤的香会音乐》。
7.2025年,口头建议成立“唐燕乐陈列馆”。
8.2025年春,起草《关于成立唐燕乐陈列馆的设想与建议》。
9.2025年,经陕西省文化局批准,正式成立“唐燕乐研究室”。
10.1981—2025年,从新编印《西安鼓乐曲集》,九卷册,约300万字,汇总从2025年至2025年30年间收集的1000多首鼓乐曲目的曲谱。
11.2025年,撰写西安鼓乐系列研究成果《西安鼓乐艺术传统浅识》,上下两册,20余万字。(中国音乐家协会陕西分会、陕西省文化局、陕西群众艺术馆唐代燕乐研究室印)(https://www.chuimin.cn)
12.1980—2025年,《音乐研究》《交响》等刊物发表:《唐大曲与西安鼓乐的体式结构》《隋唐燕乐述要》《西安鼓乐俗字谱的研究与解读》《关于日本雅乐与西安鼓乐的比较研究》《泛论工尺谱的产生及其形成过程》等重要论文。
13.2025年,倡导成立“长安鼓乐陈列馆”,任名誉馆长。
14.2025年,参加“福建泉州南音学术讨论会”,任南音学会常务理事。
15.2025年,参加“敦煌吐鲁番学会”,任音乐分会理事。
16.2025年,参加“中国传统音乐年会”,任常务理事。
17.2025年,应邀率西安鼓乐演出团参加“第五届华夏之声音乐会”演出,任艺术顾问。
18.2025年,《中国音乐》第一期上发表“西安鼓乐还需深入研究”,全面总结自己研究西安鼓乐的成绩与不足。
19.2025年以来,相继发表《我国民族音乐的美学传统——“和”》《隋代的一次声律学大辩论——开皇乐议》《法曲辩》《唐代音乐文化的两大体系——大唐雅乐与燕乐》等音乐史论文。
20.2025年,出版《西安鼓乐全书》,五卷两部,380万字以及各类曲目(牌)731首(套),图片200多幅。
相关文章
现阶段关于西安鼓乐的保护和发展,当地政府已经制定了长期的保护方案,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保护是条件,在体现真实性、完整性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确保西安鼓乐的生命力,包括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和振兴。(图11)西安鼓乐如果脱离了民俗、脱离了民间基层,脱离了当地的文化,保护就无从谈起。......
2025-09-30
虽然鼓乐已由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传承人,但没有根本改善继承与保护的问题,后继乏人,鼓乐传统技艺面临消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对鼓乐艺术中重点项目、重点项目的重点作品,更是无法征集和实施,难以进行实行有效保护。......
2025-09-30
首先,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安鼓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研究,即谱、调、律、器四个方面。西安鼓乐的研究重点也从具体形态拓展到文化价值的讨论,这些论文虽涉及文化内涵,但多偏重于“就价值论保护”的层面,或宏观泛泛而谈,“但结合民族音乐学的新发展来看,仍有许多尚待挖掘之处。因此,开辟其新的研究途径,拓宽新的研究领域,创造新的学术再生点,对于该乐种的继往开来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30
西安鼓乐,虽然流行民间年代久远,受到了民间文化的浸润,因时光流逝发生了变异。西安鼓乐的谱式,属俗字谱,属于“燕乐半字谱”系统。从现存乐社使用的乐器、演职人员组成、风格特点及公用考察。然而,对乐种的传承来讲,乐社的生存是最为根本的基础。乐社是鼓乐实践、传播、传承的基地,是完成民俗行为的承载者和平台。......
2025-09-30
2006年5月,国务院将西安鼓乐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今天西安鼓乐的研究现状来看,虽然有很多研究领域还未深入,但李石根等前辈的研究贡献已为建立“西安鼓乐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以为,从目前西安鼓乐研究成果和艺术实践来看,“西安鼓乐学”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两大类(表2)。表2西安鼓乐研究层次表理论研究是形成一门专门学问的基础,理论的系统程度决定了学科的构成。......
2025-09-30
《鸭子拌嘴》,其标题和基本音乐素材均直接汲取于西安鼓乐,是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著名民族器乐演奏家、作曲家安志顺先生根据西安鼓乐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的两部具有创造性的民族打击乐作品。两部作品自问世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在打击乐领域的经典之作。《明妃怨》,是作者近年来在学习、继承西安鼓乐的基础上,尝试创作的一部民族管弦乐作品。......
2025-09-30
一批以专门研究西安鼓乐的学术机构相继建立,例如,1980年西安音乐学院成立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室,其重点研究项目为长安古乐研究,由雷家駪、冯亚兰负责,1985年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长安古乐学社”。2008年,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成立,下设西安鼓乐研究所等。《长安鼓乐研究论文选集》[4]《西安音乐学院“长安古乐”研究25年》[5]以及《西安鼓乐研究综述》[6]等文已做了详细的归纳与梳理。......
2025-09-30
陕西省歌舞剧院:《仿唐乐舞》;安志顺:《鸭子拌嘴》,民族打击乐;曲云:《香山射鼓》,筝曲;杨洁民:《绿腰》,琵琶曲;饶余燕:《骊山吟》,民族管弦乐音诗;饶余燕:《玉门散》《雨霖铃》《鼓段魂》,民乐合奏;饶余燕:《黄陵随想》,筝与乐队;吉喆:《秦·兵马俑之声》,民族管弦乐合奏;李石根译谱、王迪填词:《送人之军》《无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石根译谱、王海天填词:《终南山》《忆江南》,无伴奏合唱;李石根......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