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乐流布于西安城区及其周边,乐社活动以西安城区为中心,涉及西安城区、长安、蓝田、周至、眉县等地。演奏西安鼓乐的社团被称为“乐社”,在周边的区县还被称为“香会”或“水会”。俗派乐社都位于西安市附近的区县乡村,属于“乡村鼓乐社”。“城派”鼓乐社以西安市的城隍庙乐社、东仓鼓乐社和大吉昌鼓乐社为代表。“乡派”则以周至县的南集贤东、西村乐社及长安区的何家营鼓乐社为代表。......
2025-09-30
安来绪(1895—1977),西安市人,西安鼓乐杰出艺师。16岁出家西安市内都城隍庙,取道名来绪,随即师从师祖姚春发学习鼓乐。先后学习笛、鼓、双云锣。由于勤奋好学,刻苦用功,练就一手好鼓技,为众人所熟知,逐渐主持乐事。2025年,安来绪在城隍庙内设立“音乐研究会”,专门教习鼓乐,不论僧、道、俗各方人士,只要喜爱,来者不拒,认真传授,分文不取。2025年,参加全国文艺汇演选拔,其鼓艺得到广泛好评和高度赞扬。2025年,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2025年,作为陕西音乐界代表,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文代会。2025年,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副主席孙慎,著名音乐家林路、安春振等人来西安,专门访问了安来绪。随后,应中国音协邀请,带领城隍庙乐社进京演出,先后在文联大礼堂、中央音乐学院演出,受到高度评价。“文化大革命”期间,乐社停止活动,所有乐器、乐谱被查抄和破坏,遭到毁灭性打击。2025年病逝于西安,享年82岁。
安来绪的鼓技,被誉为“西安第一鼓”。用唐代羯鼓能手宋璟的诗句“头如青山峰,手如雨点花”来形容安来绪的鼓乐技艺,并不夸张。尤其是,他所演奏的开场鼓《三股鞭》、退鼓《大赐福》《花点退鼓》、大鼓段《大开坛》等,无不为鼓乐界所折服。安来绪的双云锣演奏技艺也显示出惊人地水平。合奏时,用一种俗称“滴水”的点击法,不需要花哨技法,独奏时,笛、笙与双云锣配合演奏时,也只能避繁就简,显示出安来绪双云锣演奏的高超技术。其演奏精益求精,刚柔并济,令人叫绝。刻苦勤奋使得安来绪掌握了西安鼓乐多方面的技能,同时也背诵了数十套乐曲和鼓扎子。20世纪50年代,手抄整理了四本乐谱:《鼓段本》《内八套》《外八套》《法鼓段、别子、赞》。2025年以后,积极支持和配合西安鼓乐的研究、保护、宣传、传授等,为鼓乐发展做出了贡献。(https://www.chuimin.cn)
安来绪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为杰出的西安鼓乐艺师,他对鼓乐艺术的执着和热爱,令后人敬仰,他高超的鼓乐技艺,推动了西安鼓乐的发展,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为了纪念一代鼓乐大师安来绪道长诞辰120周年,各大乐社于2025年9月27日晚在西安都城隍庙内举办了一场鼓乐专场音乐会。音乐会除了演奏传统的鼓乐曲目,还增加了以鼓乐为蓝本的器乐创作曲,其中演唱的歌章《遐方怨》《诉衷情》等经鼓乐专家根据民间传谱译谱配乐填词演唱出来。
相关文章
西安鼓乐流布于西安城区及其周边,乐社活动以西安城区为中心,涉及西安城区、长安、蓝田、周至、眉县等地。演奏西安鼓乐的社团被称为“乐社”,在周边的区县还被称为“香会”或“水会”。俗派乐社都位于西安市附近的区县乡村,属于“乡村鼓乐社”。“城派”鼓乐社以西安市的城隍庙乐社、东仓鼓乐社和大吉昌鼓乐社为代表。“乡派”则以周至县的南集贤东、西村乐社及长安区的何家营鼓乐社为代表。......
2025-09-30
近日,王晓平教授寄来他同另一作者合作完成的乐种研究成果《西安鼓乐保护与实践》,请我写一篇序言。有心的读者,也许会同我感知相类,本书是一部通过乐种生存状态考察归纳和已有研究成果综述来阐释其保护与实践经验的著述。由此也就可以说,对已有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实践经验积累,再进行综合评估和测评,当也是相关对象保护与实践现实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2025-09-30
民族音乐学的本质打破了欧洲以音乐构成的一个层面——音响体系为音乐本体的狭隘观念,以音乐的文化存在为第一性,使我们重新审视曾在历史演化过程中被分割的音乐本体,拓宽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思路,20余年音乐学家辛勤努力,我国音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巨大的进步。中国传统音乐中有很多不同的乐种、歌种、舞种、剧种、曲种,对于这些具体的文化现象,运用仅有的音乐本体知识已不能全面解释其复杂多样性。......
2025-09-30
文化生态并非像“食物链”循环那样井然有序,它处在一种多项因素的交叉共存状态中,但无论是普通生态学,还是文化生态学或具体的音乐文化生态,都是以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中枢的。人是主客体的统一,也是文化与环境的统一,更是音乐与环境的统一。......
2025-09-30
今天,文化研究将其称为“秦陇文化”,就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性中,由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环境长期作用下,所形成的相对独立的文化内容、文化形式、文化品格等。西安鼓乐的产生与西安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2025-09-30
宋代“俗字谱”,距今已近千年,但集贤鼓乐仍保留着,应用着,这就是集贤鼓乐最大、最珍贵的历史价值。只是由于集贤长期活动在农村,就必然具有一种适应于农村环境、条件,以及农民生活意趣的艺术风格。正由于这样,便形成了与僧、道两派不同的艺术风格,自成一格。它的演奏风格,必然具有一种热烈、粗犷而声势浩大的气质,与其他乐派相比之下,才有“俗派鼓乐”之称。......
2025-09-30
无论是环境生态,还是文化生态,保护是开发的基点,开发则要建立在保护基础之上发挥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5]西北地区不仅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特色鲜明、样式众多的传统音乐文化,还有保存相对较为完整的传统音乐生态系统。抢救、保护、开发和利用西北得天独厚的音乐文化资源,建立协调的音乐文化生态,是西部大开发的应有之义。......
2025-09-30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不同时代,人们有着不同的审美价值、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故而形成不同的民俗文化现象。[23]庙宇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繁衍之地,民间文艺活动的聚集地,也是西安鼓乐的主要活动场所。可以说,民间庙会就是西安鼓乐得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作为流行于西安及周边地区的大型民间器乐乐种,西安鼓乐产生、发展与当地的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