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渡河流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泸定县案例

大渡河流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泸定县案例

【摘要】:甘孜州于2018年启动了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综合提升农牧民生活生产水平的主要路径。大渡河流域甘孜州境内泸定、康定、丹巴等县(市)先后于2018年、2019年实现了脱贫摘帽,退出了贫困县序列。我们应认识到特色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大渡河流域辽阔,气候多样,物产丰富,是康巴地区具有示范意义的农业产业经济带。

四川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谢丛银

作者简介:谢丛银(1964—)男,副教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摘 要】大渡河流域辽阔,气候多样,物产丰富。泸定、康定、丹巴等县(市)率先在甘孜州实现了脱贫摘帽,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仍是我们今后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甘孜州于2018年启动了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综合提升农牧民生活生产水平的主要路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为支撑,以优惠的政策为保障,加大资金的投入,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拉动区域内经济收入的增长,实现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大渡河流域;特色产业;路径

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阿尼玛卿山脉的果洛山南麓,汇入多条支流向南流经金川、丹巴等县,于丹巴县城东接纳小金川后始称大渡河,再经康定市折东地区、泸定县、石棉县转向东流,于乐山市城南注入岷江。大渡河流域甘孜州境内泸定、康定、丹巴等县(市)先后于2018年、2019年实现了脱贫摘帽,退出了贫困县序列。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问题的解决,为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开展确定了思路、要求和方向。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仍是重点,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尤其是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域。“产业兴旺”要着力培育主导优势产业,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和提升发展能力,直接或间接提高群众经济收入。主导优势产业也即是特色产业,特色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特色产业简单的理解就是指这种产业在生产中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并能将这种优势扩大化,就是以“特”制胜的产业。农业特色产业是指在农村区域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产业,能带动区域内经济增长的产业或产业集群。农业特色产业不仅是指本地传统优势产业,而且还包括新开发、引进的产业(品种)。我们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中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做好新品种新产业的开发、培育、推广、整合及运营等工作,形成新的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及产业集群。(www.chuimin.cn)

关于特色产业发展及对区域内产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等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有诸多论述,也形成了相应的理论观点。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Perrour)在分析经济在空间上的非均衡增长时提出“增长极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经济发展的平衡性(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或同一地区不同行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那么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实现快速增长就要形成增长极即优势产业,然后围绕该优势产业形成集聚,形成规模优势产业,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增长极有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产业集群理论”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权威学者麦克尔·波特创立,主要观点是:在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集聚着一组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通过这种产业区的集聚形成追求外部的规模经济的结果,促进企业间资源的共享,降低信息成本、物流成本、寻找成本、合同的谈判成本及执行成本等,从而使规模报酬递增。“区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区域优势是指某一个区域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地理条件、特色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资金、技术、管理和社会诸因素中某一项或几项因素中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这使该区域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有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竞争优势理论”反映了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从更高层面上解释了“优势”的形成与发展。区域竞争力就要看区域内是否有优势主导产业,而主导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又取决于区域内是否存在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企业竞争优势最终决定了优势主导产业。“反梯度推移论”理论认为,区域的技术引进和经济发展的次序不能完全依照其所处的梯度(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而应该主要依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条件来定。只要经济发展需要,而且条件又具备,那么不论区域处于哪个梯度上都可以直接引进先进技术,进行优先开发,实现跳跃式的发展。这些相关理论观点及实践,对我们研究特色产业的发展问题,指导我们具体的实际工作都有着较好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认识到特色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政府引导扶持农业企业发展,从特色产业的培育、经营、创新等来确立适合当地的主导优势产业,促进相关企业的专业化协作,开展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形成供、产、销产业集群,建立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的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共同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大渡河流域辽阔,气候多样,物产丰富,是康巴地区具有示范意义的农业产业经济带。河谷底部终年温暖,年平均气温在12~18 °C,无霜期达180~320 d,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泸定县位于甘孜州东南部,大渡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泸定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县城海拔1 321 m,县境内海拔高差达6 570 m,高山终年积雪,河谷地却又四季分明,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5 °C,年降雨量664.4 mm,年蒸发量1 275.7 mm,年均日照时数为1 323.6 h,全年无霜期279 d。从河谷到谷岭气候、植被、土壤等呈明显的垂直递变规律,境内河谷、平坝、高半山、高山等俱全,属典型的立体气候[1],适应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各类水果蔬菜中药材以及经济林木的生长生产。境内如樱桃桃子苹果、猕猴桃、黄果柑、仙桃、土豆、白菜、羊肚菌、花椒、木耳、玻棱瓜、佛手柑等应有尽有,产品无论从产量到品质都有着极好的口碑,受到人们的称赞。2019年,泸定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位居四川省第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是当地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从目前泸定县农村经济收入的来源来看,主要包括:一是农作物及经济作物如玉米、大白豆、洋芋、花椒、中药材、食用菌等种植业收入;二是畜牧业生产方面主要有生猪、鸡、黄牛,少量牦牛山羊蜜蜂养殖业收入;三是水(干)果主要有樱桃、桃子、苹果、黄果柑、板栗、核桃等收入;此外,人员外出务工及就地发展旅游、矿产等也成为群众收入的重要渠道。村民群众经济收入的来源渠道看起来较多,但总体上仍然表现出特色不明显、产业规模小、层次低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这也是导致农民群众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为了使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更加凸显,亮点更多,能更好地带动地方经济水平的提升,给农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探析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径,也希望能借此助推大渡河流域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