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塘栖古桥:探秘仁德青龙安庆桥之三白潭东隐

塘栖古桥:探秘仁德青龙安庆桥之三白潭东隐

【摘要】:此河西通三白潭,东通长湖申航道。桥西侧石梁上镌刻着“仁德桥”三个阳文楷书大字,但没见有年款。如此算来,此桥重建至今已经历了120个岁月春秋了。从露出的部分桥石分析,其建造年代应早于仁德桥。询问当地村民,都称此桥为安庆桥。安庆桥安庆桥两侧散落着一座座民宅,附近还有二三家工厂,河道两侧倾倒着许多建筑和生活垃圾,河水自然也受到污染。

在东塘东北面的金家墩、施家墩一带,尚留存着几座古石桥。那天我去这一带寻访,一路上遇到不少好心的村民指点道路方向,从而较顺利地寻到了三座古桥。

在三白潭东面1千米多的金家墩西坝头自然村,对着村道有一家小商店,店主人是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店门口屋檐下用缝纫机缝衣服。旁边静静看书的姑娘是她的女儿。知道我是来寻找古石桥的,姑娘主动说,“桥就在村后不远处,我带你过去看。”当下她就在前面引路,带着我穿过村民宅居间的弄堂,经过一片桑园蔬圃,在村庄北面50米左右,找到了那座被当地村民叫做“西坝桥”的古石桥。

这是一座结实的三孔石梁墩板桥,桥长20米左右,桥宽1.8米左右,桥高5米左右。桥南北向横跨在村后河道之上。

此河西通三白潭,东通长湖申航道。该桥又是德清县与余杭区的分界处,桥北属德清雷甸镇杨墩村,桥南是余杭仁和镇三白潭村。

桥西侧石梁上镌刻着“仁德桥”三个阳文楷书大字,但没见有年款。我又小心翼翼绕过桥东北侧那片坟地,透过河边的芦苇丛,拍摄到桥东杠梁石上的桥额,除了“仁德桥”名外,前面赫然刻有重建年款,因距离远看不清楚,只能用长焦镜拉近,但仍觉文字漫漶不清,依稀读出是“光绪二十四年众姓重建”字样。光绪二十四年,是公元1898年,正是康有为梁启超推动清廷“戊戌变法”之年。如此算来,此桥重建至今已经历了120个岁月春秋了。

仁德桥

仁德桥桥额

被草木覆盖的青龙桥及桥上的刻字

带我去看桥的姑娘姓章,人很爽朗,从交谈中,知其塘栖中学毕业后考上了浙江大学,完成学业后在省经信委下面一家杂志社做记者。今天是休息天,从杭州城里回乡下来看父母。她的母亲是塘栖镇上70年代初下乡的知青,来到西坝村后嫁给了孩子的父亲,后来又回镇上在一家丝厂做工人,如今退休了在村里开一小杂货店贴补家用。(www.chuimin.cn)

告别了好心的店主母女,我又去了施家墩村,找到了那座爬满了木莲蓬的青龙桥。

青龙古桥隐没在村东头一户人家边上,东西向横跨在一条10多米宽的小河港上,满身覆盖的木莲藤蔓,遮掩着古桥的真容。我无法看清桥额和有关印记,只能看出这是一座单孔石梁桥,桥长12米左右,桥宽1.5米左右。从露出的部分桥石分析,其建造年代应早于仁德桥。

古桥的北侧紧挨着建有一座水泥平桥,从桥的破败程度看上去,此桥应建造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

而在水泥平桥的北侧50多米处,近年又新建了一座可通汽车的水泥桥。

离开施家墩,我又去了小地名叫石桥头的一个村坊。

石桥头亦属施家墩村,此地村居中间还保留着一座三孔平板石梁桥。桥东西向横跨于村中河道,桥长20米左右,桥宽1.6米左右,桥的基础和排柱还是原物,只是上面的桥面已经被重新用水泥浇筑过,所以桥两边都看不到桥名。询问当地村民,都称此桥为安庆桥。从桥东侧排柱上镌刻的莲花功德碑分析,此桥建造年代应在清代中晚期。

安庆桥

安庆桥两侧散落着一座座民宅,附近还有二三家工厂,河道两侧倾倒着许多建筑和生活垃圾,河水自然也受到污染。不知道面对美丽水乡脏乱差的环境,此地的当政者是否会有些许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