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公认为合理、高效、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在上述要素的处理上有独到、创新之处,必然能使学生学习有收获,能力有提高,发展有信心,创新有底气。为展示我校前些年在此方面的探索成果,进一步推动此项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今年五月份,我们组织了十堂中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观摩课。......
2025-09-30
《经费状况及对策》作者的调查与采访,事实具体而细致,数字真实且准确,为农村贫困地区学校诉了苦处,说了真话,做了一件功不可没的实事和好事,笔者深感敬佩。但读完全文之后更多的是疑惑。
疑惑之一是,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经费缺口到底由谁负责。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应该是各级政府,这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并经《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等早已明确规定的。国家之所以作出科教兴国、经济强国的战略决策,之所以确定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的发展方针,其目的就是想通过解决区域发展失衡、城乡贫富悬殊等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来全面建设小康、和谐发展社会、强力推进进步的。因此,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贫困地区的小学、初中教育和学校,其经费缺口必须由各级政府来负担,这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作为农村贫困地区负责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学校,其经费缺口解决的办法也只能且必须依赖政府而“等、靠、要”。可能有人马上会讲到前些年喊得最响的一句口号,即“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其实它是一句在当时曾经起过缓解教育经费矛盾的正向作用,但造成了教育乱收费且屡禁不止并现在还存后遗症负面影响的口号。现在它却是一个推卸政府责任、转移支付主体(对象)、加重农民负担、办砸义务教育的错误的思想、理念和口号。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学校,再也经不起这样不切中国实情、违背教育法规的瞎折腾了!
疑惑之二是,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经费缺口的对策应该是什么。按照《经费状况及对策》一文作者的意见,是“自力更生,开源节流”,“办好一个食堂,喂好一栏生猪,开好一个小型超市,管好一片学农基地”和“开发校园资源”。笔者认为其主观愿望,可能是善良和美好的,但客观效果,却会是令人不可想象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理由之一是“自力更生”和“节流”,这当然正确并且不管经费奇缺还是富余都要不断发扬光大;二次利用食堂的饭菜“喂好一栏生猪”,早已成为“节流”“创收”的好途径;至于“管好一片学农基地”,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学农基地”早就或有名无实或根本就不存在了,如何“管好”并“创收”?理由之二是不管“办好一个食堂”也好,“开好一个小型超市”也好,还是“开发校园资源”(利用寒暑假,开放“学校的文艺、体育、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乃至于学校的场地”,为学校创收)也好,其开放服务对象的主体甚至可以说是全部都是学生,这岂不有点变着法子、调换形式,往学生即学生家长的口袋里捞钱补缺口的嫌疑?并且还会助长巧立名目乱收费的继续“合情合理却不合法”地发展,同时这些“对策”符合党中央和国务院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规定吗?
疑惑之三是,对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经费缺口对策的探索、创新的宣传方式、途径如何才合法科学、有理有利。慈利县岩泊渡中学正视学校经费“数米度日”无以为继的现实,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其精神其勇气,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经费状况及对策》一文的作者,深入基层调查实情,联系实际研究对策,及时推介“典型”的工作作风和敏锐的发现力,初衷动机也是应该充分肯定和感谢的。但是,作为湖南省教育厅机关刊物的《湖南教育》,它面向全国发行,覆盖着湖南全省的大中小学校,其发行范围之广、读者人数之多、影响之大,尤其是影响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作为情况简报或内部参考下发并讨论,或许要妥当些。因此,对涉及国家的方针政策、攸关民生的大是大非、指导全局的方案办法等重大问题的宣传报道和典型推介,都必须谨慎从事、不可大意。(https://www.chuimin.cn)
假定笔者的疑惑恰恰也是广大读者的疑惑,那可能是万幸。如果慈利县岩泊渡中学的做法,恰恰被某些“同病相怜”的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的领导和教职工,认为是求之不得的“医治经费缺口”的良方并“照此办理”,我想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当然,笔者对作者写作和编辑发表的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的揣测,也许是痴人说梦或者是杞人忧天,但出于对农村贫困地区柔弱劣势教育的怜爱与关注,禁不住说了个人的主要疑惑,与《经费状况及对策》一文的作者商榷,聊供有识之士参考,敬请大方之家鉴正。
2005 年8 月6 日
注:此文发表于2006 年第2 期《当代教育论坛》(下)(国内统一刊号为CN43-1391/G4、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1-8305);2009 年3 月荣获中国青年教师协会、中国素质教育报告编委会颁发的第二届“中国素质教育教研成果一等奖”,本人荣获“中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相关文章
一种被公认为合理、高效、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在上述要素的处理上有独到、创新之处,必然能使学生学习有收获,能力有提高,发展有信心,创新有底气。为展示我校前些年在此方面的探索成果,进一步推动此项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今年五月份,我们组织了十堂中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观摩课。......
2025-09-30
明确并掌握了要严格、规范地按照“三环节”进行小说的全面阅读并形成牢固的认知和熟练的技巧后,就可以根据小说的个体特点,带着设定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有目的的探究了。对《守》,设定的问题可以是:1.守财奴是怎样的一个人?但不管怎样,都要扣住小说的个体特点和三要素来设定,都要有利于全面阅读、深入探究、重点鉴赏,拓展思维、收敛表达、培养能力。问题探究法是阅读探究鉴赏小说求深刻、巩固提高的方法。......
2025-09-30
为了规范用字和减轻记忆负担,借鉴不少文言篇目根据规范要求对原文字词予以变通的做法,应把“籍”字换成“藉”字。凡为长辈如祖父母、伯叔父母、在室姑等,平辈如兄弟、姐妹、妻,小辈如侄、嫡孙等丧,均服之。此外如已嫁之女为祖父母、父母服丧,亦为期服。所以此注应改为:期,穿一周年孝服。故此课文“付梓”注释中“在木板上刻字叫梓”是不妥当的。这就不单单是不严谨的问题了。......
2025-09-30
几乎可以说,“苗地文学社”,她一步一个脚印,步步铿锵;《苗地》,她一期一个乐符,声声悦耳:她确实是“脚步铿锵一路歌”。这些师生的名字和业绩,将和《苗地》共载安仁一中史册,同显光辉。翻一翻、品一品我们的这本《选萃》,读者或许会有同感。2005 年1 月15 日注:此文发表于本人主编的约40 万字的校本教材《脚步铿锵一路歌——〈苗地〉文学作品选萃》,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年1 月版。......
2025-09-30
对同一个病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辨析它的病因,修改它的病点。因此,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病句辨析知识,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病句,不断提高修改病句的能力。应把“责任感是沉甸甸的”调整为“沉甸甸的责任感”。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⑧句中的“、”号,应改为“,”。......
2025-09-30
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朝以下方向努力:一是培养创新意识。要使学生形成崇尚创新、致力创新、勇于创新的意识。创新精神是创新教育强大而持久的内在动力。要教育学生学会求知,打好创新学力的基础。学思疑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务。创新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挑战传统、现实的实践与追求,是知识经济发展、中华民族复兴的科学抉择,决非浮躁的时髦口号、浅薄的短期行为。......
2025-09-30
学习新知识,实践新技能,是每个教师终身必须继续的事。关于教育、教学、管理案例的总结与评析的写作,不少专家有过论述,但现在还未看到系统而权威的定论。二是是“案”是“例”,因而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评析”的写作,大体也要注意三点。评析的形式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条条式,一种是文章式,写作时可视具体情况予以选择确定。下面是一篇“下水”评析,供大家参考、借鉴。......
2025-09-30
因其鲜明的规范性而具权威的标准性,大大减免了师生在教学与考试中的无义争执。“不要写作”“不宜写作”“一般写作”的“提示”,明确表示了《规范词典》“强制性”“推荐性”“倾向性”标准的规范依据与学术意见。经认真求教各种“权威”辞书,发现《规范词典》真正在“坚决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规范标准。......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