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有很多相似之处。TCP/IP参考模型最初没有明确区分服务、接口和协议,虽然后来人们试图改进它以便接近于OSI。因此,OSI模型中的协议比TCP/IP参考模型的协议具有更好的隐藏性,在技术发生变化时能相对比较容易地替换掉。OSI参考模型产生在协议发表之前。而TCP/IP却正好相反。现在我们从一般问题转向更具体一些,两个模型间明显的差别是层的数量:OSI模型有7层,而TCP/IP模型只有4层。......
2025-09-30
1.BasicCAN地址分配
SJA1000对微控制器而言是内存管理的I/O器件。两器件的独立操作是通过像RAM一样的片内寄存器修正来实现的。
SJA1000的地址区包括控制段和报文缓冲器。控制段在初始化加载时,可被编程来配置通信参数(如位定时等)。微控制器也是通过这个段来控制CAN总线上的通信。在初始化时,CLKOUT信号可以被微控制器编程指定一个值。
应发送的报文写入发送缓冲器。成功接收报文后,微控制器从接收缓冲器中读出接收的报文,然后释放空间以便下一次使用。
微控制器和SJA1000之间状态、控制和命令信号的交换都是在控制段中完成的。初始化加载后,寄存器的接收代码、接收屏蔽、总线定时寄存器0和1以及输出控制就不能改变了。只有控制寄存器的复位位被置高时,才可以访问这些寄存器。
在以下两种不同的模式中访问寄存器是不同的:
1)复位模式。
2)工作模式。
当硬件复位或控制器掉电时会自动进入复位模式。工作模式是通过置位控制寄存器的复位请求位激活的。
BasicCAN地址分配见表4-3。
表4-3 BasicCAN地址分配表
(续)
2.控制段
(1)控制寄存器(CR)
控制寄存器的内容是用于改变CAN控制器的状态。这些位可以被微控制器置位或复位,微控制器可以对控制寄存器进行读/写操作。控制寄存器各位的功能见表4-4。
表4-4 控制寄存器(地址0)
(2)命令寄存器(CMR)
命令位初始化SJA1000传输层上的动作。命令寄存器对微控制器来说是只写存储器。如果去读这个地址,返回值是“11111111”。两条命令之间至少有一个内部时钟周期,内部时钟的频率是外部振荡频率的1/2。命令寄存器各位的功能见表4-5。
表4-5 命令寄存器(地址1)
(3)状态寄存器(SR)
状态寄存器的内容反映了SJA1000的状态。状态寄存器对微控制器来说是只读存储器,各位的功能见表4-6。
表4-6 状态寄存器(地址2)
(续)
(4)中断寄存器(IR)
中断寄存器允许识别中断源。当寄存器的一位或多位被置位时,INT(低电位有效)引脚被激活。该寄存器被微控制器读过之后,所有位被复位,这将导致INT引脚上的电平漂移。中断寄存器对微控制器来说是只读存储器,各位的功能见表4-7。
表4-7 中断寄存器(地址3)
(5)验收代码寄存器(ACR)
复位请求位被置高(当前)时,这个寄存器是可以访问(读/写)的。如果一条报文通过了接收过滤器的测试而且接收缓冲器有空间,那么描述符和数据将被分别顺次写入RXFIFO。当报文被正确的接收完毕,则有:(https://www.chuimin.cn)
1)接收状态位置高(满)。
2)接收中断使能位置高(使能),接收中断置高(产生中断)。
验收代码位(AC.7~AC.0)和报文标识符的高8位(ID.10~ID.3)必须相等,或者验收屏蔽位(AM.7~AM.0)的所有位为1。即如果满足以下方程的描述,则予以接收:
[(ID.10~ID.3)≡(AC.7~AC.0)]∨(AM.7~AM.0)≡11111111
验收代码寄存器各位功能见表4-8。
表4-8 验收代码寄存器(地址4)
(6)验收屏蔽寄存器(AMR)
如果复位请求位置高(当前),这个寄存器可以被访问(读/写)。验收屏蔽寄存器定义验收代码寄存器的哪些位对接收过滤器是“相关的”或“无关的”(即可为任意值)。
当AM.i=0时,是“相关的”;
当AM.i=1时,是“无关的”(i=0,1,…,7)。
验收屏蔽寄存器各位的功能见表4-9。
表4-9 验收屏蔽寄存器(地址5)
3.发送缓冲区
发送缓冲区的全部内容见表4-10。缓冲器是用来存储微控制器要SJA1000发送的报文的。它被分为描述符区和数据区。发送缓冲器的读/写只能由微控制器在工作模式下完成。在复位模式下读出的值总是“FFH”。
表4-10 发送缓冲区
(1)标识符(ID)
标识符有11位(ID0~ID10)。ID10是最高位,在仲裁过程中是最先被发送到总线上的。标识符就像报文的名字。它在接收器的接收过滤器中被用到,也在仲裁过程中决定总线访问的优先级。标识符的值越低,其优先级越高。这是因为在仲裁时有许多前导显性位所致。
(2)远程发送请求(RTR)
如果此位置1,总线将以远程帧发送数据。这意味着此帧中没有数据字节。然而,必须给出正确的数据长度码,数据长度码由具有相同标识符的数据帧报文决定。
如果RTR位没有被置位,数据将以数据长度码规定的长度来传送数据帧。
(3)数据长度码(DLC)
报文数据区的字节数根据数据长度码编制。在远程帧传送中,因为RTR被置位,数据长度码是不被考虑的。这就迫使发送/接收数据字节数为0。然而,数据长度码必须正确设置以避免两个CAN控制器用同样的识别机制启动远程帧传送而发生总线错误。数据字节数是0~8,是以如下方法计算的:
数据字节数=8×DLC.3+4×DLC.2+2×DLC.1+DLC.0
为了保持兼容性,数据长度码不超过8。如果选择的值超过8,则按照DLC规定认为是8。
(4)数据区
传送的数据字节数由数据长度码决定。发送的第一位是地址12单元的数据字节1的最高位。
4.接收缓冲区
接收缓冲区的全部列表和发送缓冲区类似。接收缓冲区是RXFIFO中可访问的部分,位于CAN地址的20~29之间。
标识符、远程发送请求位和数据长度码同发送缓冲器的相同,只不过是在地址20~29。RXFIFO共有64B的报文空间。在任何情况下,FIFO中可以存储的报文数取决于各条报文的长度。如果RXFIFO中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存储新的报文,CAN控制器会产生数据溢出。数据溢出发生时,已部分写入RXFIFO的当前报文将被删除。这种情况将通过状态位或数据溢出中断(中断允许时,即使除了最后一位整个数据块被无误接收也使接收报文无效)反映到微控制器。
5.寄存器的复位值
检测到有复位请求后将中止当前接收/发送的报文而进入复位模式。当复位请求位出现了1到0的变化时,CAN控制器将返回操作模式。
相关文章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有很多相似之处。TCP/IP参考模型最初没有明确区分服务、接口和协议,虽然后来人们试图改进它以便接近于OSI。因此,OSI模型中的协议比TCP/IP参考模型的协议具有更好的隐藏性,在技术发生变化时能相对比较容易地替换掉。OSI参考模型产生在协议发表之前。而TCP/IP却正好相反。现在我们从一般问题转向更具体一些,两个模型间明显的差别是层的数量:OSI模型有7层,而TCP/IP模型只有4层。......
2025-09-30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国际标准协会自1984年起着手现场总线标准工作,但统一的标准至今仍未完成。同时,世界上许多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现场总线技术。上述3种总线于1994年成为并列的欧洲标准EN 50170,其他总线也都形成了各组织的技术规范。FF现场总线正在开发高速以太网,这无疑大大加强了以太网在工业领域的地位。......
2025-09-30
数据的传输模式最常见的有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两种模式,分别应用于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它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和香农定理进一步揭示了信道带宽对数据传输速率的影响。图2-12 FSK解调器原理图以上说明了数据的单向传输过程,实际的传输中要求通信的双方同时具备发送和接收的能力,这时可以通过上下两个频带来解决。......
2025-09-30
LonWorks技术所采用的LonTalk协议封装在被称为Neuron的芯片中并得以实现。LonWorks技术的不断推广促成了神经元芯片的低成本,而芯片的低成本又反过来促进了LonWorks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了良好循环。据称目前已有4000多家公司在不同程度上卷入LonWorks技术;1000多家公司已经推出了LonWorks产品,并进一步组织起LonMark互操作协会,开发推广Lon Works技术与产品。LonWorks技术已经被美国暖通工程师协会ASHRE定为建筑自动化协议BACnet的一个标准。......
2025-09-30
为满足实时性要求,也为了实现工业网络的低成本,现场总线采用的通信模型大都在OSI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简化。图2-24 OSI与部分现场总线通信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图2-24中的H1指IEC标准中的61158。图2-25是OSI模型与另两种现场总线的通信参考模型的分层比较。其中LonWorks采用了OSI模型的全部七层通信协议,被誉为通用控制网络。......
2025-09-30
INTERBUS定义了该模型的第1、2、7层。INTERBUS具有强大的可靠性、可诊断性和易维护性。INTERBUS采用了集总帧型的数据环通信。强大的诊断功能是INTERBUS区别于其他总线所独有的。INTERBUS CLUB负责向设备生产厂家提供INTERBUS的接口方案和接口芯片,向其成员提供信息,帮助解决技术问题及为特定的应用找寻合适的INTERBUS产品。INTERBUS的技术发起人为德国菲尼克斯公司。另外,在美国和中国也设有INTERBUS技术中心。......
2025-09-30
节省硬件数量与投资由于现场总线系统中分散在设备前端的智能设备能直接执行多种传感、控制、报警和计算功能,因而可减少变送器的数量,不再需要单独的控制器、计算单元等,也不再需要DCS系统的信号调理、转换、隔离技术等功能单元及其复杂接线。......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