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徐福东渡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慈溪周边的象山县和岱山县,也有徐福东渡时曾做短暂休息的传说。事实证明,徐福东渡已成为秦代以来华夏文明向东传播的一个缩影,成为中日韩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象征,也成为东亚人民友谊的纽带。《象山蓬莱山与徐福东渡》《徐福与象山》《徐福东渡传说》图书相继出版。......
2025-09-30
蓬莱之得名,源于徐福东渡的传说。徐福是否真的来过舟山?来过岱山诸岛?答案无论是否,我认为都可以作为舟山“海丝”历史文化的一个佐证。
舟山地区的“徐福东渡”事件,如果仅仅是传说,那这种民间传说也不会只是空穴来风,这种传说肯定也是对某一客观历史现象的反映。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南宋地方史志记载的“耆旧相传”,其实是对宋代(或许还要早)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种反映,说明舟山乃至岱山是赴日本航线的重要节点。
其次,徐福确实也有可能从浙东地区东渡日本。那么,这些东渡的来自山东半岛的数千童男童女,是如何到达浙东地区的呢?如此大的人流规模,只能通过海路,由山东半岛到浙东沿海乃至岱山。
《史记》记载,徐福曾经多次东渡日本。第一次是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据司马迁的《史记》之《秦始皇本纪》记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26]第一次入海求仙药,花费了巨额钱财未果,这时徐福谎称由于大鱼阻拦所以未能成功,于是请求配备强弩射手再次出海。秦始皇便相信了徐福的托词,又派徐福出海。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徐福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携带“五谷子种”,乘船泛海东渡,成为迄今有史记载的东渡第一人。对于这次东渡,《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也有记载:“(秦始皇)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27]
徐福第一次东渡的起航港,国内史学界多认为是古代的琅琊港,今山东黄岛区琅琊湾。而关于最后一次东渡成功的起航港,则争议多多。目前学界有“北路”与“江南路”之说。“北路”说认为,徐福率船队从琅琊港出发后,沿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南下,经济州岛穿过对马海峡到达日本九州的有明海。“江南路”说则认为徐福船队从山东半岛南下到浙江的宁波,再从宁波出发经舟山群岛渡海到九州的有明海。
浙江大学毛昭晰教授曾在《关于徐福东渡的几个问题》[28]一文中引用中日两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认为“北路”虽然在地图上看更为近捷,而实际上危险性却比江南路大得多,也就是说其成功率要比江南路小。从舟山群岛入海,则可以借助海流和季风漂到日本。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徐福公园的《徐福墓显彰碑碑文》载“放船于吴越之地者,遭风箭激,则必来于此”[29],说的也是这种观点。
从第一次出海,到最后一次东渡,九年多时间里,徐福应该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对沿海各地的季风、洋流有一定的认识。《史记·封禅书》云:“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30]说明徐福曾经多次尝试,“皆以风为解”,“皆”字强调历经多次尝试,“风”则是徐福总结的经验教训。历经多次出航教训的徐福,选择“江南路”的可能性更大些。(https://www.chuimin.cn)
毛昭晰教授在文章中还提出徐福东渡路线的几种设想:
1.徐福船队从琅琊附近出发,至宁波附近集结,修理船只,补充给养,然后经岱山、舟山诸岛直航日本。
2.徐福船队从宁波附近的达蓬山出发,经岱山及舟山诸岛向东北直航日本。
不排除走北路的可能,但走北路的船只也有可能受海流或风浪的影响而漂流向南。
从这一推测看,徐福船队曾经驻留舟山群岛,山东到舟山的航线已经形成,且较为成熟,或许这也是“岱山”命名的一种可能性。当大批船队在岱山驻留,看到了摩星山,务必要给这一座相对高大的海上仙山命名,用山东半岛的地理标志“岱岳”来命名,还是比较恰当的。当然,这也仅仅是笔者一种猜测。这种猜测,是基于古代山东半岛与舟山的通航关系为依据的。
相关文章
2008年,徐福东渡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慈溪周边的象山县和岱山县,也有徐福东渡时曾做短暂休息的传说。事实证明,徐福东渡已成为秦代以来华夏文明向东传播的一个缩影,成为中日韩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象征,也成为东亚人民友谊的纽带。《象山蓬莱山与徐福东渡》《徐福与象山》《徐福东渡传说》图书相继出版。......
2025-09-30
席上,承群医垂询孙中山何时被“册封”为国父?犹记在一年以来的撰写工作中,本侦探曾描述了有关汪精卫的艳电、叛国、策动了近百万国民党军队投日、蒋介石“册封”孙中山为国父等情。孙中山在1925年3月12日逝世不久,已经有不少传媒自发地尊称孙中山为国父。孙中山在1925年3月12日逝世后,汪精卫以孙中山忠实信徒的姿态出现。......
2025-09-30
与《古史辨》大约同一时期,历史学界还有另外一波热闹讨论,那就是“社会史论战”。社会史论战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重读中国历史,重新认识中国历史。不过,它有更明确的认识基础和目标,那就是引进西方的科学方法,重新给中国历史分期。社会史论战和《古史辨》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如果没有可信的史料,无法辩论社会史分期。......
2025-09-30
54年之后的1990年初秋,宁夏军区给水团的科技人员奉命对耿湾镇一带进行水质调查。两位水文地质工程师王学印、王森林在与当地百姓的交谈中,得知了这一重大谜案。他们推断当年300 多名红军的猝死与饮用了含有这两种剧毒化合物的水有关。当年因饥渴难忍,在沟底喝了这种水的红军将士在夜里窒息而死,而没来得及下沟喝水或到了宿营地吃饭喝其他水的红军将士则幸免于难。扑朔迷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红军将士猝死的悬案终于破解。......
2025-09-30
煤炭是地史时期堆积的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又受到地质作用转变而成的一种固体可燃矿产。煤炭形成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泥炭化。煤炭形成示意图有哪些证据表明煤炭就是植物形成的呢?人们在煤炭发现的地方普遍发现了大量的植物化石,煤层中也有炭化了的树干,在显微镜下,甚至能看到植物细胞,这些无疑证明了煤炭是植物形成。......
2025-09-30
第58问:在没有牙刷牙膏的古代,人们是怎么保持口腔卫生的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早晨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都需要刷牙,牙刷和牙膏已经成为我们保持口腔卫生所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了。古人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牙齿疾病,在刷牙工具尚未发明之前,强调的是饭后漱口。茶中含有氟和维生素,可以防蛀,保持口腔清洁。事实上,在西方牙膏传入之前,掺配各种中药的青盐,一直是古代中国人最常用的揩齿药。“牙刷”一词正式出现于元代。......
2025-09-29
《中山经》的第九列山是岷(mín)山山系,在今天的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叫女几山。但是在古代,人们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误认为“岷山导江”。“岷山导江”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有关长江之源的最初的认识之一。不过,《禹贡》对岷山和岷江说的不多。看来这几座山的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与岷山差不多。人们自古以来就认为岷江是长江的源头,实际上岷江只是发源于岷山中的一条大河。......
2025-09-30
稻城县的亚丁风景区,如果没有巍峨却又秀丽的“仙乃日”这座神山真不知要逊色多少。“仙乃日”意为“观音菩萨山”,一方面是说这座雪山有着慈祥大度的高贵气质,像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就在这“仙乃日”神山里,有一处壁立千仞的石崖,这巨大的石崖,被当地农牧民们称为“圣门”。这股泉水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看作是这世界上不会有第二处的“神水”。当地人们传说,在那座“圣门”里面,其实装了满满一湖雪白如牛奶的“神水”。......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