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首先抓阵地,抓住电视节目炒作主阵地微博。“#人民的名义#”微博话题阅读量达24.4亿,讨论量150万。演员本身就是最大的KOL,剧中各戏骨拥有大量的粉丝,剧中演员与用户的互动不断地将社会化的热议点渗透到更多的用户中去。最终在社会化口碑的影响下,《人民的名义》最终达成收视率破8,且在视频网站也拥有超高的播放量。......
2025-09-30
媒体公信力,在英文中译为“public trust”,有时也被译为“credibility”,而“credibility”在中文语境中一般被译为“可信度”。有研究者专门对媒体“公信力”和“可信度”的概念进行了对比,认为“公信力”的内涵与外延比“可信度”大,指涉范围更广。[1]“公信力”概念偏重于一种公众作为信任评价主体的集体意识,而“可信度”则难以表达这种中文内涵[2];同时,“可信度”研究多采用实证方法,而“公信力”研究在实证方法之外更注重思辨研究,侧重于对媒体公信力的现状、公信力与媒介竞争、媒体的社会责任等问题的考察[3]。
但在实际研究中,中国媒体的公信力研究受西方媒体可信度研究的影响比较大,有一些研究是完全从中国的具体问题、具体社会环境出发来进行分析的,也有不少国内研究以西方已有的研究为源头来进行自己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重视实证的研究方法,将西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模式为自己所用,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这一现实状况直接导致了我国学界对“公信力”和“可信度”这两个概念的混合使用。
我国关于媒体公信力的系统研究始于2025年“非典”事件,“非典”事件所引发的媒体乃至全社会的信任危机,引起了学界、业界对媒体公信力问题的普遍重视,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如喻国明教授的大众媒介公信力研究、陈崇山教授的北京城八区新闻信任度研究等。纵观整体的研究主题,“媒体公信力”和“媒体可信度”均为学者们使用。学者们对媒介公信力的定义主要有“影响力说”“品质说与能力说”“程度说”以及“期待满足说”四种类型。[4]媒体的诚信和受众的信任共同构成媒体的公信力,媒体公信力既涉及传媒从业人员的道德伦理,又涉及社会大众心理。[5](https://www.chuimin.cn)
西方的media credibility(媒体可信度)研究和中国的公信力、可信度研究都受到现实社会问题的驱动,其研究动向也与媒体自身的发展水平、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但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一致的,包括公众对媒体的信任程度如何,媒体具备了何种特质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如何改善媒体与公众间这种长期积淀后形成的认知关系等。国内部分学者认同西方已有的长达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将公信力概念的本土内涵转向credibility(可信度),相互融合之后进行定义;还有一部分研究者继续坚持本土的宏观研究传统,倾向于对公信力作中国内地语境下的定义。笔者认为,可以把“可信度”看作credibility的直译,把“公信力”看作是credibility的意译,只不过“公信力”的说法更适合于中国语言文字的表述,易于理解和沟通,故而在研究论文中被更频繁地使用。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我国现有研究中,“公信力”和“可信度”两个概念具有同一性的内涵。在本研究中,“公信力”和“可信度”两个概念也一并使用,并界定如下:媒体公信力和可信度是在媒体与公众的长期互动过程中,媒体赢得的被公众信任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公众的主观判断和评价来进行测量。
相关文章
该剧首先抓阵地,抓住电视节目炒作主阵地微博。“#人民的名义#”微博话题阅读量达24.4亿,讨论量150万。演员本身就是最大的KOL,剧中各戏骨拥有大量的粉丝,剧中演员与用户的互动不断地将社会化的热议点渗透到更多的用户中去。最终在社会化口碑的影响下,《人民的名义》最终达成收视率破8,且在视频网站也拥有超高的播放量。......
2025-09-30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历经多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运用方式和运营方法。(一)社会化媒体1.0——沟通及交互性社会化媒体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以论坛为主要形式。2009年,微博的出现将社会化媒体推向了新的高潮。微博因为其社交性和内容的分享便利性,给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意义和启发。此期间的社会化媒体会强调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内容,一个是社交关系。社会化媒体在第三阶段用户最为广泛,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微信。......
2025-09-30
西塞罗一生致力于捍卫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维护它精心规定的权力分配和对个人权威的严格限制,防止恺撒之类的人集中把持权力。《西塞罗书信集》是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那一时期他与别人的通信集。西塞罗和罗马精英阶层的其他成员就这样靠由他们社交圈子的成员组成的关系网保持消息灵通,大家都收集信息,过滤后互相交换。西塞罗的网络不过是今天的社交媒体在历史上的众多先例之一。......
2025-09-30
新媒体用户运营的概念用户运营是用户研究的一种角度,其实质来源于传播学的重要研究部分——受众研究。在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一词不仅包括其“受众”的传统含义,而且包括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网民和可精准辨析的使用者。[2]“用户”一词,反映了受众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新媒体时代,通常指网络信息的使用者与网络服务的应用者,[3]并具有个人性、互动性和参与创造性等鲜明特征。......
2025-09-30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传统新闻媒体积极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变化,首先其自身的话语方式出现了转变。人民网官方微博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旗下的媒体微博,其基本定位是报道全球,传播中国,目前粉丝数量达到3100多万人。公众对国家形象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国家代表人物,甚至是权力边缘人物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的“庆丰包子事件”与“卡通形象漫画事件”,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
2025-09-30
在埃及,和突尼斯一样,年轻的积极分子形成了活跃的地下网络,他们熟谙博客和其他社交媒体的使用方法,并与居留国外、同情他们的侨民在网上相连。接下来发生的全国性示威抗议部分的是通过手机和社交媒体协调的,于是政府在1月26日企图完全关闭埃及的通讯网络。这样说有些言过其实,但脸书和其他形式的社交媒体在激发革命中确实起到了作用。......
2025-09-30
Cheung等[7]研究网络消费者社区中的在线意见采纳时发现信息有用性显著地影响用户的信息采纳行为。Lin[23]在研究系统特征对虚拟社区成功的影响时发现系统质量影响虚拟社区成员对虚拟社区的满意度。Wang和Lin[26]的研究发现,用户使用博客的意愿会受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博客功能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2025-09-29
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以及传统社会化媒体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具备社交性质的各类互联网产品和平台出现。国内,一系列创新的具备社交性质的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最后,本章回顾了国内外社会化媒体及运营方式,其中包含了社区论坛类、社交沟通类、知识共享类、具备社交性质的其他类。......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