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上游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基本情况-生态补偿与流域生态共建共享

上游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基本情况-生态补偿与流域生态共建共享

【摘要】:上游地区在水利开发建设与治理过程中,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作为全国水土保持十个试点项目之一,上游地区黄山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已经水利部门批准实施。上游地区积极开展“白色污染”及水面漂浮物的整治工作。为彻底解决垃圾污染问题,已编制了上游地区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并逐步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新安江干流及率水、横江、练江等主要支流上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的改善。上游地区在水利开发建设与治理过程中,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水利工程建设中,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同时,努力避免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日常水利管理中,始终将水污染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放在突出位置。2003年10月,《安徽省水功能区划》(以下简称 《区划》)编制完成,并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区划》科学地划分了新安江流域的水功能区,进一步明确了水资源分区及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向,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黄山市十分重视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生态保护原则,将新安江流域内的54条小流域全部纳入规划治理范围,以小流域为中心,抓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水土保持以及消除农村面源污染等生态保护基本工作。

作为全国水土保持十个试点项目之一,上游地区黄山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已经水利部门批准实施。对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建造了拦沙坝、江边护岸等工程设施,建成沿江护岸近百公里,总投资10亿元。各类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1亿元。一批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样板工程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1982~2004年黄山市已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50条,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93km2,总投资1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698万元,地方配套3495万元,群众自筹4439万元。通过20多年的治理,年控制入河入库泥沙987万m3,年保水903万m3。(www.chuimin.cn)

上游地区积极开展“白色污染”及水面漂浮物的整治工作。歙县北岸镇、深渡镇新安江河段“白色污染”及水面漂浮物比较集中,他们每年开展一次清除垃圾污染活动,有近万人参加,出动船只30多只。为彻底解决垃圾污染问题,已编制了上游地区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并逐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