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描述32位的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构成,为了确定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位长,引入了子网掩码的概念。任务解析本任务首先将学习子网掩码的定义,请注意子网掩码的特点。借助于前面任务中学习的逻辑“与”运算,可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逻辑“与”运算,从而确定该IP地址对应的网络地址。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可以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A类、B类、C类IP地址都有自己默认的子网掩码。......
2025-09-30
任务描述
计算机网络中有两种寻址方式,一种是IP地址,另外一种是MAC地址。
本任务中将要学习MAC地址的概念,MAC地址与IP地址的关系,查看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相关知识
一、MAC地址的概念
MAC(Medium/Media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又称硬件地址、物理地址,它是一个48位的二进制整数,通常使用十六进制来表示,如68-17-29-4C-00-68。任何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在全球范围内都只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
二、MAC地址与IP地址的关系
对于网络上的某一设备,如一台计算机或一台路由器,其IP地址是可变的(但必须唯一),而MAC地址则是不可变的。MAC地址和IP地址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MAC地址就如同一个人的身份证号,无论人走到哪里,他的身份证号永不会改变;IP地址则如同邮政编码,人换个地方,他的通信邮政编码就随之发生改变。
从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的角度看,MAC地址应用在OSI第二层,是数据链路层使用的地址,而IP地址应用于OSI第三层,是网络层使用的地址。在通过以太网(一种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发送IP数据包时,需要先封装第三层(32位IP地址)、第二层(48位MAC地址)的报头,但由于发送时只知道目标IP地址,不知道目标的MAC地址,所以需要将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的协议,这种协议称为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协议。
任务解析
本任务要求了解MAC地址、IP地址在OSI参考模型中的层次,着重要求理解IP地址与MAC地址的关系,并学习通过ARP命令查看常用主机IP-MAC映射表,即ARP表。
任务实施
在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的过程中,会使用到本机内存中产生的一张IP地址和MAC地址的动态映射表,这张表称为APR缓存。ARP是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一个命令行工具,主要用于查看、修改及删除本机ARP缓存。
1.查看本机ARP缓存。
命令格式:arp-a,如图2-17所示。

图2-17(https://www.chuimin.cn)
2.清除本机ARP缓存。
命令格式:arp-d,如图2-18所示。

图2-18
3.再次查看本机ARP缓存。
只要主机存在于网络上,ARP缓存在很短的时间内会自动生成,稍后再次查看本机ARP缓存,如图2-19所示。也可尝试Ping一下同网段的其他主机,然后再查看本机ARP缓存。

图2-19
任务小结
本任务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理解IP地址与MAC地址的关系,特别是在网络设备配置课程中,一定要牢记IP地址属于OSI第三层的概念,应用于第三层网络设备上(如三层交换机、路由器);MAC地址属于OSI第二层的概念,应用于第二层网络设备上(如交换机)。二是理解ARP缓存的功能,能使用arp命令查看本机ARP缓存。
拓展提高
ARP原理:某主机A要向主机B发送报文,会首先查询本地的ARP缓存,找到B的IP地址IPB对应的MAC地址后才会进行数据传输。如果未找到,则广播一个ARP请求报文,请求IP地址为IPB的主机回答其物理地址。网上所有主机包括主机B都收到ARP请求,但只有主机B识别自己的IP地址,于是向主机A发回一个ARP响应报文,其中就包含有主机B的MAC地址信息,主机A接收到主机B的应答后,就会更新本地的ARP缓存,接着使用这个MAC地址发送数据。
ARP缓存中存在动态和静态两种表项,请百度一下,了解它们的区别。
课后自测
1.说说你所理解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关系。
2.试用ARP命令。
相关文章
任务描述32位的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构成,为了确定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位长,引入了子网掩码的概念。任务解析本任务首先将学习子网掩码的定义,请注意子网掩码的特点。借助于前面任务中学习的逻辑“与”运算,可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逻辑“与”运算,从而确定该IP地址对应的网络地址。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可以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A类、B类、C类IP地址都有自己默认的子网掩码。......
2025-09-30
下面通过一个最简单的例子IP地址和物理地址在选路过程中的作用。主机A的IP层收到欲发送的数据报后,就比较目的主机的源主机的网络号码是否相同。这里要强调指出,在数据报的首部写上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是指正在通信的两个主机的IP地址。路由器的IP地址并没有出现在数据报的首部中。图2.17两个主机通过路由进行通信图①~⑧数据报送的顺序应当注意到,路由器由于连接在两个网络上,因此具有两上IP地址和两个物理地址。......
2025-09-30
本任务将初步介绍OSI模型与TCP/IP模型,并了解TCP/IP协议簇。任务解析本任务要求了解OSI模型与TPC/IP模型的分层设计,了解它们的对应关系,并初步了解TCP/IP协议簇。图2-2注意:OSI模型层次与TCP/IP模型层次并不是如图2-2所示的严格一一对应关系。TCP/IP协议簇是一组通信协议的代名词,是由一系列协议组成的协议簇。TCP/IP模型的最高层是应用层。......
2025-09-30
但是这些企业由于原来并没有网络管理和规划的经验,很多新上任的网管对IP地址的规划管理不够重视,以至于在以后需要扩展网络或增加服务时造成很多不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结构化的编制也会逐渐增加日常维护管理的难度。所以,对IP地址的分配和管理等方面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规则。IP地址最开始是按有类划分的,A、B、C各类标准网段都只能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地址。公网IP具体的分配,必须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2025-09-30
为适应不同规模的网络,可以将IP地址进行分类。每个32位的IP地址的最高位或起始几位标志地址的类别。任何IP地址第1个8位组的取值范围从1~126都是A类地址。C类IP地址使用四个8位组的前三个8位组标志地址的网络部分,其余的一个8位组用来标志地址的主机部分。D类IP地址的第一个8位组的范围是11100000~11101111,即224~239。......
2025-09-30
也就是说,一个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网络号标识互联网中的一个特定网络,主机号标识在该网络中的一台特定主机。图8-5 IP地址结构2.IP地址的表示格式Internet现在使用的IP协议是IPv4(第四版),它使用32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IP地址,在进行程序设计时一般用长整型。IP地址的不同表示法见表8-1。这样互联网中最多只能有255个网络。该方案中用IP地址高位字节的若干位来表示不同类型的网络,以适应大型、中型、小型网络对IP地址的需求。......
2025-09-30
IPv4 协议中规定的IP 地址是一个用32 位的二进制代码表示的标识符。分类的IP 地址是最基本的编址方式。为了便于书写,可用等效的十进制数字来表示,并在这些数字之间加上一个点,称为IP 地址的点分十进制记法。如图6.1所示是一个IP 地址的表示方法。图6.2分类的IP 地址在IP 地址的分配中,有一些特殊的IP 地址留作特殊用途,不做分配。为了满足内网的使用需求,保留了一部分不在公网使用的IP 地址。......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