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宁波灵桥路的历史及特色

宁波灵桥路的历史及特色

【摘要】:谢善实灵桥路之名最早见于民国《鄞县通志》,这之前的宁波志书上都找不到灵桥路这一名称,可见灵桥路出现并不会早于民国时期。灵桥路之名源于灵桥。“走遍天下,不及宁波江厦”,江厦街曾繁华一时,相连的灵桥路却没有摊上边。由于灵桥路位处宁波的交通要冲,东乡、南乡还有西乡的部分地区货物都在这儿集散,灵桥西堍就形成了市场。因其地处灵桥附近,就被称作灵桥市场。

谢善实

灵桥路之名最早见于民国《鄞县通志》,这之前的宁波志书上都找不到灵桥路这一名称,可见灵桥路出现并不会早于民国时期。这也不奇怪,原来这儿是城墙嘛。看看民国十三年(1924)的《浙江省明细全图》就能看到,这一带只有城墙而没有道路。城墙是民国期间拆的,民国十三年(1924)拆除了灵桥门,民国十六年(1927)宁波全面拆城,至民国二十年(1931)全部拆完,这下才为灵桥路留出了空间。城墙总是环着一个地方围起来,因此必定是环形的,灵桥路是城墙拆除后建造的,它也跟着城墙的走向转了个大弯。灵桥路的北端在灵桥西堍,往南就逐渐转过去呈东西走向了,它的西端在镇明路、立交路口。

灵桥路之名源于灵桥。有人会说,灵桥不是上世纪30年代才造起来的吗?灵桥路却在这之前出现,灵桥路怎么会源自灵桥呢?其实,灵桥之名在唐朝就有了。

说起来,早先灵桥不是建在现在这个地方,而是在现在江厦桥的位置。唐长庆元年(821),明州州治从小溪(今鄞江镇)迁至三江口一带。这儿也迅速发展起来。东乡来的货物要运进城来,城中的百姓要出去探亲访友,中间却横亘着一条奉化江,没有桥怎能行?长庆三年(823)明州刺使应彪就在现在江厦桥这个地方建造了宁波历史上第一座跨江浮桥。该浮桥连舟16艘,用蔑索连结成排,上铺木板,桥长55丈,宽1丈4尺(古尺)。可是这个地方临近三江口,水文情况复杂,承载浮桥的船舶难以定位,过了两年就迁到了现在灵桥的位置。话说,浮桥迁到这个地方,天空中就映现一道彩虹,因此这座桥就起名为“灵现桥”,又称“灵建桥”。毫无疑问灵桥这个名称是江厦桥争不去的。因为最初在那个位置建桥时并没有出现彩虹。不过灵桥叫起来更简洁更响亮,因此不叫灵现桥而叫成灵桥了。至宋代,又更名为“东律浮桥”。后来,在姚江末端濒三江口处又建了一座浮桥,这座桥就称为“新江桥”,理所当然建造在先的灵桥就称为“老江桥”T.直到现在,很多老宁波人还把灵桥称作老江桥。

灵桥建造前的浮桥(《宁波旧影》)The Float Bridge Prior to the Completion of the Ling Arch Bridge(from Old Pictures of Ningbo)

灵桥建成时虽有彩虹出现,但却是座浮桥,并不牢固,千余年来“灾变不断”,至民国年间已无法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各界纷纷提议将灵桥改建为固定桥。于是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及民国十五年(1926)两次成立老江桥工程局,但都因当时战乱频仍,经费无措而中止。民国二十年(1931)8月1日,再次成立“改建宁波老江桥筹备委员会”,在沪甬两地设筹备处。两年后,建桥工程在上海招标,德国西门子等4家洋行中标承包。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抛物线形的桥型是由上海工部局英籍工程师詹姆逊及宁波新仁记营造厂经理竺泉通两位先生测量设计的,它的正式名称叫“三联钢骨独孔下承式公路桥”。万事俱备,新灵桥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5月1日动工兴建,两年后建成。新灵桥全长97.6米,桥面宽19.8米,人行道每边4.6米,中行车道11米,载重能力为20吨。别看现在灵桥老了,在建成时,它还是我国最大最新型的独孔大环桥。建成后,桥东西额顶分悬“灵桥”两字,字属颜体,结体宽博,有一种大权在握的气势。这也不奇怪,写这字的是谭延闿,他当过孙中山大元帅府的内政部长,连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也都当过。这“灵桥”两字“文革”期间曾被拆除,现在重新嵌在东西两额,爱好书法者尽可以去秋货。以前钢梁近桥面处,各筑有水泥塔式结构物,其壁嵌有钢质铭记,其中有时任邮县县长陈宝麟撰文、赵时棡箓额、沙文若书的《重修灵桥碑记》。

灵桥落成典礼(《宁波旧影》)The Opening Ceremony for the Ling Arch Bridge(from Old Pictures of Ningbo)

新造的灵桥也饱经风霜。1949年宁波刚角吊放不久,就遭蒋军轰炸机轮番轰炸。灵桥上布满弹坑,可是灵桥巍然不动。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仍能看到桥拱的两根钢梁上设有防弹网。灵桥桥面本是水泥的,桥面上的弹坑清晰可辨,后来上面铺了沥青,桥面上的这些弹坑才看不到了。因为桥面上的沥青是后来铺上去的,天一热,沥青软化,现在车流又多,就能看到一些沥青都被车流挤到路的两侧。

灵桥与江厦街是以灵桥西堍为界的。“走遍天下,不及宁波江厦”,江厦街曾繁华一时,相连的灵桥路却没有摊上边。不过,随着蒋军袋炸灵桥,江厦街也不能幸免,从此一蹶不振.灵桥路却在上世纪80年代辉煌起来。与灵桥相对建起了浙江省最大的五金交电商店。那个时候买自行车凭票,谁要是有一张重磅凤凰或永久自行车票到五金交电商店去提货,那是最风光的事了。路上碰到了人就会说,去五金交电买自行车,说这话的样子保准比现在买宝马车的人还神气。后来时兴录音机,大街小巷到处能看到手拎“两喇叭”、“四喇叭”的小伙子,这些玩意儿大都是从灵桥路的五金交电商店买来的。到了1994年,由于药行街改造拓宽,这家名噪一时的商店一下子被拆除了四分之一的面积。后来,这个票那个票越来越少了,各家大型商场纷纷开张,接着又是一家一家的超市,直至苏宁、国美、永乐等众多家电大卖场的进入,这家浙江最大的五金交电商店就风光不再了。(www.chuimin.cn)

由于灵桥路位处宁波的交通要冲,东乡、南乡还有西乡的部分地区货物都在这儿集散,灵桥西堍就形成了市场。因其地处灵桥附近,就被称作灵桥市场。上世纪90年代,灵桥市场还是宁波最大的市场,猪狗羊,鸡鹅鸭,蟹虾登,鱼蛇鳌都能在这儿买到。现在灵桥市场搬到了不远的大沙泥街,那儿依然是宁波最大的水产市场。灵桥市场的核心是-一幢两层楼的建筑,这幢建筑还有个很响亮的名字,叫“大世界"。宁波“大世界”虽然没有上海“大世界”那么热闹,但是也够吸弓1人的,楼下是菜市场,楼上是剧院,在宁波以演出京剧闻名,也演出其他曲艺。笔者只来看过一次,不是京剧而是宁波走书,那是宁波著名艺人张少策表演的,内容是反映当时的英雄人物王杰的。他那绘声绘色的表演至今记忆犹新。

看有现在的灵桥路,想想城墙的模样,总有些对不起来,难道城墙会有这么宽?别急,不要说当时,就是十几年前灵桥路也没有这么宽。民国《邺县通志》的地图上就有一条“菜市巷”,度其位置应该在现在灵桥路的中心。城墙拆了,护城河却留下了。这就是濠河。濠河旁边还有一条淡河街,濠河街与灵桥路隔着一条濠河。濠河与南塘河相连。古林、鄞江来的航船都停泊在这儿,停泊航船的地方叫航船埠头,也称河头。老宁波人都叫这个地方为濠河头。古林来的楷若草席,那江来的带着山货,都在这儿上岸。上午九、十点钟,南城河两岸各村各镇的船只到了,濠河头都是扛着草席、竹椅的人群。因为樟村(现在的漳水区)产贝母。贝母田里种的雪里蕻好吃,樟村的贝母田菜也就出了名。樟村的贝母田菜就通过南塘河运到宁波。到了深秋季节,濠河头停满了装裁贝母田菜的农船。宁波城中各家各户都到濠河头来买贝母田菜——濠河头是宁波居民的咸菜缸的源头。宁波人将濠河叫作咸河头,大概与此有关吧。当然这只是笔者的臆想。停泊的船只多了,丢弃的杂物也多,河水难免发黑发臭。可也奇怪,当地群众传说,咸河头一带晚上没有蚊子侵扰。再往北走几步,到了江厦街,那儿蚊子就多了。

四乡八村的人要到灵桥市场买卖货物,中午回不到家里,就要在附近吃饭。这儿就有一家店虽简陋名气却不小的饭店。饭店的招牌叫“施毛记”,群众就亲切地叫它阿毛饭店,到后来许多人只知道阿毛饭店而不知道施毛记了。有段时期又改为大众饭店,但人们还是叫它阿毛饭店。改革开放前,吃饭要粮票,可是农民恰恰缺少粮票,进饭店吃不了饭,阿毛饭店就面向农民开放,农民进城来了,拎着一袋米,到饭店柜台上一称,有几两就换几两米的饭。中午将近,阿毛饭店柜台前就挤满了拎着一小袋米的农民。大众饭店真是名不虚传。

濠河东岸厂房密集,当时的榨油厂、印染厂都在这一带。那家榨油厂叫通利源,通利源就是宁波油厂的前身。早先宁波有家通久源轧花厂,它还是中国最早的轧花厂。这通利源还是通久源的近亲,两家厂都是19世纪末创立的。棉花与油料,怎么会成为近亲呢?一说大家就会明白。通久源开起来后,轨的是余姚籽棉,轧棉需要去掉棉籽,久而久之,棉籽越积越多,于是动出利用棉籽榨油的脑筋,老板就在濠河头找到一块地皮,开起了榨油厂,厂名就叫通利源。棉籽榨油后成了棉籽饼,只能白白丢弃。当时总办就将其加工,轧成粉剂,再通过濠河、南塘河运至樟村,让其施入贝母田,还不取代价。这一招果然灵,农民纷纷打听哪儿能获得这种粉剂。通利源老板一看时机成熟,就将其叫作通利源棉仁粉,大做广告,接方便有价销售到农村。以前常说,宁波解放前宁波工业有“三支半烟囱”,这其中的半支就是指通利源榨油厂。通利源的烟囱,明明是一支,为什么说是半支呢?因为通利源油厂长期开工不足,一年之中倒有半年烟囱不冒烟,因此只能算它是半支。虽说在濠河旁,但已经是现在灵桥路的南边了。这个地方大约就在现在的游艇码头一带。

昔日浮桥 The Float Bridge in the Past

到了新世纪,灵桥又多了个邻居,竖琴似的琴桥造起来了,好像在与灵桥媲美。一旁还建起了音乐主题公园。里面除了钢琴、小提琴、笛子众多乐器造型的雕塑,还有冼星海、聂耳、贝多芬等中外音乐家的雕塑。灵桥路也成了一边是楼一边是公园的一条路,这下环境就更加优美了。现在五金交电商店已经拆除,这地块将建造现代化商务办公大楼,这座大楼东面灵桥路、西靠狮子街、北临药行街、南是君子街,大楼高120米,集高档商务办公和大型商业设施干一体,将成为宁波新的标志性建筑。到2011年建成,到时灵桥路必将更加繁华。

链接:灵桥路,原地名南城脚下、里濠河。民国十九年(1930)拆城填塞部分濠河并建马路,改名灵桥路。因路东端有灵桥和灵桥门而得名。灵桥路东侧原有著名的娱乐场所“大世界”和近代宁波最早的工厂之一"通利源榨油股份有限公司”。

琴桥 The Qin Bri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