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介的影响力不是强制性的,但又可以十分强大、胜似强制性。新闻媒介影响力经常受到各种政治、经济权势等力量的左右,包括政党、政府、企业、个人等的制约、控制、利用。在少数人掌控新闻媒介影响力的情况下,这种影响力容易被滥用,损害社会和公众的利益。......
2025-09-30
新闻媒介还以舆论的方式影响社会,产生舆论作用。
舆论是重要的社会现象,对政治和经济、社会和生活都会产生很大影响。舆论往往反映了民情,体现了民意,但也会有偏误,或被刻意制造和操纵。新闻媒介可反映、促成、代表、影响舆论和进行舆论监督,被称为舆论工具。
1.舆论的内涵与特点
舆即车厢,引申为车子或轿子。舆论即“舆人之论”,造车、抬轿、赶车人的议论,引申为公众的意见。在英语中,就是“public opinion”,公众的意见。
从舆论一词的实际使用来看,主要是指众人对公众事务和人物大体一致的意见(往往包含在态度、情绪中),包括与公众有关的各种现象、问题等。而对自然现象的意见,如众人一致认为今天天气很好,则不属于舆论。对那些与公众毫无关系的私人事务,众人没必要形成和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就无所谓舆论。
舆论中有民情民意、民心民声、民智民慧、民怨民愤,舆论情况——舆情,应常与调查、了解、反映、倾听、体察、研究等词挂钩,而不应只与监测、应对、管控等词相连。不应总是站在舆情的对立面,作斗争状。
舆论的特点主要有公开、广泛和倾向性。舆论是公开表达出来的意见。一般通过意见的公开交流、讨论、沟通,逐步趋同,形成舆论。通过公开的表达、反映、传播,形成舆论影响力。
舆论有广泛性。一是主体广泛。舆论的主体是公众,是一定范围内的大多数人。这一定的范围小至一个班级、学校、企业,大至一个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舆论广泛地存在于一定范围的大多数人之中。二是内容广泛。在大大小小的范围内,各种各样的与公众有关的事务层出不穷,数量无限。三是传播范围和影响广泛。舆论广泛地存在,公开地传播,内容与公众有关,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必然广泛。舆论的参与者越多,参与程度越深,舆论的强度越大,影响就越广泛。
舆论是有倾向性的意见,是一种判断和评价,而不是客观陈述。舆论性意见的大体一致,主要反映在倾向性上的大体一致,而具体观点上仍会有许多不同。舆论性的态度和情绪则更是有明显的倾向性。这里的倾向性不等于偏向性,而只是评价性,可能是过激的,也可能是公正的。
2.新闻与舆论的区别和联系
新闻是信息,舆论是意见,两者明显不同。新闻工作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事实,舆论工作要反映、代表舆论,影响、引导舆论,开展、保障舆论监督,两者的目的、内容、方法和作用也很不同。不应混为一谈,而要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新闻传播与舆论又有一定的关联。新闻传播会产生或影响舆论,舆论也可成为新闻传播的内容;现代社会中,新闻传播与舆论都借助新闻媒体——新闻媒介的集合体,可谓同舟共济;新闻媒介的许多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舆论作用而产生、实现的。
3.反映舆论
舆论往往很有新闻价值。它们随着新事件、新人物、新现象、新动向、新问题而出现,具有新鲜性。它们反映了许多人的意见,会有广泛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性。许多舆论来自民间(除了故意制造的),反映了社情民意,也值得人们关注和社会重视。舆论与许多人相关,对他们具有接近性。有关机构和人士及早了解舆情,可及时、明智地遵从民意或引导舆论。
由于舆论能影响公共事务,能监督权力机构、人物和活动,因而舆论也会被压制、假冒、蓄意制造、刻意操纵、错误引导。这对社会是十分有害和危险的。因此要保障舆论的渠道通畅,保障新闻媒介对舆论的客观、及时反映和正确、有效引导。
4.促成、代表舆论
许多舆论的形成是基于新闻媒介提供的信息和观点。因此媒介中的新闻是否真实、全面和客观,观点是否正确,关系到舆论是否合理正确。因此要警惕以控制信息和观点为手段的舆论操纵。(https://www.chuimin.cn)
新闻媒介还要代表舆论。言人所不能言或不敢言,及时、充分、有力地表达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发出人民的心声。
5.影响、引导舆论
新闻媒介影响舆论包括无意间引发、影响舆论和有意地组织、引导舆论。
新闻会引起公众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情绪,新闻媒介的倾向性会影响受众的倾向性,从而有意无意地引发、影响舆论。利用新闻媒介的这种特点,可不露痕迹却十分有效地影响舆论。同时也要防止这些特点带来负面影响,可通过必要的说明和分析进行疏导。
有计划的报道和评论可起到组织舆论的作用,如引起公众对某种行为的赞扬,对某种现象的谴责。
舆论也会有不正确的时候。公众的认识也会因信息不足、认识局限、情绪过分、受人蛊惑等产生偏误。这时,简单的做法是不让这样的舆论见诸新闻媒介。然而这往往会弊大于利。
谁来判断舆论的对错?既然舆论一般是大多数人的意见,那么认为舆论错误的人就会是少数,而少数人发生错误的概率更大。
即使被封闭的舆论确实是不正确的,简单封闭之后,许多人的意见没有表达出来,舆论引导会无的放矢,缺乏针对性;许多人会心中不服,思想抵触;公众缺乏比较和鉴别,会形成思想单一、“免疫力”不强的特点。
科学的做法应是给正确的舆论创造条件,包括提供足够的信息和客观的分析,进行有效的引导。
影响、引导舆论既有正确的或善意的,也有错误的或恶意的。这也需要真实、全面、充分的信息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引导舆论要注意观点鲜明,避免模棱两可、自相矛盾;态度诚恳,避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姿态平等,避免居高临下、以势压人。还要讲究引导艺术,包括把握时机;进行客观的分析、平等的交流、百家争鸣式的说理;尽可能和风细雨、深入细致。
6.科学面对舆论场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效应还形成了不同的舆论场——由信息和言论的传播而产生的、对舆论的形成和变化有一定影响力的场域。
舆论场有官方舆论场、民间舆论场、新媒体舆论场、海外舆论场。它们是某种思想情感、态度情绪的反应,有认识作用。它们不应是互不相干或互相扯皮的分离关系,也不应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的包容关系,而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关系,各以正面效应实现相互促进。
因而舆论引导不能只在官方舆论场中打转转,要尊重、深入和借助民间舆论场,并积极参与、影响和利用新媒体舆论场、海外舆论场。
相关文章
新闻媒介的影响力不是强制性的,但又可以十分强大、胜似强制性。新闻媒介影响力经常受到各种政治、经济权势等力量的左右,包括政党、政府、企业、个人等的制约、控制、利用。在少数人掌控新闻媒介影响力的情况下,这种影响力容易被滥用,损害社会和公众的利益。......
2025-09-30
在中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文明建设和政府管理转型的过程中,新闻媒介具有开创性和保障性的作用。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提出,报刊应成为对立法、司法、行政起制衡作用的第四种权力。......
2025-09-30
政治是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势力在国家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新闻媒介还有其他内容特点,如告知性和指导性、教育性和学习性、服务性和消遣性,等等。新闻媒介的内容特点也是因媒介而异的。新闻媒介的内容特点使其成为个人、组织和社会的重要工具,也成为政治、经济权力的掌控和影响对象,并受到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等许多学科的影响。......
2025-09-30
一方面,新闻媒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往往并不一致,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会损害社会效益。媒体“寻租”就是一种以经济效益甚至不正当的经济收益牺牲社会效益的典型表现。这里的“寻租”指“权力寻租”,即利用社会赋予的话语权谋私,寻找交易对象,以权易钱、物、色,等等。这些都会带来相应的社会效益。反过来,不好的经济效益也会使有关媒介失去人心,令广告商和赞助机构避而远之。......
2025-09-30
以内容分析方式从文化影响力角度研究服装流行可知,流行服装的文化影响力在服装造型样式角度是以视觉传达力的形式存在的。服装审美观念的变革反映和促进服装流行的变迁,服装流行的变迁体现并影响服装审美观念的变革。文化影响力在空间内对于流行服装的推动作用,丰富了空间领域内的服装款式和服装文化,提升了空间领域中流行服装的影响力和拓展力。流行服装的文化影响力对消费者具有指导性认可和引导性废弃的文化影响作用。......
2025-09-29
但如提出申诉的法院是特区高等法院或国家高等法院,则申诉可由法院指定的法院人员签署。在向有关各方发出通知后,上级法院可随即指示撤回控告或视情况自行提出该下级法院可能根据第476条作出的控告。如果罪行归于刑法典第228条之下,则该记录应说明扰乱或冒犯的司法程序的性质和阶段,以及扰乱或冒犯行为的性质。......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