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媒组织高层管理团队的适应性除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之外,传媒组织动态能力的培育还需要组织高层管理团队与之相适应。而传媒组织面临剧烈、非线性的组织变革时,异质性团队构成所带来的“角色结构适应”有可能被伴随而来的“认知碰撞”所抵消。......
2025-09-30
汉语地区从西方引进传播学词语时,对“medium”和其复数“media”有的都译为媒介,有的都译为“媒体”或“传媒”,后来的使用中也因地、因人而异。如“media literacy”一词,在台湾译为“媒体素养”,香港译为“传媒素养”,中国大陆译为“媒介素养”。有时在同一篇文章里,这三词相继出现,但所指相同。为便于交流沟通和学科发展,可让这三词各司其职。
1.媒介
“媒介”在一般使用中,是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各种中介,在传播领域中,一般与英文的“medium”相对应,指传播内容或者说信息(广义上的)的物质载体,包括体语、服饰等实物媒介,击鼓、语言、军号、广播等声波媒介,烽火、信号灯、电影电视等光波媒介,也包括书信、电话机、传真机、喇叭筒、情况简报等人际、群体、组织传播媒介,书、报、刊、收音机、电视机等大众传播媒介。
在具体使用中,媒介“medium”可指:
(1)作为单数名词,指单个的传播媒介,如一张报纸,一本杂志。
(2)抽象的类名词,即传播媒介的总和。如“媒介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3)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如“媒介世界影响人的主观世界”。
2.媒体
可利用“媒体”的“体”字理解“媒体”指大众传播媒介的集合体,即某一种而非某一个大众媒介。如某家报纸,某种类报纸,报纸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等。这也是有约定俗成基础的,如“第四媒体”、广告的媒体投放。不会把电话机、传真机等称为媒体,也不会把一本书称为媒体。(https://www.chuimin.cn)
“媒体”一般对应英文单词“medium”的复数“media”,但又不尽然。“media”是所有媒介的复数,而不仅仅是大众媒介的复数。如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 Luhan)的代表作之一《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 of Man),这里的“media”就不是仅指大众媒介的复数,故不能译为媒体或传媒。
“媒体”在过去仅指大众媒介的集合体,而现在新媒体与非大众媒介也融合在了一起,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社交媒体既有许多大众媒介,也有人际、组织、群体传播媒介。
3.传媒
“传媒”可以是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体或传媒机构(从整个社会的宏观层面来看,传媒机构也是一种传播内容的物质载体——媒介)的简称,也可以是它们的统称。传媒知识、传媒产业、传媒发展、传媒竞争,都指大众传媒,包括其中的媒介、媒体和机构,但不包括电信工具如电话机、电信机构如中国电信等。
为便于区分,在仅指大众媒介、媒体和传媒机构这三者之一时,尽可能使用更具体明确的“大众媒介”“各种媒体”“传媒机构”等。
区分后可以更为准确地讨论一些问题。如“媒体融合”,仅指印刷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等的融合;“媒介融合”则范围更广,可指现在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各种传播的媒介都融合在一起;“传媒融合”则既包含大众媒介、媒体的融合,又包含传媒机构的融合。
在大众传播时代,媒介一词较多地用于大众媒介,媒体、传媒的使用频率也较高。而在移动传播、非大众传播的比例和问题日益上升的当今,媒介一词也可被更多地使用。如“媒体素养”仅指大众传播媒体方面的素养(当然新媒体中融有非大众媒介),“传媒素养”还包含媒体机构,“媒介素养”则可包含大众媒介和非大众媒介,现在可比以往更多地使用。媒介经济、传媒经济等词的使用也是如此。
相关文章
(二)传媒组织高层管理团队的适应性除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之外,传媒组织动态能力的培育还需要组织高层管理团队与之相适应。而传媒组织面临剧烈、非线性的组织变革时,异质性团队构成所带来的“角色结构适应”有可能被伴随而来的“认知碰撞”所抵消。......
2025-09-30
⑤大众传播——通过大众媒介、面向广大公众的传播,这是传播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新媒体传播中既有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又有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被称为混合传播。内容研究,包括信息、符号问题,以及新闻、政治、经济、教育、科技、艺术、文化、体育等各种具体内容。受众是大众传播的服务对象和效果产生者,在传播活动和研究中特别受重视。......
2025-09-30
新闻传播的方式包括信息传播的基本过程、大众传播的一般方式、新闻传播的特殊方式,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种媒介的特殊方式。数字化给大众传播的方式也带来很大变化,主要为:由单向变为双向——从过去基本由传者到受众的单向传播变为很大程度上的双向互动。......
2025-09-30
但媒介内容的跨平台自由流动并不是媒介融合的精髓所在,媒介融合的精髓在于各种媒介之间创造性的合作,不同媒介内容处理思想的合作与碰撞,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为媒介内容选择最适合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平台。媒介融合加速了传媒市场的一体化进程,跨媒介的合作越来越频繁,媒介之间的融合正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2025-09-30
从传播学视角来看,新媒体副刊传播既有专业组织对网民的大众传播,也有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10]以网络为技术支持的新媒体副刊具有共享互融的特征。[11]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副刊积极利用社会化媒体,利用社群化的传播渠道为用户提供服务。在新媒体环境下办好副刊,不应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而盲目追求新颖性,减弱深层阅读的功能。在利用新媒体的过程中,还应根据自身定位打造新形式的品牌,保持副刊的思想深度和审美品位。......
2025-09-30
大众传播媒介提供娱乐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其价格的低廉。这种低廉一方面源于大众传播生产的巨大的复制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大众传播的技术让娱乐商品的生产变得越来越简单。数字娱乐产品的低成本,继承了大众传播媒介所开启的,特别是电子娱乐产品低成本的传统。人们买来一台收音机或电视机,似乎就把之后的娱乐产品都买回家里,如果他们不考虑广告问题,他们就认为后续的节目产品都是免费的了。......
2025-09-30
所谓“后真相”,是指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情况。这个词被《牛津词典》评选为2016年度词汇,“后真相”被解释为情绪和个人理念影响公众意见,而事实真相反而无足轻重的氛围。换言之,后真相的主要表征是情绪的影响力超过对事实真相的寻求欲。2016年“后真相”一词的使用率是2015年的20倍。......
2025-09-30
微博是重要的社会化平台,微博运营也是目前特别重要的新媒体运营方式之一。但微博同时也是一个强大的媒体平台,除了运营主体的微博能发声产生极大的社交裂变外,微博作为一家有影响力的媒体,本身就具备极大的能量。将视频网站的能量聚合起来,最终全部落到微博活动上,能让整体的运营效益发挥到最大。微博是重要的自媒体平台,运营好微博,能够实现非常大的传播意义和价值,但不能因为自媒体而孤立地看待微博运营。......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