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就《北京晚报》对地震的报道为例,谈谈对新闻策划的一些看法,以抛砖引玉,讨教与研学。《北京晚报》的做法则是,把三天的哀悼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闻事件,进行连续的系统的报道设计。这该是《北京晚报》国哀三日等等报告策划的客观依据与思路。......
2024-01-22
报道策划与新闻策划有所不同——如果“新闻策划”不是指新闻报道策划的话。
1.新闻策划
新闻是源于新闻事实的信息,其本身是不能被策划的。有害于社会的新闻事实自然不应被蓄意策划制造出来,但有益于社会的事实如慈善活动呢?
应该说,策划、组织实施有益的活动是值得鼓励的。但新闻报道者(记者编辑或传媒机构)为了使自己的报道出彩、受众增多而策划,有如其他企业在公关业务中策划、制造出一些新闻由头,让新闻机构报道,那就值得商榷了。
显然,这种策划的出发点就不符合新闻活动的基本职责——帮助人们了解环境、认识世界,也不符合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作为新闻传者,这种策划至少会有两种副作用:一是使人们怀疑该活动及其策划者的其他意图;二是使人们感到其他报道也可能是策划出来的,不足为据,于是会倾向于选择其他的媒介。
因此,这种策划虽然也可能会轰动一时,但从长远看,对传媒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会产生损害,尤其是在受众较为成熟、选择媒介的余地又很大的当今社会。这种策划形成风气的话,还会产生其他弊病,如影响正业、无事生非,等等。
那么是不是传媒机构就不能策划公益活动了?显然也不是。关键在于要把策划公益活动与新闻报道业务区分开来,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策划。
传媒机构也可以像其他企业一样,为了自己的营销目的而进行公关策划。但这种公关活动不应擅用自己手中的社会公器,这会损害传媒的公信力。
如果报道活动本身也能成为新闻,能否策划这样的活动呢?如“质量万里行”报道活动,如《解放日报》组织的“体验式报道”,如记者扮成顾客暗访商场和“KTV”等娱乐场,扮成“客户”暗查卖淫和倒卖火车票等。显然,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策划,而且应该精心策划。但只应是为了报道活动而策划,而不应是为了制造新闻而策划,报道活动本身也成为新闻只应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而不应刻意为之,不应是策划时的主要着眼点。否则这种报道活动就有了为夺人眼球、为名利双收而制造新闻之嫌,会损害传媒的声誉和公信力。[1](www.chuimin.cn)
2.报道策划
新闻报道策划是通过对新闻报道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与新闻策划虽仅两字之差,却有本质的不同。
报道策划包括新闻传播层面的报道方针、战略策略、版面栏目等的策划,以及报道活动层面的报道阶段策划、专题报道策划、突发事件报道策划等。
报道活动策划的主要内容有:选题、设计报道方案、组织报道力量、设定运行机制、接收信息反馈、修正报道方案。[2]
选题要依据新闻事实、受众需求、传媒方针和条件。
报道方案包括报道的范围与重点,规模与进程,发稿计划(如确定稿件的选题、内容、体裁、篇幅、作者、版面位置、刊出时间等),报道方式(包括有集中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组合报道、读者参与、各种媒介联动等方式)。
在实施报道方案的过程中要不断接收信息反馈,以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修正报道思路、内容、规模、方式等。这些反馈有来自报道对象和有关部门的,来自报道者的上级机构和新闻同行的,还有来自受众的。
有关新闻学通论的文章
下面我就《北京晚报》对地震的报道为例,谈谈对新闻策划的一些看法,以抛砖引玉,讨教与研学。《北京晚报》的做法则是,把三天的哀悼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闻事件,进行连续的系统的报道设计。这该是《北京晚报》国哀三日等等报告策划的客观依据与思路。......
2024-01-22
即使在操作上,电视时代已有大量的现场直播、正在发生的新闻,新媒体时代又有借助大数据,对一个时期以来的现象、趋势进行统计,对即将发生的事进行预测的新闻。观点和情感作为一种事实也可进入新闻,但其本身不是新闻。新闻还必须完全符合事实,不能在事实的信息上添油加醋,不能有任何虚构,否则即使不完全是假新闻,也是虚的,也属虚假之列。......
2023-11-18
社会方面,体制要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改变人治过宽、过滥,严格遵守、具体落实宪法的有关规定,建立科学的政策法规制定和执行程序,包括征求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2023-11-18
总统制是由选民分别选举总统和国会,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行政机关从属于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新闻媒介在西方总统制国家基本为私有,广播电视少量公有,补充公益性传播,但市场占有率不大。以实行总统制的典型国家——美国为例阐述新闻媒介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的主要新闻传媒,大多有军需品的大承包商提供广告、赞助,甚至直接拥有。......
2023-11-18
新闻自由是传播自由的一种,传播自由是自由的一种,自由是人权的一种。奴隶没有人身自由,自由人有衣食住行、劳动婚姻、参与公共事务等自由权利。对这些权利,在一般情况下都应予保障。言论自由是人身自由的内涵之一。言论有口头的和书面的方式,发表、出版自由是言论自由的形式之一。新闻自由还是公民政治权利的基础,因而也被视为政治权利。......
2023-11-18
新闻机构的产品也要通过经营争取效益最大化。因此,特别注重社会效益是新闻及其媒介的经营有别于其他经营的基本原则。此外,媒介又要运用好商业原则。通过市场交换实现流通的新闻及其媒介,也利用价值规律——其核心是等价交换原则。除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带来的搞有偿新闻等问题,还会:奉行“多数原则”。对高雅、精英内容很感兴趣者,往往不是多数人,于是在多数原则下,这些内容就会受到排斥。......
2023-11-18
中国正在建立、健全大众传播法制。党领导新闻媒介既作用于传媒机构和有关行业组织、政府部门,又通过制定规范调控市场。政策、纪律、指示和思想教育是党政部门的经常性调控措施。政府部门实施行政权力的调控。目前中国政府对大众传媒的管理正在转型。经济的调控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这样,如英国当年的知识税。可采用讨论、批评、表彰等社会调控的方法,使传媒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更加一致。......
2023-11-18
立宪国家都将保障表达自由列入宪法条款,作为大众传播立法的核心问题。为了防止自由被滥用,各国法律也对表达自由进行了明确的限制。所谓“公共福祉”,是指共享社会生活的众人所共有的生存和发展利益。在限制自由表达方面,法院依据的主要原则有“利益衡量”原则和“最小限制”原则。还应考虑到对自由表达的处置会带来不良后果。即使对自由言论最严格的保护,也不会保护一人在剧院谎报火灾而造成一场混乱。......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