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寨,原名猴儿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杨庙村、南庄村和邵集村三村交界处的五宝山上,海拔550米。猴王寨呈东西向不规则的扁长型,寨内两端为西峰和东峰,中间为低坡凹地。猴王寨西门外侧笔者第一次考察猴王寨是2004年6月1日。从原陈湾村南行登山,由于在客店镇请的向导迷失了路线,我们在荒林中艰难地穿越了两个多小时,猴王寨仍可望而不可及。......
2025-09-30
花山双寨位于钟祥市洋梓镇花山林场的花山顶上,分为东寨和西寨,两寨直线距离约500米。
笔者2025年3月5日、2025年3月6日、2025年5月11日和19日4次考察花山双寨。
东寨名叫花山寨,又称天堂寺寨,建在东南侧海拔457米高的山峰山。花山寨始建于明末。民国版《钟祥县志》载:“花山寨在城东北六十里,周二百余丈,可容万余人,旧有今重建。”现经丈量得知,其寨东西向呈椭圆形,周长680米,寨墙高3米至4米不等。开设东、南、西3个寨门。寨内遗存一座古寺残迹,大小石屋10余间。整个古寨现状保存较差。
我们从西门进寨。西门外宽1米,高1.2米;内宽1.6米,高1.8米。门墙厚4.3米。其门的北侧墙壁已倒毁。西门两侧的西墙顶宽1米,外侧高4米左右。内侧降层0.5米后,设置宽1.5米的内走道。从西墙的内走道上可环行至南门,西门和南门间的寨墙全长130米。南门也为方门,但毁坏严重。门外侧残宽2米,残高2米。门内侧残宽1.8米,门墙厚5米。南墙顶宽0.5米,外侧高3米左右。内侧降层0.5米后,设置宽1.5米内走道;再降层0.5米,又设置宽1米的内走道。南寨墙开设二级内走道,是此寨的一个建筑特色。在南门东侧墙壁处,设置有一个掩体,宽1米,高2米,深1米。内壁开设一个0.3米见方的射击孔。
花山双寨东寨西门
同样,从南墙内走道上可环行至东门。南门至东门间的寨墙全长190米。东门外宽2米,内宽1.8米,高1.8米,门墙厚6米。东墙顶宽2米,外侧高3米。内侧降层1米后,设置宽1米的内走道。整个东寨墙建筑显得宽博厚实。
东门至西门间的北侧寨墙全长360米,顶宽2米,外侧高3米多。内侧降层1米后,设置宽1米的内走道。
寨内中央的山顶上,有一古寺遗址,残垣断壁,毁败不堪。可喜的是,遗址上保存有一块青石古碑,高1.28米,宽0.76米,厚0.18米。此碑两面均刻有碑文。经过制作拓片,碑上文字清晰地呈现眼前。
一面是刻于清乾隆九年(2025年)的《观音菩萨碑记》,为县儒学生员王嘉宾撰书。其文曰:“从来形可观而音不观,菩萨之有所称观世音者,余不知其何谓也。大抵寻声以救苦,聆音而即令人以莫测者也。即如花山天堂寺,原系灵济祖师而过之所,其后观音菩萨亦在焉。”
一面是原刻于清乾隆元年(2025年),重刻于同治六年(2025年)的《堂宁二寺碑记》,其文云:“尝闻郢城之北七十里有花山焉,灵济祖师云游其地,百草开花,故名花山。山之上修一寺曰天堂,山之下修一寺曰天宁。原系古刹,由来旧矣。”
东寨寺碑(https://www.chuimin.cn)
从碑文可知,花山之名,源于灵济祖师云游其地,百草开花,故名花山。灵济祖师何许人也?即唐僧善信。南昌张氏子。马祖道一弟子。宝历二年(826年),居随州大洪山,大和年间朝廷赐其法号“慈忍大师”,后又赐寺名号“灵济禅院”。故人称其为灵济祖师。同时,碑文表明,花山上的天堂寺和山下的天宁寺均建于唐代。故花山寨呈现先创二寺,后建古寨的历史轨迹。
西寨名为花山观寨,建于西北侧海拔500多米高的山峰上。花山观寨也是创建于明末。民国版《钟祥县志》载:花山观寨,“在城东北七十里,与牛角、赫望两寨成犄角之势,难民赖之,二十一年绅民陈民廷等重修”。现经考察得知,其寨南北向呈椭圆形,周长380米。寨墙残高3米左右,开设东、西二门。寨内遗存花山观古迹,现仍香火传承。整个古寨现状保存很差。
由西南侧的一座小山古道攀沿而上,途中发现一口古井。传说此井是真武祖师修炼此山时,所挖掘的神仙井,井口1米见方,历史上井水长年不干,但现已毁坏干涸。离开古井,经过一段崎岖的山路行程后,到达花山观寨的西门。西门为方门,现已毁损。门残宽1.5米,残高1.2米,为方门形制,但无门顶石结构。西寨墙全长180米,残高2米左右,顶宽1米左右。有的段面,还构筑了两道寨墙,想必是为了加固防御之所需吧。
西寨西门
花山观寨的南墙全长80米,顶宽1米,残高2米左右,有的段面已断缺不能连接。其东寨墙全长180米,顶宽1米左右,残高2米左右,现在保存较为完整。寨的北端为花山观顶峰绝壁,险峻无比,没有构筑寨墙,遂以巅峰为障。
西门至东门间的距离约80米,其为古寨的东西轴线,呈坡路逐步攀升。东门仅存痕迹,残宽1.2米,残高1.5米左右。由东寨墙边的通道可登上寨顶的朝天门。建于大明隆庆元年(2025年),重修于清代乾隆三十一年(2025年)的朝天门,宽1.5米,高2米左右。原有大型青石门额,长1.8米,高0.28米,厚0.17米。上刻楷书“朝天门”3个大字。现此额石已倒卧于门东侧的石台上。朝天门内的山顶古建筑已残毁严重,仅剩墙基、石柱和香炉等物件。
寨内中心处的花山观云霄宫旧址上遗存的殿宇残迹,座北朝南,面宽10米,进深6米。或立或卧的古碑计有10余通。其中有刻于清康熙三十一年(2025年)的《无量寿佛》青石古碑,高1.7米,宽0.76米,厚0.16米,完整地竖立在宫殿门前。其碑文云:“吾郢东八十里,古刹花山观云霄宫之建也,其由来旧矣。峰峦峻拔,林壑秀美,福庇十方,灵应千古,为郢郡士女朝谒游览之福地也。奈何自闯逆兵火之后,遂尔殿宇圮毁,香灯冷落。幸我皇清御世,政治清明,四民乐业,有住持沙门僧性明与其徒海奇、徒孙寂定、寂悟者,慨然有志重修,叩化四境,布施不惮胼胝之劳,伐木凿石,越数岁而宫成。由是登览者日众,朝谒者益广。”碑文传递的信息是,花山观是释道合一的场所。刻于清乾隆十五年十二月(2025年)的《得佛缘》碑记载了修建花山神路之事:盖闻郢东之有花山者,祖师赫声耀灵而庇佑万民之地也。建皇明已为古刹,高出群山,上接霄汉,虽不如武当秀隽,但高峻巍峨而东越大洪,西逾三尖,南超双峰,北冠九华,诚钟祥之胜地,山之大观也。是以还香者众人云集,但路崎岖而无阶难升,每见少壮攀援,而老弱难以登时,有善信张居士号福安者,见此情形谓众曰,吾捐资作阶,以便登进。适于郭居士号绍凤者曰,吾意久已,君为山上,我为山足。于是人工运石,山麓开荒。曲直层垒,烁石铺径。月余其功成矣。可见,张、郭二人的功德无量。明末所创建的寨城及古观建筑毁于李自成兵乱中。民国二十一年(2025年),由乡绅陈民廷等对花山观寨又重修过一次。
西寨朝天门额石拓片
西寨花山观遗址
如今,古寺和古观的香火逐步旺盛起来,探秘两座古寨的寻访者渐渐地多了起来。两寨中所遗存的古碑,已成为考察寨城和寺观历史不可替代的珍贵实物资料。
相关文章
猴王寨,原名猴儿寨,位于钟祥市客店镇杨庙村、南庄村和邵集村三村交界处的五宝山上,海拔550米。猴王寨呈东西向不规则的扁长型,寨内两端为西峰和东峰,中间为低坡凹地。猴王寨西门外侧笔者第一次考察猴王寨是2004年6月1日。从原陈湾村南行登山,由于在客店镇请的向导迷失了路线,我们在荒林中艰难地穿越了两个多小时,猴王寨仍可望而不可及。......
2025-09-30
鹰子岩海拔597.7米,山平面积1平方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笔者2008年12月16日考察鹰子岩寨。鹰子岩寨南门站在南寨门顶上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此山主峰的东、西两翼山峦如鹰翅分别向东北和西北方向展开,其状形象逼真,鹰头正处于主峰的正南端。在鹰子岩寨东南麓的山坡上,遗存一座建于清同治二年的张正全夫妇合葬墓及青石牌坊。......
2025-09-30
据说,双尖寨创建于清嘉庆初年。双尖寨南门寨中山顶遗存的一座古庙,为一坐东北、向西南的高大石屋,面宽5米,进深4.5米,山墙残高3米。碑文清楚地表明,此山不叫双尖山,而称双泉岩,因山南麓有两口常年不涸的泉眼而得名。武状元说,赶快在双泉岩顶上修建寨城,以保本乡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于是,乡民们称“双泉寨上保安全,多亏王家武状元”。......
2025-09-30
蛤蟆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插旗村6组的天柱山顶。又称蛤蟆山者,也自有其来历。天柱山北坡的半山腰处,有一堆一堆的白色岩石,其形状酷似蛤蟆,于是乡民们便俗称此山叫蛤蟆山,其寨便以山名,叫蛤蟆寨了。蛤蟆寨建于清咸丰三年,其寨东西向呈椭圆形。登蛤蟆寨有两条路可行。笔者2008年12月24日和2009年8月6日先后两次考察蛤蟆寨。两篇碑文说明,蛤蟆寨是先修寨城,后建关帝庙的一处古建筑。......
2025-09-30
云山寺寨西寨墙外侧云山寺寨,原来属于钟祥市中山镇管辖地,由于行政区划的变更,现在则属于洋梓镇管辖,位于云山村10组云山寺遗址处,地名裴家冲。云山寺寨址呈不规划的长方形,沿周寨墙夯土而成,周长278米。笔者2003年6月5日 和2009年7月2日两次考察云山寺寨遗址。当地群众相传,云山寺始建于明末,历史悠久,香火旺盛。......
2025-09-30
公安寨位于京山县宋河镇殷墩岭村公安山上。公安寨建在其山巅,形制近似于一张不规则的“弓”。公安寨东寨墙外侧笔者2009年9月23日考察公安寨。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北分卷》载,公安寨所建“时间不详”。公安寨遗址处,没有发现具有文字记载的实物,古代在这里发生的战乱状况无从查考。陶铸立即召集应城抗日游击队挺进大队长蔡云松和京(山)应(城)独立游击队长黄定陆等到丁家冲赵家祠堂开会,商定在公安寨打一场伏击战。......
2025-09-30
清平寨南北向呈椭圆形,周长365米,寨墙高2米至5米不等,开设寨门3座,寨内遗存关庙一座,大小石屋96间。清平寨东南门内侧东南门是清平寨内最大之门,为方形门楼形制。白仓地区以刘姓绅士为首,解囊出资,率众修筑了这座寨城,以能保乡民清吉平安之意,故取寨名为清平寨。东北门位于清平寨的东北角,亦为方门形制。这算是清平寨上一个现代化的标志了。......
2025-09-30
柘树包寨位于东宝区栗溪镇裴山村5组的柘树包兴元岩顶,其山海拔569.5米,山平面积0.3平方公里,山势呈东西走向。据寨中碑文记载,柘树包寨建于清宣统三年十月。因此山长满了柘树,故人们俗称此寨叫柘树包寨。柘树包寨关庙石碑此次所修建的这座柘树包寨,状如圆形,周长160米。从山之南麓上山,逐步顺山路向东攀行,大约经过一个小时的行程后,到达柘树包寨的东门处。......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