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门内一条虫,门外一条龙”来形容福建人,颇令人回味。“门内一条虫”,是指闽字,闽为福建的简称。历史上福建曾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因此福建人常被人看不起。首先,福建地处我国边远地区,人多地少,山多田少,经济落后,犹如世外桃源。历史上福建人为开发建设台湾,保卫台湾,为台湾与大陆统一和合作,做出的巨大贡献,有目共睹。福建人在外面各行各业所取得的成就,多得举不胜举。他们是福建人的光荣和骄傲。......
2025-09-30
福建民间的忌讳,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到,在节庆、婚姻、亲友赠送礼物和交往中尤多见。
民间至今还有农历正月初一不扫地的习俗,即忌扫地。据说这一天扫地,会把家中的财宝扫出门,不吉利。这是人们求富心情的一种寄托。事实上这个习俗最早见于《搜神记》中,书上说古时一商人过青草湖,遇见神灵,神灵问他何所求,商人说但求如意。神灵许之,呼出如意,原来乃一婢女也。商人将她带归,不久家里富了。后来商人见婢女老不扫地,甚不高兴,于是火了,骂她甚至打她。如意被打,很不甘愿,一气之下钻入扫帚中。此后商人家勤扫地,但家道却日渐贫穷。所以人说扫地不如意,不扫地有如意。但天天不扫地也不行。正月初一是一年之首,人们认为这天可以预示全年之凶吉,农历正月初一不扫地即据此而来。这原是传说,后来成为普遍的习俗。婚姻方面的忌讳,首先是男女同姓、仇姓和相差三、六岁等。同姓不婚旨在防止血缘太近,影响后代。古代有“男女同姓,其生不繁”的说法,自有科学根据。仇姓不婚的起因在防止宗族械斗时有人“通敌”、“资敌”。
夫妇年龄相差三岁和六岁向被称为犯偏冲和正冲之嫌,起因可能与所谓“一箭伤人则三岁残,二箭伤人则六岁亡”的说法有关,久沿成习。福建自古农历四月至九月结婚是忌讳的,谚语谓“四月死日,五月差误,
六月娶半年某(妻),七月娶鬼某,八月娶土地婆,九月娶狗头重,死某又死(夫)”。其实四月到九月忌婚是有原因的,四月、五月正逢农忙季节,且气候变化大,结婚办喜事,既影响农事,又对健康不利,且四与死同音,给人不吉利之感。六月、七月正是大热天,农历七月又是鬼节(普渡),人们也以为不吉利。八月、九月为收成季节,有许多事要做,亦不宜把精力花在办婚事方面,且九月霜降,霜与丧谐音亦谓不吉利。凡此种种,四至九月结婚被看成是犯忌的。
在闽南一些地方,为亲友的婚礼赠送礼物时,钟表、扇、伞、手巾、镜子、刀子和绿色帽子等均属忌讳之列。
钟与终、表与婊同音自然使人有不吉利之感。扇虽与善同音,但只用于夏天,一到秋凉天即被抛之不用,有绝情之意,故不受欢迎。镜子容易破,不破也会照出人的真面目,有叫人现丑之意,故属忌讳之物。刀子易伤人,且有“一刀两断”的成语,用于送人有不怀好意之感,故多忌讳。手巾送人是丧家用以答谢吊丧者的回敬品,用于婚礼或其他场合,均不受欢迎。男人着绿帽向被认为妻子不贞的代词,以绿帽为礼物被看成带有侮辱性,向为忌讳。
伞是由遮阳板发展过来的,曾是宗教上的权力象征,普遍把它用于挡雨工具,还是十八世纪后的事。有些时候,伞除了用于挡雨,还是女人卖俏的时髦物,伞所以成了赠送礼品中的忌讳物,另外,因为伞与散同音,散即离散,人多不愿。也有人说只有雨天才用伞,你送伞给别人不就表明希望人家常过雨天?雨天则阴,因此伞被视为不吉利之礼物。
送粽子亦属忌讳之列,因为在闽南只有丧事家庭才接受亲友赠送粽子。婚庆时,亲友送礼物,一般要在婚礼举行之前送达,婚礼过后补送礼物,会被视为希望他们再婚,自是忌讳的。其他如送红包不可封住口,因封口要撕开,撕开与和合对立,显得不吉利,亦为忌讳。
给产妇送礼物尤其要注意避免犯忌,不然会引起误会。一般地讲,在闽南给产妇送礼宜送公鸡、母鸡,忌送菜鸭母。有说菜鸭母性冷不适产妇食用,亦有说菜鸭母每每发出“败、败、败”之声,给人不吉利之感,故忌之。平时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忌讳亦颇不少。
闽南各地,平时穿草鞋进入别人家,被视为犯忌讳。因为旧日家里死人或为父母送葬带孝时才穿草鞋;厅中搭铺,门板当床亦为忌讳,因为旧时厅中搭铺是为死人移尸用的,门板多用于抬死人。吃饭忌把筷子插在饭中间,因为那是供死人的。衣裤破了忌穿在身上补丁,说,穿着补,死不变,主要担心补丁时不小心会刺伤身体。在赌场看书向被视为忌讳,因为书与输同音,而赌者当然是不愿输的。
有些地方乘船时忌讳陈姓,因为陈与沉同音,姓陈的人上船时要自报说:“本人姓浮的”,不然被发现后会引起众人指责。
在数字方面的忌讳,闽南多数人忌“四”字,这主要四与“死”近音。历史上福建一些地方每逢初四日,十四日和四月初五日都不愿行船、出车,那多跟忌讳有关。对四的忌讳可能为福建特有的,其他地方对四多列为赞美数词,如我国有四大古都、四大名山、四大古镇、四大书院、四大名园等等,都是以证明对四并不忌讳。
下面说说彩俗。(https://www.chuimin.cn)
人们对忌讳的事物、动作和语言一般说要尽量避免,是谓禁忌,但如果碰上了,那要想个办法加以转移,这叫讨吉利也称讨彩头或讨口彩,这便是“彩俗”。过年过节或其他喜庆日子,人们都忌讳有人说“死”字,更要避免死了什么,但万一发生了,尽可能想办法弥补这不吉利的事。因此,在福州一带,遇到鸡、鸭、猪、羊、牛死了,不说死,而说“生”,鸭生了、猪生了等,要是人死了,则不说死,也不说生,而说某人“老了”。
逢喜宴、过年过节,小孩打破碗,因“碎”(打破)与岁同音,通常说几句“岁岁平安”之类的话来掩盖。有时碗破了一缺口,叫人扫兴,于是有“缺口招财,边吃边来”的话出现;要是有人不小心把筷子掉在地上,善于讨彩头的人就会说:“筷落了”——就是“快乐了”。在婚礼上要是打破了某种用具,那是最忌讳的,每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有人说些吉利话,如说“现在破枯枯(烂),明年生阿哥”等。
这种讨彩头,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旧日福建人们常可见到“吉屋出租”的招贴,这吉屋是空屋之谓也,因空字不好听改为吉。有人将受伤叫挂彩或带花,吃中药叫喝茶,也都含有讨彩头之意。
桔与梨为吉利之谐音,故人们送礼都用之。菜和鱼同财和余(或裕)谐音,其中韭菜与久财近音,人多高兴,故福建传统习惯,无菜无鱼不成宴。福州人赴宴时一般见鱼不吃,是谓吃有余也。筷子原名著,因为著与滞同音显得不吉利,遂有筷子之名,旧日新婚喜庆时也有人以筷子为礼物相送,因筷子有快生贵子之意也,为吉利语,意在讨彩头。
在我国为老人祝寿早已成俗,祝寿都选择整数,逢十为常,人谓五十始为寿;六十下寿,七十中寿,八十大寿,九十耋寿;百岁为期颐。百岁经常被用于亡过之代词,人多忌讳,因此每逢百岁以九九称之,如逢十做寿亦多做九不做十。九为久长之意。凡给老人祝寿时,多敬送寿联,匾幅和各种字画。寿联都镶上“福”、“寿”字样,以示吉利,匾幅寓意福也,字画也多画写松鹤或偏幅、花鹿等。松鹤长寿之意,蝙蝠、花鹿寓意福禄也。
丧事原是一件哀痛的事,可在福建办老人丧事往往当喜事一般。老人死了,家门上贴红布或红纸,送葬时孝男身挂红彩、孝女着红裙穿红鞋,一路上放纸钱、鸣炮、奏乐、吹吹打打。抬棺的通常为8人,称“八仙抬棺”,人们见到棺材,口说见棺发财。对于棺材,人多忌讳,所以有的地方把棺材店称为寿板店、福寿店、平安店。药店、医院与病人有关,亦曾属于忌讳,故被称为回春店、康乐医院;人进药店,并非乐事,所以出来时忌回头,也不说“再见”一类话。
日常生活中主动求吉利讨彩头的,还可见到许多。
新生婴儿为求得健康成长,讨彩头更是不可避免。比较常见的有洗三旦和做满月。洗三旦是在婴儿出生第三天进行,接受亲友祝贺,称三朝之礼,自有吉利之意;做满月是在婴儿周月时给他(她)剃头、修眉、穿新衣、着新帽等。剃头时不可全剃光,要前后各留一小块,前一块叫聪明发,后一块叫撑根头(百岁发)。通常婴儿满月时还要佩挂外婆送的长命锁、关刀、梳子、圆镜等。圆镜照妖,关刀驱魔,梳子去邪,长命锁锁住长命。
旧日亲友给新郎新娘送红枣;桂圆、莲子等,除了表示祝贺,也与讨彩头有关。
民间忌讳和彩俗,千奇百怪,经久成俗,形成了相当稳固的群体意识,如一道道无声的命令,规约着人们的言论和行动。虽然有的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淡化和消失了,但相当部分的禁忌和彩俗,仍索回在人们的脑中,表现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即使科学发达的今天;也不能轻而易举地加以拒绝。
相关文章
有人用“门内一条虫,门外一条龙”来形容福建人,颇令人回味。“门内一条虫”,是指闽字,闽为福建的简称。历史上福建曾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因此福建人常被人看不起。首先,福建地处我国边远地区,人多地少,山多田少,经济落后,犹如世外桃源。历史上福建人为开发建设台湾,保卫台湾,为台湾与大陆统一和合作,做出的巨大贡献,有目共睹。福建人在外面各行各业所取得的成就,多得举不胜举。他们是福建人的光荣和骄傲。......
2025-09-30
茶是一种有益健康的饮料,福建人向来爱饮茶,而且形成了一套茶俗。以上合称新娘“三敬茶”。福建茶俗中最有意思的是“功夫茶”。其所以称功夫茶,有两个意思,一是制茶过程费时间,二是泡茶方式也颇费时间。功夫茶不仅讲究茶叶,而且讲究茶具、用水、火候和饮茶技术。功夫茶杯子很小,往往喝上一杯,嘴上还不湿,但因极浓,味重,如吃中药一般。功夫茶盛行于闽南地区,其他地区则不大讲这些,但以茶招待客人则是八闽通行的。......
2025-09-30
武鸣是南宁的郊区县。在吊丧期间,死者亲属日夜守在棺椁边,以示对死者的哀悼。扛幡的人和送葬的人越多越表明死者的威望。出葬后的第三天早上,死者亲属带上祭品、纸钱到坟前修整坟茔,并扎一根幡旗,谓之“圆坟”。卖孝后,整个丧礼便告结束。捡骨葬即是打开棺木,将死者的骨头依次装进一个专门用以盛骨骸的陶瓮,这个陶瓮当地称之为“金坛”。以后,每年清明节祭扫坟茔,表示对亲人的缅怀之情。......
2025-09-30
说起北京的澡堂(浴池),早在元朝就出现过寺院僧人开办的“香水行”,明以后,宫廷内专设“混司堂”。澡堂有大、中、小三类,一般在设备上分为“官塘”、“盆塘,”泡一次花1角到1元,另加点小费。盆塘是单间稚座,可供男、女客人洗浴。大中型的澡堂均附设搓澡、修脚、理发、洗衣、捏脚、捶背等服务项目。为方便顾客,坐落于东单北大街的“宝泉堂”还开设了家庭浴池。......
2025-09-30
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嵊泗民间产生了广泛的神祇信仰,渔民们希望通过对神祇的祈祷、建筑庙宇供奉,能为自己带来平安和渔业上的丰收。考察菜园镇内的各处民间信仰场所,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发现有水井的存在。作为民间信仰场所的附属设施,水井的作用不可或缺。每年农历七月初二,民间会举行庙会集资演戏,以庆祝泗洲宫神的生日。宫前井潭内壁由块石垒砌,石与石之间衔接紧密,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
2025-09-30
圆明园是我国皇家宫苑园林的典范,是园苑与宫廷的完满结合。圆明园以水景取胜,既有广阔平静的湖面,又有狭窄湍急的溪流。圆明园有“万园之园”的美称,这是因为园中有许多相对独立且有特定意境的小园林,它们变化多姿,各有其趣。可以说,圆明园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圆明园不仅是一座皇家的大园林,还是一座综合性的艺术宝库,一座宏大的博物馆。......
2025-09-30
蓟也就是燕国的都城。契丹人入主中原后,将蓟城定为陪都,称之为“南京”或“燕京”,到12世纪初叶,女真族取代辽的统治地位,燕京被正式定为金朝都城,称“中都”,女真人对都城进行了改造。旧北京城的发展就这样大体经历了元朝的奠基,明朝的改建,清朝的修建3个阶段,最终成为中国古代帝都建筑艺术中的杰作。北京将无愧于祖国的心脏,也无愧于进入世界都市之林。......
2025-09-30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形制是沿引“以双阙表门”的说法而来,因此又称“午阙”或“五凤楼”。按礼制,午门正楼设宝座,左右设钟鼓。皇帝在大和殿举行大典时钟鼓齐鸣;皇帝祭太庙出午门时击鼓、亲祭其他坛庙出午门时鸣钟。出入午门也有严格的礼制规定:皇帝出入、皇后大婚入宫必走正中门、王公大臣走右面门、文武官员走左面门。进了午门是玉带形的内金水河,上有5座大理石石桥,这就是内金水桥。......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