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摘要】:《指导纲要》规定,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其次,劳动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增强自身身体素质和提高审美素质的需要。大学生应多参加劳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造良好的身体素质。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力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知识拓展

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

《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要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强调全身心参与,手脑并用,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要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工艺项目育人功能的同时,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体现时代要求;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创新创造。《指导纲要》规定,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其中,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要让学生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强化自立自强意识;生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体验工农业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服务性劳动教育要注重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他人和社会,强化社会责任感。《指导纲要》强调劳动教育途径要注重课内外结合,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同时,还要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指导纲要》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抓住关键环节,灵活运用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榜样激励等多种方式方法,增强劳动教育效果;开展平时表现评价、学段综合评价和学生劳动素养监测,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要求各地和学校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管理,对劳动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场地设施、经费投入等,进行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为劳动教育的实施创造必要条件;加强研究和指导,为提高劳动教育质量提供必要支撑。

(一)劳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众所周知,劳动是实现由猿到人这一飞跃的关键,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方式,人类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劳动的产物。因此,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感情以及珍惜劳动、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还能让学生懂得只有通过全体人民的艰苦创业、勤奋劳动,国家才能富强、人民才能幸福的道理。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方面暴露出很多问题:一些大学生好逸恶劳,不珍惜劳动成果,只追求物质利益,不愿意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因此,在劳动教育中要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具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遵纪守法、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美好的未来。

(二)实施劳动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素质的需要

首先,劳动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需要。

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包括知识、智力和技能三个方面,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指导实践。而技能的培养更离不开劳动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因此,学生只有结合书本知识参加大量的劳动实践,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服务社会的技能。生产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其次,劳动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增强自身身体素质和提高审美素质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适度的劳动会使肌肉、筋骨受到锻炼,从而使体质和体力得到增强。大学生应多参加劳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造良好的身体素质。劳动素质教育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美感,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生产劳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接触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

(三)劳动素质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多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脆弱的心理和生活技能的缺乏就会让他们不知所措。同时,大学生当下面临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交往压力都可能使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在大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开展劳动素质教育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因为劳动既可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可磨炼人的意志,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竞争能力。

课堂活动(www.chuimin.cn)

遵守劳动纪律

一、活动目标

理解遵守劳动纪律的重要性,倡导遵纪守法提升个人的劳动素养。

二、活动时间

建议20分钟。

三、活动流程

1.教师出示以下阅读材料,并提问:如果你也正在这条路上驾车行驶,你会这样做吗?

通往墨尔本的道路

几个人驾车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出发,去往南端的菲利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从车上的收音机里他们得知,企鹅岛正在举行一场大规模的摩托车赛,到时候会有成千上万的汽车朝墨尔本方向开。由于这条路只有两车道,所以他们都担心因塞车而错过最佳的观赏时间。

离企鹅岛还有60多公里时,对面蜂拥而来大批车流,有汽车,还有摩托车。可是他们的车却畅通无阻!后来他们注意到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平衡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辆。然而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要知道,这里没有警察,也没有监控。

设想,如果在这条道路上,所有车辆都不遵守交通规则,擅自行事,那么结果会怎样?

2.教师将学生按照4~6人划分小组,通过小组内部讨论形成小组观点。

3.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陈述本组观点,其他小组可以对其进行提问,小组内其他成员也可以回答提出的问题;通过问题交流,将每一个需要研讨的问题都弄清楚。

4.教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5.教师根据各组在研讨过程中的表现给予点评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