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医院往往是人满为患。由于缺少直接的证据,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肠道微生物基因组与人体基因组一起,通过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通过不同方式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此庞大的肠道微生物群体通过与宿主的长期协同进化,已经成为一个与人体密不可分的后天获得的重要“器官”。......
2025-09-30
微生物参与的色氨酸代谢调节是肠道微生物群调控中枢神经活动的关键机制。膳食色氨酸主要通过Kyn途径和5-羟色胺(5-HT)途径被吸收和分解代谢。研究表明,在SCZ小鼠中,血清色氨酸在异源肠道微生物移植后立即下降。与HC小鼠相比,SCZ小鼠肠、脾、肝和血清中的色氨酸水平降低,血清5-HT水平降低,而肠、脾、肝中Kyn途径在异源微生物群移植结束时激活,但在10天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在哺乳动物体内,超过90%的5-HT在肠中产生,其在SCZ小鼠中的FMT后其浓度保持下降(图7-1-2)。Kyn代谢包括两个独立的途径,即Kyna和3-羟基犬尿氨酸(3-HK)途径,与对照相比,SCZ小鼠的血清、肝、结肠和脾中的Kyna水平持续升高,而外周3-HK含量没有差异,表明SCZ微生物群的定植仅通过Kyn-Kyna途径促进色氨酸代谢并抑制5-HT途径(图7-1-2)。小鼠行为学与血清色氨酸及其分解代谢产物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只有色氨酸与认知障碍呈正相关。色氨酸代谢由几种限速酶控制,其中一些受肠道微生物群调节。催化Kyn产生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和色氨酸-2,3-双加氧酶2(TDO-2)的mRNA水平在肠道、肝脏和脾脏中高于正常水平。在催化Kyn转移至Kyna的4种犬尿氨酸氨基转移酶(KATI-KATIV)中,只有KATII在SCZ小鼠的外周组织中过度表达。与肠中5-HT的下调一致,色氨酸羟化酶1(TPH-1)在SCZ小鼠的肠壁中表达不足。相反,控制3-HK代谢途径的犬尿氨酸-3-单加氧酶(KMO)保持不变,与未受干扰的3-HK代谢途径一致。令惊讶的是,一些已知的IDO和TDO表达调节剂,如促炎细胞因子、LPS和皮质酮,在SCZ小鼠中并没有显著改变。因此,推测肠道微生物群衍生的因子,如可溶性代谢物,才是Trp—Kyn—Kyna代谢途径改变的原因。测试了来自SCZ小鼠的CLF,发现来自SCZ小鼠的CLF显著促进肝细胞和结肠细胞中的IDO-1活性和IDO1mRNA转录,以及上调小鼠肝细胞KAT活性和KAT2转录,但在结肠细胞中没有观察到这种现象,而且TDO-2和TPH-1的转录未受影响。这些现象同样在人源肝细胞和肠细胞中得到验证(图7-1-2)。
(https://www.chuimin.cn)
图7-1-2 移植SCZ粪便微生物的受体小鼠外周色氨酸代谢紊乱
相关文章
一些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医院往往是人满为患。由于缺少直接的证据,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肠道微生物基因组与人体基因组一起,通过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通过不同方式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此庞大的肠道微生物群体通过与宿主的长期协同进化,已经成为一个与人体密不可分的后天获得的重要“器官”。......
2025-09-30
根据几项研究,构成肺微生物群的两个主要门为拟杆菌门和硬壁菌门。非肿瘤疾病中的肺微生物群微生物与各种炎症性肺疾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公认的问题。这些微生物群物种的持续存在将疾病转变为慢性病和慢性炎症。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属、大肠杆菌、肺炎球菌、军团菌和莫拉菌属等微生物已得到证实能驱动肺组织炎症。研究表明,在一些病例中,这些微生物与肺癌相关。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证实,微生物群应被视为重要的诊断和预防指标。......
2025-09-30
从担子菌即菇类(香菇)微生物中发现具有抗癌作用的1,2-β-葡萄糖苷酶和多糖。此外,还可通过藻类将CO2转变为石油,通过培养单胞藻或其他藻类而获得的石油,可占细胞干重的5%~50%,合成的油与重油相同,加工后可转变为汽油、煤油和其他产品。此项技术的应用,可减轻因工业生产而大量排放CO2。此外,将有益微生物菌制剂施入土壤以提高土壤的有效养分,以减少或不用化肥。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应用,降低病虫害发生,保护农田。......
2025-09-30
细菌具有许多不同的代谢方式。一些细菌只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它们的碳源,被称作自养或自营生物。自营细菌可以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自行合成有机养分。细菌也能在人类认为是极端的环境中旺盛生长,这类生物被称为嗜极生物。细菌分裂速度相当快,约每隔数十分钟即分裂一次,故在短短1小时内,就产生2~3代。由于惊人的繁殖速度,可能会造成其所需的养分不足,并且形成过多代谢废物,会妨碍细菌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2025-09-30
通过粪菌移植的方式,将罹患3级脂肪变性以及零级脂肪变性患者的粪便转移至抗生素处理的消除体内,发现受试小鼠体内三甘油酯的积累明显升高,进一步证实了脂肪变性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将HFD喂养的小鼠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特定的无病原体受体小鼠中会导致GVB损伤和附睾脂肪组织增加。......
2025-09-30
另外一项纳入81位研象对象的葡萄牙研究发现与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相比,胃癌患者的胃部菌群多样性明显较低。然而,有研究表明胃癌缓和胃部菌群多样性较高。近期,Liu等人研究276例患者特定胃部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与胃癌发生的关系。通过检测胃癌患者的正常、癌旁和癌组织,研究人员发现与正常胃组织相比,胃癌和癌旁组织的菌群多样性和丰富性降低。目前,胃部菌群多样性与胃癌进展过程是否存在相关性尚不清楚。......
2025-09-30
益生菌LGG通过抑制小鼠肝脏胆汁酸合成和促进胆汁酸排泄来预防肝纤维化,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特点是肠道菌群失调和肝脏毒性胆汁酸过量。LGG治疗明显减轻了BDL小鼠的肝脏炎症、损伤和纤维化,并显著降低了肝脏BAs。因此,可以得出补充LGG可通过增加肠道FXR/FGF15信号通路介导的对BA从头合成的抑制作用来降低肝脏BA,并增加BA的排泄,从而防止BA过量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和纤维化。研究者评估了肝脏和肠道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系统性炎症。......
2025-09-30
单独理解这些成分如何影响病理进展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以指导旨在改变IBD进程的治疗策略。个体化治疗的分子基础为一种新的微生物特异性治疗提供了希望,尽管难以确定IBD恶化的触发因素是否是微生物组治疗领域的一个障碍。作为临床试验中未接受治疗的IBD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微生物组分析、功能免疫监测和以通路为重点的基因型分析。......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