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菌群失调指数Dys与肝功能相关性分析

菌群失调指数Dys与肝功能相关性分析

【摘要】:虽然Ddys与ALT水平无显著相关,但Ddys与总胆红素浓度、AST水平呈正相关,而该两个指标通常用于评估肝功能。本文中研究者引入菌群失调指数Ddys来评估肝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失调状况,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的Ddys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然而,由于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与菌群失调密切相关的细菌属中,Ddys指数持续增加,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该指标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虽然Ddys与ALT水平无显著相关,但Ddys与总胆红素浓度、AST水平呈正相关,而该两个指标通常用于评估肝功能。

图5-6-4 Ddys和ALT水平(A)、TB水平(B)及AST(C)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注:根据7个益生菌属(Anaerostipes、Bifidobacterium、Coprococcus、Faecalibacterium、Lactobacillus、Oscillibacter、Phascolarctobacterium,以及13个有害菌属(Akkermansia、Bacteroides、Clostridium、Dorea、Escherichia、Fusobacterium、Haemophilus、Helicobacter、Klebsiella、Prevotella、Ruminococcus、Streptococcus、Veillonella)计算得到的。(www.chuimin.cn)

本文中研究者引入菌群失调指数Ddys来评估肝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失调状况,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的Ddys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此外,Ddys指数随着原发性肝癌的发展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分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间差异并不十分显著。然而,由于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与菌群失调密切相关的细菌属中,Ddys指数持续增加,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该指标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近年来,相关研究证实,在人类和啮齿动物模型中,肠道微菌群失调与慢性肝病(Chronicliverdiseases,CLDs)密切相关。部分研究报道了不同病因的CLDs与菌群失调有关。例如,慢性肝炎或乙型肝炎感染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酸产生菌的数量减少,而粪肠球菌和肠杆菌科的数量显著高于无症状携带者和健康对照组。此外,利用细菌16S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发现,酒精性或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明显区别于健康对照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作为一种进展期CLDs,是慢性肝损伤、炎症和纤维化长期作用的结果,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在肝硬化到肝癌的早期HCC中Gemmiger和Parabacteroides明显富集。

尽管肝细胞癌患者的肠道菌群存在普遍异常,也有若干有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其他慢性肝病肠道细菌的分类和量化失调的程度,但仍然没有可行的综合方法来评估肝细胞癌患者的菌群失调程度。因此,很难评估随着肝细胞癌患者病情的进展,这种失调是否会变得更加严重。本文中,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指标,即Ddys,通过对16SrRNA基因扩增子的高通量测序,用于确定肝癌发展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群的差异,可判断肝细胞癌患者的菌群失调程度。该研究为原发性肝癌治疗中靶向肠道菌群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