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表现与此人在世上少有的人品之清静、其气象之崇高、真挚浑然一体,尤其深刻体验之安详的一些思想。大概在此心上所希望者与时人爱好的完全不同。注意到那里学问的目的与世俗所谓学问完全不同,成为摆脱功利性,纯粹圣贤之学了。虽然并不敢对此词句与濂溪相应插入异议,但濂溪绝不是单纯回避与这些人一起住的世界的人。本文原收入楠本正继著《宋明时代儒学思想の研究》。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及东亚儒学的研究。......
2023-11-16
雅斯贝尔斯希望建立一种跨文化的“哲学的世界史”。他对中国哲学的关注,其实是对当时欧洲主流哲学界对非欧洲哲学漠不关心的一种反动。实际上,在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现当代的处境中,欧洲由于对外部世界的漠视,导致其哲学处于封闭状态,这也使他们对欧洲内部的问题无法进行深入的反思。尽管很多西方学者开始向东方寻找西方危机的解决之道,但就西方整体来讲,主流的哲学界对欧洲以外哲学的体认,依然相当薄弱。因此,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的努力显得格外突出。中国和印度哲学之所以值得这两位哲学家关注,是因为其自身具有现代性的一面。对于中国和印度哲学的摄取,并非是让西方典籍变得无法阅读,反而通过使用这些对于欧洲人来讲颇陌生化的概念,更能促进欧洲的自我反省能力,我想这也应当是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的理路所在吧。雅斯贝尔斯对中国和印度哲学的关注,说明他已经开始意识到,借助于对哲学的认识,将会逐渐完善欧洲思想所缺乏的一种跨文化的潜能。雅斯贝尔斯的著作因深刻探索了印度和中国的哲学,而借此建造了欧洲哲学与异己哲学之间的桥梁。并且唯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实现他的“哲学的世界史”的构想。
这种迂回之方法,也同样为今日的中国提供了理解中国文化的另一种诠释的路径。这一对欧洲以外的哲学与文化的认识,既极具远见卓识,又面向着未来。
如果我们从民族哲学发展到比较哲学来看的话,间文化(intercultural)的哲学对比,是以自身与异己的比较为中心进行的。而跨文化(transcultural)则真正形成了文化间的动态交错关系,并且是以当下的共同问题意识作为出发点来进行的。(www.chuimin.cn)
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的建构,特别是他对孔子、老子和佛教的研究,都结合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是运用欧洲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哲学的解读,有着独特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这些研究奠定了当时学界理解欧洲之外的哲学的学术兴趣。作为实存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有着自己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工具,有着源自德国哲学传统的问题意识,以及对东方思想的独特理解。身处西方的学术和文化语境之中,雅斯贝尔斯通过对异质哲学的介绍和分析,为西方理解自己的文化,为自己哲学的定位提供了他者的坐标。雅斯贝尔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已经明确地意识到,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是在欧洲哲学与东亚哲学间建立的一座桥梁。因此,在他的这些研究中,绝不仅仅是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一些知识,更包含了以他的哲学来对非西方哲学进行处理的方式。即便是对中国学者来讲,雅斯贝尔斯研究时的思考路径和研究方法,也是不应当忽视的,这些研究可以促使中国学者积极反思自身的学术传统以及研究视角的局限。
有关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16 辑的文章
那是表现与此人在世上少有的人品之清静、其气象之崇高、真挚浑然一体,尤其深刻体验之安详的一些思想。大概在此心上所希望者与时人爱好的完全不同。注意到那里学问的目的与世俗所谓学问完全不同,成为摆脱功利性,纯粹圣贤之学了。虽然并不敢对此词句与濂溪相应插入异议,但濂溪绝不是单纯回避与这些人一起住的世界的人。本文原收入楠本正继著《宋明时代儒学思想の研究》。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及东亚儒学的研究。......
2023-11-16
或者说是否有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促使您对比较哲学产生了最初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比较哲学已经摆脱了对一个共同的“世界哲学”的追求,并开始欣赏不同传统之间存在的哲学差异性。这一代在中国完成初步教育的中国学者在西方哲学界从事哲学研究,大大提升了比较哲学的标准。在比较哲学的所有领域都有许多重要的著作。......
2023-11-16
(《朱子语类》九四,和版三六页背面,关于《通书》所谓“通微,无不通”之语的解释的延平教诲[89],以及《延平答问》下对于像所谓胸中洒落光风霁月之语的意思的教诲等[90]。)而且,《朱子文集》七八《隆兴府学濂溪先生祠记》最能说明朱子把握的濂溪思想的意义。其成为阴阳、五行、造化之幽深奥妙者固然是此理,成为仁义礼智、刚柔善恶者也是此理。......
2023-11-16
佛教将相互隔离、各自成一单元者称作“隔历”。从根本上来讲,隔历是永远也不会促成真正意义上的改变的,在隔历看来,一种思想或方法即便被他者接受,也只能是彼此相隔,不会融会在一起,至多只是“镶嵌”的状态:亦即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但永远不会相互融入。如果将阐释者作为“我”的话,那么“你”就是“我”进行阐释的对象。......
2023-11-16
“兼”有整体、全部之意,所谓“兼爱”,就是不分亲疏远近,不论贫富贵贱,同等程度地爱一切人。与儒家的“爱有差等”相反,墨子的爱人是“爱无差等”。所以,墨子有“兼相爱,交相利”之说,他把相互对对方有利视作双方彼此相爱的具体表现和实质内容。......
2023-11-20
《大学》体系在当今世界又可以当作文明比较的框架。《大学》是儒家代表性经典 如果要列举一部东方著作来概括反映儒家东亚文化,它就是《大学》。“四书”比“五经”更简明扼要,《大学》尤甚。儒家文化于是由中国外传至整个东亚,成为世界性现象,主要是在“四书”以及《大学》体系得到确立之后。......
2023-11-16
《周易》中曾提出“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中国古人万物流变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传统艺术,具体到艺术创作中则表现为流线的造型和飞舞的姿态。而中国的单声音乐正是在万物流变观念的影响下产生的,旋律走向呈现线性的流动感。除了要有流线的造型,还要追求造型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变化中营造意境,让人产生遐思。......
2023-10-17
[5]不仅如此,他们还常常以“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作为批判的对象,认为他们在道德上错误。比如,正如方克涛观察指出的那样,《墨子》的诸多章节都以对“天下之士君子”或者“王公大人”的呼吁作为开头或结尾,以这些有政治影响力的君子作为宣扬其学说的重要听众。换句话说,这几大核心标准共同构成了在墨家看来理想的君子所应当遵循的“君子之道”。就此而言,诸子百家都是具有其各自所认可、推崇的“君子之道”的。......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