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表现与此人在世上少有的人品之清静、其气象之崇高、真挚浑然一体,尤其深刻体验之安详的一些思想。大概在此心上所希望者与时人爱好的完全不同。注意到那里学问的目的与世俗所谓学问完全不同,成为摆脱功利性,纯粹圣贤之学了。虽然并不敢对此词句与濂溪相应插入异议,但濂溪绝不是单纯回避与这些人一起住的世界的人。本文原收入楠本正继著《宋明时代儒学思想の研究》。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及东亚儒学的研究。......
2023-11-16
胡五峰为《通书》作序说“人见其书之约也,而不知其道之大也。人见其文之质也,而不知其义之精也。人见其言之淡也,而不知其味之长也”(上述)[86],朱子说“其言简质……与世之指天、画地、喝风、骂雨者气象不侔矣”(《朱子续集》七《答丘子服书》)[87],又说“濂溪在当时,人见其政事精绝,则以为宦业过人;见其有山林之志,则以为襟袖洒落,有仙风道气,无有知其学者。惟程太中(珦)独知之”(《朱子语类》九三,和刻八页正面)[88]。程珦知道濂溪之学问成为产生其子程子兄弟之学问的机会,朱子知道濂溪的学问则似乎是通过其师李延平。(《朱子语类》九四,和版三六页背面,关于《通书》所谓“通微,无不通”之语的解释的延平教诲[89],以及《延平答问》下对于像所谓胸中洒落光风霁月之语的意思的教诲等[90]。)而且,《朱子文集》七八《隆兴府学濂溪先生祠记》最能说明朱子把握的濂溪思想的意义。濂溪的思想在这边,给予后世学问很大影响。即按照此文,濂溪思想的要领在如下的地方。濂溪之言:“其高极乎无极太极之妙,而其实不离乎日用之间。其幽探乎阴阳五行造化之赜,而其实不离乎仁义礼智刚柔善恶之际。”这样在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之点上是秦汉以来的第一人,而其实际内容,与“六经”、《论语》、《七篇》(今按:指《孟子》)之所传没有差异。其所谓太极只不过是合天地万物之理而另外命名之罢了。从其无器、形而有天地万物之理来看,称无极而太极,从其具备天地万物之理,却无器与形来看,称太极、本无极。这绝不是离开生民日用之常而自为一物。其成为阴阳、五行、造化之幽深奥妙者固然是此理,成为仁义礼智、刚柔善恶者也是此理。性此理而安之者是圣人,复此理而执之者是贤人。说起来,孟子死后,世之学者高则放纵于虚无寂灭之外,卑则沉溺于杂博华靡之中。挽救之者是濂溪,继承其传者是程子兄弟。朱子像上述这样考虑。[91](关于这点请参阅《日本中国学会报》1952年第四期的《全体大用的思想》[92]。)(www.chuimin.cn)
有关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16 辑的文章
那是表现与此人在世上少有的人品之清静、其气象之崇高、真挚浑然一体,尤其深刻体验之安详的一些思想。大概在此心上所希望者与时人爱好的完全不同。注意到那里学问的目的与世俗所谓学问完全不同,成为摆脱功利性,纯粹圣贤之学了。虽然并不敢对此词句与濂溪相应插入异议,但濂溪绝不是单纯回避与这些人一起住的世界的人。本文原收入楠本正继著《宋明时代儒学思想の研究》。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及东亚儒学的研究。......
2023-11-16
或者说是否有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促使您对比较哲学产生了最初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比较哲学已经摆脱了对一个共同的“世界哲学”的追求,并开始欣赏不同传统之间存在的哲学差异性。这一代在中国完成初步教育的中国学者在西方哲学界从事哲学研究,大大提升了比较哲学的标准。在比较哲学的所有领域都有许多重要的著作。......
2023-11-16
雅斯贝尔斯希望建立一种跨文化的“哲学的世界史”。他对中国哲学的关注,其实是对当时欧洲主流哲学界对非欧洲哲学漠不关心的一种反动。中国和印度哲学之所以值得这两位哲学家关注,是因为其自身具有现代性的一面。雅斯贝尔斯的著作因深刻探索了印度和中国的哲学,而借此建造了欧洲哲学与异己哲学之间的桥梁。雅斯贝尔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已经明确地意识到,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是在欧洲哲学与东亚哲学间建立的一座桥梁。......
2023-11-16
《大学》体系在当今世界又可以当作文明比较的框架。《大学》是儒家代表性经典 如果要列举一部东方著作来概括反映儒家东亚文化,它就是《大学》。“四书”比“五经”更简明扼要,《大学》尤甚。儒家文化于是由中国外传至整个东亚,成为世界性现象,主要是在“四书”以及《大学》体系得到确立之后。......
2023-11-16
[5]不仅如此,他们还常常以“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作为批判的对象,认为他们在道德上错误。比如,正如方克涛观察指出的那样,《墨子》的诸多章节都以对“天下之士君子”或者“王公大人”的呼吁作为开头或结尾,以这些有政治影响力的君子作为宣扬其学说的重要听众。换句话说,这几大核心标准共同构成了在墨家看来理想的君子所应当遵循的“君子之道”。就此而言,诸子百家都是具有其各自所认可、推崇的“君子之道”的。......
2023-11-16
种种对立、斗争、论战,其意义超出了学术和思想领域,直接作用于社会现实,成为现代中国思想的史的特色之一。思想以及思想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仍将成为今日思想史难以摆脱的核心课题。经济已成为社会的中心和人们关切的焦点,“思想”开始变得不再重要,思想和思想史已经越过了它的光辉顶峰。对这个革命的思想分析仍然不够,特别是对在巨大农民国家中经历二十余年的长期军事斗争这一最为重要的因素估计不足。......
2024-01-24
墨家主张仅仅运用并彻底贯彻这种“贤”的标准来决定谁应当成为为政者,为其“君子之道”提供了制度保障,并实际上彻底去除了传统的“君子”和“小人”之分中所依据的非道德因素。对亏害他人、违背公义底线的人加以谴责和惩罚,同时对贤者“富之贵之,敬之誉之”,从而确保全社会形成“相率而为贤者”的“进贤”激励机制。......
2023-11-16
佛教将相互隔离、各自成一单元者称作“隔历”。从根本上来讲,隔历是永远也不会促成真正意义上的改变的,在隔历看来,一种思想或方法即便被他者接受,也只能是彼此相隔,不会融会在一起,至多只是“镶嵌”的状态:亦即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但永远不会相互融入。如果将阐释者作为“我”的话,那么“你”就是“我”进行阐释的对象。......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