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的副刊最早称为“附刊”,是相对于正刊而言的,它和新闻、评论、广告被视为构成报纸的“四要素”。我国报纸副刊的开端是1897年上海的《字林沪报》率先创办文艺附刊《消闲报》,此后很多报纸纷纷效仿,创办类似的版面。笔者综合考察目前的副刊研究成果,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比较突出。......
2023-11-09
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民主理念,也是新闻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是报纸的职责和义务,批评报道是报刊舆论监督的重要方面。通常,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批评报道,如批评贪污受贿、官僚腐败、地方保护主义、破坏环境掠夺开采资源等的内容,往往刊登在报纸的正刊上。这让人觉得副刊是“取悦”读者的,要把批评留给正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副刊也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副刊和正刊分工不同,但责任相同。副刊的批评内容不仅不可少,而且在现实版面编辑中还应大量存在。
由于副刊的特性,副刊批评的内容通常是正刊由于版面所限不能顾及的“小”问题,如社会公德、陈规陋习、歪风恶俗等。然而问题虽小,但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也会影响社会整体的文明进步,并且移风易俗、培养公民的文明道德等本来就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副刊通过刊载批评性内容成为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的舆论阵地。
比如,2004年9月27日,《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温榆斋随笔”中,刘心武的《克服病态审美心理》一文,用极富文采的笔法开门见山地批评了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著名风景地的一些不当做法,如有的官员一味地想以“旅游开发”的“硕果”为政绩,有的开发商敲骨吸髓地榨取“遗产”的“金汁”,违背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初衷。一般民众中也有糊涂人因“病态审美观”作怪,俗趣横溢,不知文化为何物。这些都应予以批判矫正。文章末尾大声疾呼:“国人请努力克服!”
《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上经常会有一至两篇百字短文,这是读者写来批评某种不正之风的文章,直抒胸臆,无所隐讳,被批评的现象通常就发生在百姓身边。如2004年9月4日《夜光杯》刊登了一篇小文章《不容易》,谈“孝顺”对现代人的重要意义。像这样的批评小文章几乎每天都有刊登,让读者“日省吾身”,篇幅虽短,反映的问题却让人警醒。(www.chuimin.cn)
副刊批评社会问题时通常不像正刊的批评报道那样直截了当、毫不留情。副刊的批评更多的是旁敲侧击,以古论今,讽喻现实。比如在革命战争年代,侧面取材是副刊在当时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战斗手段。1942年秋,周恩来同志接见《新民报》的主要工作人员,以风趣的口吻称赞了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同反动派做斗争,可以从正面斗,也可以从侧面斗,我觉得用小说体裁揭露黑暗势力,就是一个好办法,也不会弄到开‘天窗’,恨水先生写的《八十一梦》不就起了一定作用嘛。”[1]批评性内容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正刊通过评论,从正面提出问题,论述不正之风的根源、危害以及克服之道;通过新闻揭露不正之风,引发社会大众的讨论。副刊则通过杂文、历史小品等形式,从侧面取材、点滴入手,嬉笑怒骂,讽古喻今,使读者读起来饶有兴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文汇报》2004年7月30日的副刊《笔会》上《流沙河》专栏文章《换一角度看龙》,用精确的数字、有据可考的历史知识向读者朋友介绍了河南濮阳M45号墓葬的有关情况和历史价值,科学地说明了“龙”的意义,驳斥了一些封建迷信的说法,进而指出濮阳地瘠民贫,借龙发展旅游、生财有理,但不科学。
副刊还可以通过真实的照片、写实的漫画等图画形式反映深刻的道理,给人以警示。
有关当代报纸副刊及其媒介转型的文章
报纸的副刊最早称为“附刊”,是相对于正刊而言的,它和新闻、评论、广告被视为构成报纸的“四要素”。我国报纸副刊的开端是1897年上海的《字林沪报》率先创办文艺附刊《消闲报》,此后很多报纸纷纷效仿,创办类似的版面。笔者综合考察目前的副刊研究成果,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比较突出。......
2023-11-09
保持文化性是副刊所承继的历史使命,也是副刊在文化传播中所体现的内在本质。我国传统报纸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重视创办和办好主要以文学和文化内容为基础的独立副刊,副刊的内涵和外延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不断发展和变化。因此,区别一张报纸品位的高低要看副刊的文化质量。从总体上来说,副刊的文化性突出地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反映新时期的社会文化特色和体现本地的文化特色。......
2023-11-09
编辑工作的内涵与外延,编辑工作的甘苦,编辑工作的神圣使命,编辑工作对从业者的外在规范与内在制约等诸问题,构成对编辑工作角色定位的杠杆。副刊编辑的角色既有着编辑行业的共性,又带着副刊编辑的个性。副刊这种名“副”实不“副”的特性决定了副刊编辑角色的特殊性。其次,副刊编辑要善于组稿,对作者的情况了然于心。......
2023-11-09
著名的副刊作者给副刊注入“强心剂”,他们宣传进步思想,增强报刊的思想性、战斗性。著名的副刊作者能创作出意味深远、风格独特的作品,从而让副刊栏目变得知名,并产生持久的影响。著名副刊作者的作品能为报纸吸引大量的读者,从而提高报纸发行量。名作者的“滚雪球”效应。当前,著名副刊作者依然有着极高的价值。......
2023-11-09
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是副刊生存的根本,我们应该继承中国报纸副刊的优良传统,淘汰副刊中的文化糟粕。其次,报纸副刊要丰富多彩、博采众长,适应人民生活。历史上有很多报纸的副刊都是报纸的重要部分,对传播思想起了巨大的作用,比如中国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以及对后人的启发等都充分体现了报纸副刊的权威性。......
2023-11-09
艺术作品是报纸副刊刊登的排名第二的作品门类。速写作为一种绘画术语,确立于文艺复兴时代,18世纪后开始获得新的含义,即有的速写并不仅是甚至根本不是写生和习作,而可以被视为完美的艺术作品。傅抱石是中国画坛上的一代宗师,他创造的“抱石皴”对中国画发展影响极大,20世纪60年代是其艺术创作的巅峰时期,而《毛泽东诗意山水册页》是其生前最后的作品,被中国美术界誉为中国美术四大珍品之一。......
2023-11-09
副刊与正刊的联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办报理念是一份报纸创办及发展过程中的宏观指导思想。对正刊、专副刊全彩印的报纸来说,专副刊在色彩运用上也要与其他版面保持相互联系。内在逻辑可以体现在正刊和副刊内容上的相互配合,前后呼应,总体写作风格的一致性等方面,内在逻辑是联系正刊、副刊这“一家人”的亲情纽带。副刊与广告占据同一版面的现象时常出现。......
2023-11-09
考察副刊的时候总是从其内容与特点开始。出现副刊性质文字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此后,一些小报得到发展,也对报纸副刊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中《游戏报》《繁华报》《采风报》等报纸的影响比较大。正式副刊的创办和定型。《无所谓》为资产阶级报纸副刊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2023-1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