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劳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概述

劳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概述

【摘要】:(二)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生活中的劳动教育劳动是生活之中的,不是生活之外的。谈劳动教育,主要看重它对人的成长发挥多大的效益。但在劳动教育中不宜安排那些明显产出不抵投入的、浪费时间和资源的所谓劳动。

(一)劳动教育的目标

针对一些青少年中出现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方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了劳动教育目标,突出强调劳动教育的思想性。

根据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能力,有的放矢设定“梯度目标”,一则,可以让各地教育部门在劳动课程设置时做到有章可循,方便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劳动教育;二则,能确保劳动教育循序渐进,能让学生的劳动能力得到“螺旋式上升”;三则,符合学生身心实际的“梯度目标”,更便于广大家长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们在劳动过程中品尝到收获感、存在感,让“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植根学生心间。劳动教育就是一种生活教育,学生在劳动中获得一些生活体验,以及从劳动中获得生活的乐趣,培养一种现代新生活的态度与方式,既是今后生活的需要,也是未来生存的需要,更是让其生命更好地发展的需要。

(二)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结合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树立自立自强意识。生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原始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相关技术,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服务性劳动教育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树立服务意识,实践服务技能;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生活中的劳动教育(www.chuimin.cn)

劳动是生活之中的,不是生活之外的。生活中的需要就是劳动的课程内容:生活需要卫生,保持与打扫卫生就是劳动教育的内容,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习惯在整洁环境里生活;生活需要饮食,准备饮食就是劳动教育的过程,品味自己做的食物不仅不会挑剔,还可能练出好厨艺;生活需要待人接物,待人接物就是劳动的锻炼,还会养成热情好客的阳光个性。因此,生活中有劳动机会时学生要有自觉自愿参与的意识。有很多劳动技能是需要在劳动过程中慢慢养成的,养成这样的习惯和能力又会促进施展的欲望。如果在生活之外设定个“劳动”,就会格格不入,就会给人没事找事的错觉,既扰乱了生活,也不会成为好的教育。

谈劳动教育,主要看重它对人的成长发挥多大的效益。但在劳动教育中不宜安排那些明显产出不抵投入的、浪费时间和资源的所谓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后看到自己劳动的成果与收获才能形成正向激励,体会劳动能创造美好生活、创造出新的价值而非为劳动而劳动,才能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不要过度强调体力劳动。完整理解劳动应是手脑相长,身心各种机能都获得平衡充分发展的活动。适度的体力劳动对人的身体健康和能力发展是有益的,过度的体力劳动不仅不必要,还有可能引发畸形发育、抑制其他方面的正常发展。随着科技发展和产业更新,劳动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能拘泥于要求从事某一种劳动,而是应该鼓励创新,应需而动。

学习之余,主动进行劳动,自觉参与、自己动手。享受劳动过程,把做家务看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生活自理是起点,提高技能,形成生活自信是境界。生活中养成自立立人的意识和能力,懂得平等分担家务,劳动教育就合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