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具备了必需的科学知识之后,还要遵守长期实践经验总结出来关于下定义的规则,以免犯逻辑上的错误。这是根据定义是什么,根据定义的定义而定下来的一条规则。不确定就不是下定义。这并不是说比喻、描述等没有作用,例如“人民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是描述得很确切而有力的,是一个极好的比喻,但这不是一个逻辑定义。......
2025-09-30
这种划分的结果有:
(1)无条件的判断,即直言判断。
(2)条件判断,而条件判断又有两种形式,即假言判断与选言判断。
故按关系划分,判断有三种:直言判断、假言判断、选言判断。
命题的主词与宾词之联系有无条件是由于判断所反映的主体之具有或不具有其陈述所指的属性是有条件的或无条件的,如有条件,这条件是什么方式的。解释见后文。
直言判断是直截了当以断定语气说出其主体具有或不具有其陈述所指的属性,所以说这种表述是无条件的,是直言的,例如“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A类型),“有些人不了解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意义”(I或O类型)[6]。
上面的A、E、I、O 四种类型的命题(判断)都是直言命题(判断)的例子。
直言判断(命题)的公式:S是(或不是)P。
假言判断反映其主体之具有或不具有其陈述所持的属性是以某一条件为转移的。
其公式是:如果A 是B,则C是D。(1)
这公式可有其他形式:
如果A 是B,则C不是D。(2)
如果A 不是B,则C是D。(3)(https://www.chuimin.cn)
如果A 不是B,则C不是D。(4)
在这四种不同的形式中,其“如果”部分皆称为前件,其“则”部分皆称为“后件”。前件与后件皆可能是肯定形式,亦可能是否定形式,两种形式配合便形成上面的四种形式。
假言判断为条件判断,就是因为其后件中的主体C 具有(肯定形式)或不具有(否定形式)D 这陈述所指的属性,是以A 是B(或不是B)这条件为转移的。例如“如果敌人不投降(A 不是B),我就消灭他(C是D)”。
假言判断的特征:(1)它是两个简单判断联系而成的,其一个判断表述其前件作为条件,如“如果……”,其另一个判断表述其后件作为断定,如“则……”。这两个判断是联系着形成一个统一的假言判断的。(2)一般说来,假言判断的前件与后件常常是前因与后果的关系,但是也可能不是前因与后果的关系,例如“月晕而风”,“石润而雨”,月晕不是风的因,石润也不是雨的因,都是气候在某一种情况下的两个结果,其间有联系,却不是因果的关系。
应该注意:(1)假言判断如果要正确,其前件(理由)与后件(推断)的关系必须是客观事物必然联系的正确反映。有时我们说,“如果下雨,我就不上街”。这是假言判断的形式,但是不一定下雨我就不上街?说了这话之后,纵然下雨,我也可能上街,因为下雨并非我上街的不可克服的障碍,下雨和我不上街实际上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这种不反映客观事物必然联系的所谓假言判断不能作为推理的根据。(2)从逻辑上讲,假言判断,如果A 是B,则C是D(亦可是上面其他任何一种形式),并不肯定其前件(A 是B),亦不肯定其后件(C 是D),而只肯定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果……则……”。以“敌人不投降,我就消灭他”为例:我们并不肯定敌人是不投降,也不肯定我是消灭他,乃是肯定如果他不投降,我就消灭他。
选言判断反映的主体可能有几种陈述的选择,而其条件是只能选择其中之一种,而且必须选择其中之一种;亦可能反映几个主体,其中一个必具有某一陈述所指的属性,而且只能一个主体具有或不具有这属性。
例如“明天不下雨就是刮风”;
“或者你,或者我,要担当起这任务”。
其公式是:S是(或不是)P1 或P2 或P3……
S1 或S2 或S3 是P(或不是P)。
注意事项:(1)究竟S是P1 或P2 或P3,明天究竟下雨或刮风,不是选言判断本身所决定。选言判断只肯定S不是P1 就是P2 或P3,不是P1又不是P2 就是P3,如果只有三个选项的话,三者必择其一。(2)选项是互不相容的。选择了一个选项,则必排斥其余的选项:如果S是P1,则必不是P2 或P3……(3)不可能在所列举的选项之外另有其他选项。选项之列举是按客观事物的具体情况决定的。(4)选项数目多少是没有限制的,必须按我们对于客观具体情况之认识而决定。但选项愈多,则选择范围愈广,作出最后的决定则愈困难,表示主观的认识愈不够具体,不够准确,所以在认识和研究客观事物时,须一步一步地力求选项的减少,到了只剩下两个选项时,便是有决定性的选择,非此即彼了。
相关文章
但是具备了必需的科学知识之后,还要遵守长期实践经验总结出来关于下定义的规则,以免犯逻辑上的错误。这是根据定义是什么,根据定义的定义而定下来的一条规则。不确定就不是下定义。这并不是说比喻、描述等没有作用,例如“人民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是描述得很确切而有力的,是一个极好的比喻,但这不是一个逻辑定义。......
2025-09-30
所以想要初步了解这条定义,我们必须简单地说明一下“科学”、“思维”、“正确思维”、“规律”、“形式”和“初步规律和形式”这几个概念。关于逻辑的,我们只简单地说,思维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人类意识的一种过程,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苏联一本心理学教科书关于思维的定义是说:“思维是事物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的概括的反映。”自然科学完全证明脑是思维的器官,思维是脑的机能。......
2025-09-30
比这种分类进一步的初步分类是索引式的分类。索引式的分类是初步分类,其一书的人名索引和字典辞典无异,但事项索引,虽在一条之下将书中有关同一事件的地方列举在一起,却事项与事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不能在索引中很好地表示出来的,例如“正和负”与“生命”编在一起,只因“正”与“生”都是五画的字,而无其他理由。例如病人到医院初诊时,医生分发他到内科、外科、妇科等,是诊断式分类,仍是属于初步的分类。......
2025-09-30
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表达为命题时,其主词都是一个普通名词,如“学生”,而全称判断的命题则其主词之上有“所有”这种字样以表示“学生”中任何一个,特称判断的命题,其主词之上有“有些”这种字样以表示“学生”中一部分的任何一个,但都没有指定某一个。这种判断称为单称判断。......
2025-09-30
韦卓民先生对康德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在康德哲学“东渐”过程中的关键性地位是不可磨灭的。韦卓民教授也正是用过华特生的教本和经验讲授康德哲学的。但韦卓民先生所从事的康德哲学的传播、研究工作远远不止于此,人们以前知道得太少了。像其他中国学者一样,韦卓民先生也以自己的人格谱写了康德、黑格尔东渐史上悲壮的一幕。......
2025-09-30
当我们从外延方面来谈概念,我们可能不容易发觉形成所谓“单称概念”的困难,但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我们不能不联系着事物的属性而谈概念。于是因为有专有名或单称名,就认为必有单称概念。但个体概念不等同于单称名所代表的某一特定事的概念,因为单称名所表达的只是某一特定事物,而个体概念是表达为类词,可用于许多不同但同一类的事物。在这里“中国人民”是一个普通概念。......
2025-09-30
逻辑的理论必须付诸实践。在算术、代数、语文、理化等科学上是如此,在形式逻辑上亦复如此。从书本得到的逻辑知识每每是很有限的,必须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的经常不断的实践中发展它,丰富它,提高它。学习形式逻辑,正如学习任何其他一门科学一样,是长远的过程,学习形式逻辑以培养思维的能力,锻炼思维的技术是长期不断的进程,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但是可以克服的。......
2025-09-30
例如,平面等边三角形是一类事物,因为等边三角形的边可能有长短之不同,可能画在线上、墙上或黑板上,可能是用白粉笔画成白色的直线而构成的,也可能是用有色的粉笔画成各种颜色的直线而构成的,等等,但是他们都属于等边三角形这一类的平面几何形。可是一类事物是包括许许多多不可胜数的个别事物,包括我们称为这类事物的许多不可胜数的实例,如这个平面等边三角形,那个平面等边三角形,等等。......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