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修己立人:诚意慎独,儒家与教育的重要性

修己立人:诚意慎独,儒家与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当我们都在提倡和呼吁当今社会建立诚信、提高道德修养的同时,是否回头思考过:我们自己可先有诚意?有无诚意,我们自己最先知道。即便这样做了,我们也不心安,更没有诚意。“所谓诚其意也,毋自欺也。”做到了真正的不自欺,方可谓“慎独”。人在独处、私宅及非公共场合仍能心怀诚意而不自欺,表现于外在言行则必然是谨慎不苟。古人“不愧于屋漏”,正是“慎独”的体现。杨震的“四知”可谓“诚于中”而“形于外”之范例。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当我们都在提倡和呼吁当今社会建立诚信、提高道德修养的同时,是否回头思考过:我们自己可先有诚意?

俄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契诃夫有一篇名为《柳树》的短篇小说,写的是一桩抢劫杀人案。看过这个故事的朋友都知道,抢劫杀人的马车夫后来跳水自杀了。自杀的最大原因还是在于自身良心发现而心中不安,以致觉得无法活在世上。

有无诚意,我们自己最先知道。进了臭气熏天、污秽不堪的厕所,我们就会捂住鼻子,觉得恶心。看到貌美如仙的女子或一盘美味佳肴,我们也会被美色深深吸引,产生恋慕之情;或被美食逗得口水直流,食欲大增。

无论是“恶恶臭”还是“好好色”,我们的好恶之情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诚意,没有丝毫遮掩。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心安理得。如果让我们在自己吃的阳春面里看见了苍蝇后,还端着碗大声地说:“真香,再来一碗!”或是让我们看见喜爱的事物时还厌恶十足,甚至冲上前去将其毁掉。这样的言行举止,我们做得出来吗?即便这样做了,我们也不心安,更没有诚意。

“所谓诚其意也,毋自欺也。”只有不自欺,才能不欺人。正如朱熹说“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做到了真正的不自欺,方可谓“慎独”。被时人誉为“关西孔子”的东汉名臣杨震即是如此。

杨震明经博览,才学高绝,曾历任刺史、太守、太尉、司徒等职。其人生性耿直,不畏权贵,为官清正廉洁。《后汉书》赞云:“先公道而后身名,可谓怀王臣之节,识所任之体。”

杨震任荆州刺史时,曾举荐儒生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杨震调任东莱太守,途经昌邑。王密闻讯,专程前往邑界迎接,安排膳宿。当晚,举主门生二人畅叙旧情,尽欢而散。

杨震回到驿馆,正欲解衣安寝,忽闻叩门,启门一看,原来是王密。杨震以为他深夜又来,必有要事,忙请其进屋。

王密环顾屋内无他人,便掏出藏于怀中的十斤黄金说:“学生本一介寒士,蒙恩师举荐提拔,方有今日前程。日夜图报,苦于无时。今日天赐良机,愿恩师笑纳。”(www.chuimin.cn)

杨震对王密此举深为不满,冷言道:“昔日我因知你德才尚可,方荐之以县令,你何以如此不晓我之为人。”王密笑着解释:“暮夜并无人知,大人受之无妨,学生下不为例。”

杨震脸露愠色,厉言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人知晓?入仕为官,贵在清廉,若以不为人知暗中纳贿,岂非盗名欺世!快将金子收回,如不改过,我即奏于朝廷,将你罢官免职。”王密满脸愧色,深感无地自容,连说“学生知罪”,慌忙怀金告退。

人在独处、私宅及非公共场合仍能心怀诚意而不自欺,表现于外在言行则必然是谨慎不苟。修养境界高的德性君子,言行即使在未被他人闻睹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自我警戒。古人“不愧于屋漏”,正是“慎独”的体现。杨震的“四知”可谓“诚于中”而“形于外”之范例。

小专题 30

经典补给站

——《诗经·大雅·荡之什·抑》

《诗经》曰:“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译文:看你结交君子之友,颜色和安,毫无差错。看你身处私室之内,仍不愧于屋之暗角。勿言“暗室不显,没人能把我看见”。神之所思,非人能谋算,更何况去任意揣度!(屋漏:古代室内西北隅,施设小帐,安藏神主。因此角阴暗,故借此喻人所不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