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探究学习的发展历史:当教学策略遇见新技术

探究学习的发展历史:当教学策略遇见新技术

【摘要】:1933年,杜威提出了探究法的模式,为探究学习的正式提出奠定了基础。表3-1探究学习的发展历史探究学习在我国的研究尚处于初始的阶段。《标准》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探究活动的具体建议;另一方面,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内容标准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与培养目标。

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运用探究方法的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J.Dewey)。1916年,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批判性地指出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只是让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并且提到了“做中学”理论,认为儿童应当从“经验”中学习[4]。1933年,杜威提出了探究法的模式,为探究学习的正式提出奠定了基础。

1964年,美国教育家、芝加哥大学的教授施瓦布(J.J.Schwab)首先正式使用“探究学习”一词,所以,“探究”的思想虽然早就有,但是通常把施瓦布作为首先提出“探究学习”的人[5]。这时恰逢美国的“教育现代化运动”,许多同时代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对探究学习理论做出了贡献。

表3-1 探究学习的发展历史

(www.chuimin.cn)

探究学习在我国的研究尚处于初始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探究学习相关的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以接受学习为中心的传统的学习与教学方式。199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的宗旨就是要进行学习方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的学习方式。2001年,我国出台了新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理科各科的课程标准。《标准》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探究活动的具体建议;另一方面,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内容标准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与培养目标。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