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鸟类图鉴:翻石鹬的特征、分类和野外识别

鸟类图鉴:翻石鹬的特征、分类和野外识别

【摘要】:中文名 翻石鹬拉丁名 Arenaria interpres英文名 Ruddy Turnstone分类地位形目鹬科体长 18~25cm体重 82~135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涉禽,喙、颈和脚均较短,体色斑驳醒目。夏羽头颈和胸部具迂回的黑白纹路,上体棕红色具黑白斑块,其余下体白色,喙黑色,脚橘红色;冬羽背暗褐色,其余似夏羽。

中文名 翻石鹬

拉丁名 Arenaria interpres

英文名 Ruddy Turnstone

分类地位形目鹬科

体长 18~25cm

体重 82~135g(www.chuimin.cn)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涉禽,喙、颈和脚均较短,体色斑驳醒目。夏羽头颈和胸部具迂回的黑白纹路,上体棕红色具黑白斑块,其余下体白色,喙黑色,脚橘红色;冬羽背暗褐色,其余似夏羽。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形态特征 雄鸟夏羽头颈白色,头顶与枕具黑色细纵纹,额有一细黑横带延伸至两侧眼周,并从眼下向下延伸,和黑色颊纹相交会,下端与颈部黑环带相接,胸部另具一宽黑环带;上体栗红色,具黑色宽羽干纹,飞羽黑褐色,展翼可见背部中央有一条白色纵带、翼上基部各具一白色纵带以及飞羽部分各有一白带;下背和尾上覆羽白色,腰黑褐色,形成一黑横带,尾羽端部白色;下体胸以下为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亦为白色;虹膜暗褐色,喙黑色,脚橘红色。雄鸟冬羽上体栗红色转为暗褐色,头颈部和胸部的黑斑转为褐色,对比不甚强烈。雌鸟似雄鸟,但上体体色较暗,偏褐色调。幼鸟体羽似成鸟冬羽,但上体体色更暗,且具褐黄色羽缘。

生态习性 栖息于海岸礁滩、泥沙地和潮间带等地,迁徙期间偶尔见于内陆河流等水域。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迁徙时集大群。觅食时常在沙石滩上边走边用微微上翘的喙撬起小石块或翻开水草,找寻甲壳类、软体类、蚯蚓、蜘蛛和昆虫等小型动物或其尸体,也吃植物种子和浆果。繁殖期在6—8月,多营巢于北极海岸的地坑中,垫以草叶和苔藓而成。窝卵数通常4枚,由雌雄鸟轮流孵化。

分布与居留 繁殖于北极圈冻原,越冬于欧亚大陆南部、非洲、澳大利亚、南美、夏威夷群岛等地。在我国多为旅鸟,少部分冬候于广东、海南岛、福建和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