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11 全区地质环境功能区划(二)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工作区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工作区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将工作区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制定工作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源合理利用与工农业生产布局、保育区域生态环境、确定生态用地范围提供科学依据。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为基础进行主导性分区。......
2023-11-03
(一)常权评价与变权评价的对比
采用非等距等级划分法划分变权评价值,将其划分为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区、较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等级,划分标准如表10-43所示。
表10-43 评价值等级划分
运用MapGIS软件得到变权评价分区(图10-40)和常权评价分区(图10-41)。
对比变权评价结果(图10-40)和常权评价结果(图10-41),常权评价时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区(Ⅰ类区)面积占总面积的28.10%;不适宜区(Ⅳ类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1.38%。变权评价时地质环境适宜区(Ⅰ类区)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下降到22.50%;不适宜区(Ⅳ类区)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上升到39.55%。另外,较适宜区与较不适宜区的面积也有轻微的变化。所以,从面积占比来看,由于变权评价时惩罚性大于奖励性,因此Ⅰ类区的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减少,Ⅳ类区的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与研究区实际的地质环境条件更为相符。以研究区序号为1514的评价单元为例,11项评价指标中有3项指标质量为Ⅰ级,2项指标质量为Ⅱ级,3项指标质量为Ⅲ级,3项指标质量为Ⅳ级,实际的地质环境适宜性不甚理想,在常权评价过程中,由于3项Ⅰ级和2项Ⅱ级评价指标的中和作用,该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为Ⅱ类区,但在变权评价中,由于惩罚力度大于奖励力度,该评价单元的评价等级降为Ⅳ类区。
图10-40 变权评价分区图
1.适宜区;2.较适宜区;3.较不适宜区;4.不适宜区
图10-41 常权评价分区图
1.适宜区;2.较适宜区;3.较不适宜区;4.不适宜区
对比评价值M(图10-42),常权评价值的值域为0.403 60~0.878 25,变权评价的值域为0.134 38~0.888 93,显然变权评价值的离散性更好,更有利于进行等级划分。且变权评价值比常权评价值减小的评价单元的数量明显多于增大的数量,和变权理论中的惩罚性大于激励性一致。(www.chuimin.cn)
图10-42 变权评价值和常权评价值对比图
(二)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敏感因子-综合指数-变权评价模型,在重要因子变权评价结果之上叠加敏感因子分布区,直接将敏感因子分布区作为地下空间开发不适宜区处理,得到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变权综合评价分区结果(图10-43)。
图10-43 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分区图
1.适宜区;2.较适宜区;3.较不适宜区;4.不适宜区
综合评价分区结果表明: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区主要分布于程庄以南,王村、古荥、西岗、石佛到市中心区域的金水区西南、中原区大部、二七区以西一线,以及刘胡垌、尖岗以北的区域,较适宜区分布于京广线以西除I类区以外的大部分区域,适宜区与较适宜区的总面积为
(1)采取惩罚-激励型变权模型对常权进行重新分配,建立变权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变权评价模型能有效克服常权评价中由指标内部差异性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变权评价值离散性更好,有利于进行等级划分。
(2)采用敏感因子-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筛选出那些起到特殊作用的关键因素作为敏感因子,可以克服评价结果过于平均化的缺陷。
(3)对比郑州市的常权评价结果与变权评价结果,发现变权评价分区更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更具有指导意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区及较适宜区占研究区面积的42.42%,接近总面积的一半,说明郑州市具有较好的地下空间开发前景。
(4)为使评价结果更具合理性、实用性、经济性,下一步研究中还将考虑地面和地下的开发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环境因素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428.57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42%。较不适宜区与不适宜区主要分布于郑州市的东北部,其中不适宜区的面积较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0.60%。
有关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表6-11 全区地质环境功能区划(二)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工作区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工作区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将工作区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制定工作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源合理利用与工农业生产布局、保育区域生态环境、确定生态用地范围提供科学依据。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为基础进行主导性分区。......
2023-11-03
交通用地在使用过程中,机动车辆往复行驶,排放废气,公路成为线性的污染源,对公路两侧的环境产生影响。矿区的公路对公路两侧的土地造成矿尘污染,由于运输车辆的运行,矿石的散落,矿尘随风迁移,矿尘在公路两侧的农田中沉积,矿尘中含有重金属,污染公路两侧的环境。水利设施周边及其下游区域的环境就将受到水利设施直接的或间接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在城镇选址、规划、建设甚至运行的各个阶段,都可能诱发地质环境问题。......
2023-11-03
敏感因子模型正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将所有评价单元依据敏感因子(状态)的“一票否决权”加以区别,再对具有可比性的评价单元采用统一的评价模型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2023-11-03
因此,在进行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时,应当考虑所评价区域实际条件下的用地分布与规划条件下的主体功能定位,如若评价区域定位为生态功能保护区域,对其制定评价准则时的标准应高于非生态功能区,从而可最大限度的控制人类的活动强度。......
2023-11-03
根据北海市中心城区开发利用研究及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建城区的地面影响因素将北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北海市深层地下空间开发总体需求目前不高,未来在浅层和中层开发充分的情况下,可控制开发利用深层。......
2023-11-03
在进行某一地区的地质环境评价时需要考虑气象因素,相应的评价因子包括光照、气温、降雨量、气候分区、风力、风向、大气质量与干燥度等。在此引用了“城镇风向位置”这个概念,指城镇各功能用地的布设与城镇的主风向之间的方位关系。因而,城镇各类建设用地都有各自建设要求的坡地标准。岩性组合是对各岩土体的成因及力学性状的统一刻画,力学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基的稳定性,力学性状软弱的地层是建筑工程中的不利因素。......
2023-11-03
除与崩塌易发性评价为共同作为评价指标之外,坡体结构类型对坡体的稳定性也具有很重要的控制作用。表5-7 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指标岩溶塌陷易发性分区评价是从分析工作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其塌陷诱发因素入手,采用定性分析及物理模拟,确定塌陷主因及塌陷模式,然后再用定量、半定量数学模型进行评价。表5-8 岩溶塌陷易发程度评价指标岩溶发育程度分为强烈、中等和微弱,其判别方法见表5-9。......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