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质环境抵抗干扰的能力、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撑能力两方面来开展城镇化进程中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能力研究。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确定城镇各地质环境功能区的人类活动强度,为减少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协调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衡量的依据。......
2025-09-30
根据调查区城镇规模和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遥感解释。
1.资料搜集
(1)应充分搜集利用调查区不同时段的遥感资料,提取地质环境信息,进行动态对比分析、野外验证。可采用最新遥感影像资料。
(2)遥感工作以航天遥感资料为主,航空遥感资料为辅,动态研究地质环境问题,宜使用多分辨、多时相的遥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2.调查内容
调查中应充分采用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图像(或数据)解译提取和分析反映调查区内地质环境特征的各种信息,测量各种环境地质参数,填绘环境地质图件,研究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编制相应的遥感解译图件,提供遥感解译资料。
3.遥感解译
(1)遥感解译工作应贯穿于调查工作的全过程,服务于设计编写、野外调绘、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制等各个环节。
(2)遥感解译的范围应根据需要,依查明地质环境的具体问题确定,一般要大于规定的调查范围,以便于从整体上对调查区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研究。
(3)遥感信息源:选用多时相卫星遥感资料、航空遥感资料。
(4)遥感解译工作一般按工作准备、建立解译标志、编制遥感影像图、室内解译及野外验证5个阶段进行。
4.解译内容
(1)划分调查区不同地貌单元,确定地貌成因类型和主要地貌形态及水系特征,判定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发育与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其地环境质条件的相互关系。(https://www.chuimin.cn)
(2)确定调查区主要断裂构造(包括隐伏断裂)分布位置、发育规模、展布特征;新构造活动形迹在影像上的表现。
(3)解译调查区地层岩性,划分岩土体的工程地质岩组类型,对冻土、黄土、盐渍土、软土、膨胀土、红黏土等特殊土体的分布发育特征进行解译。
(4)解译调查区冻土冻胀融溶、黄土湿陷、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石漠化、土地盐渍化、土地沼泽化、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地裂缝、海岸侵蚀与淤积、水土污染、放射性异常等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形态特征、危害以及发展趋势。
(5)解译调查区各种水文地质现象(包括泉点、泉域、地下水溢出带),圈定河床、湖泊泥砂淤积地段,圈定图像上显示的古河道分布位置以及古溃口和管涌等发育地段、洪水淹没区域等。
(6)解译调查区海水与淡水水域,分析海水入侵地下淡水的分布范围和地质环境背景。
(7)解译调查区绿地分布、植被覆盖、湿地等生态环境状况及其演变。
(8)解译调查区城镇功能布局、道路交通网络、土地利用类型及垃圾处置场地、污水处理设施等的分布,分析其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9)解译调查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的变化,如“三废”排放造成的水土环境污染状况、各类环境污染源(城镇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城镇污水和废气排放)的分布状况等。
(10)解译调查区的近岸海流变化对城镇的影响;海岸带变迁及地质环境演变等。对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环境问题,如江、湖、库、海岸带变迁、江河改道、泥沙冲淤、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植被演变、土地利用等,可搜集具有代表性的2~3个以上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对比分析。
(11)条件具备时,可利用遥感技术对调查区的重大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体进行遥感动态监测。
5.遥感解译成果报告编制
根据调查任务和遥感解译的具体内容及成果,编写专题报告或总报告的有关章节。报告编写应详细论述遥感图像(数据)的特征和解译技术方法以及所取得的各项成果。
相关文章
从地质环境抵抗干扰的能力、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撑能力两方面来开展城镇化进程中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能力研究。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确定城镇各地质环境功能区的人类活动强度,为减少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协调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衡量的依据。......
2025-09-30
城镇遭遇和产生的缓变性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面沉降、地裂缝、海平面上升和海岸侵蚀淤积、水土污染以及生态退化等。南方城市相对于北方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明显较轻。......
2025-09-30
城镇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形成城镇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动力与原因,二者的相互关系则是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地质环境风险是城镇所在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可能造成危害的不确定因素,其产生的本质原因是城镇地质环境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不相互匹配所致。城镇人类活动在开发利用所在地质环境过程中,会遭遇或诱发各类地质环境问题,从而危及城镇安全。......
2025-09-30
崩塌、滑坡与泥石流等由于其成灾时间短、隐蔽性强、破坏力大,而成为防灾减灾研究的重点。城镇崩滑流对城镇有多种灾害。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表明,全国1640个县(市)共发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0余万处,威胁数千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1200多亿元人民币财产安全,其中,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6万处,威胁人口700万,威胁财产840亿元人民币。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8.81亿元人民币[2]。......
2025-09-30
在我国当前和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既面临着老城镇已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问题,又有如何防范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新的地质环境问题。新型城镇化首先是科学规划,必须回答城镇地质环境脆弱性及其对城镇人类活动的适应能力这个最基本问题,目前,尚缺乏基于风险理念,面向新型城镇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还没有地质环境安全的评价技术方法及其相应的评价标准。......
2025-09-30
水土污染对城镇的影响与危害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随后,数名中毒工人被送往医院紧急救治。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该地的土壤中含有大量六六六和DDT等现已遭到禁止的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的化学成分。......
2025-09-30
房屋坍塌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恶果是砸压屋内人员,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室内财产破坏损失。城镇生命线系统的功能丧失还给救灾带来极大的障碍,进一步加剧地震灾害。工业设施、设备、装置等的破坏往往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影响其正常的供应和经济发展。牲畜、车辆等室外财产也非常容易遭到地震的破坏。这些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等现象还破坏基础设施、农田等,造成林地和农田的损毁,甚至危及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5-09-30
查明调查区垃圾堆自身的稳定性和影响垃圾堆稳定的因素,包括所在沟谷的汇水面积、汇水量、边坡稳定性、发生泥石流及拦蓄坝溃坝的可能性等。基本查明调查区垃圾处置填埋场适宜区域,包括场地地形地貌条件、地质稳定性、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防护条件、城镇规划、交通条件及可能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等。查明调查区尾矿、固体废弃物占地情况,包括占地面积、所占的土地类型、对土地的破坏程度及其修复利用可能性等。......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