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维果茨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维果茨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摘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地搜集、分析与新知识有关的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建构主义反对教师对知识的简单呈现和传递,教师应从知识的呈现者和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是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地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的。

(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第一,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个要素。其中,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会话是意义建构的具体过程,意义建构则是建构主义学习的目的。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主动地建构意义。教师则是作为引导者、促进者参与其中。第二,由于每个人原有的经验不同,所以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不同。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因而其对世界的理解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习者的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有三个重要特征:第一,学习者主动建构。面对新的命题和概念,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自己的理解。第二,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任务是通过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交流、共同分享学习资源完成的。第三,情境性。知识并不是脱离活动情境抽象地存在,知识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被人理解。(www.chuimin.cn)

(三)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提出了知识的动态性和主观性。关于知识的动态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简单反映,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这种解释、假设或假说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会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地改变、发展,从而出现新的解释、假设或假说。关于知识的主观性,建构主义提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是基于自身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因而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非客观存在的,而是个体在特定的实践和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对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的暂时性的解释、假设或假说。

(四)建构主义的师生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地搜集、分析与新知识有关的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学生也要善于将新知识和原有经验联系起来,并思考、追究其中的意义。另外,建构主义也非常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说,教师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除此之外,建构主义还认为,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拥护者。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建构主义反对教师对知识的简单呈现和传递,教师应从知识的呈现者和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并设置合理的学习内容,如为学生提供复杂的、有意义的、具有创造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探索问题的多种答案,逐步减少对学生的控制,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通过独立或者协助的学习探究方式开展自我控制的、有利于意义建构的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