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舞和太极阴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从中国古典舞的形态形成对《易经》八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据此根据太极八卦的定势对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姿态进行创作,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也最大化地将阴阳五行理论在舞蹈中加以体现。......
2023-11-0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道文化,儒家文化提倡仁与礼,推崇“以仁释礼”的建构。但是道家文化却不主张以“仁”释“礼”,而主张以“道”释“德”。道家推崇无为而治,提倡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如果说儒家一开始是作为一个封建制度维护者的形象出现的话,那么道家在产生之初就是对既有的文明保持怀疑与叛逆,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以儒道为主的传统文化是一个矛盾与对立的文化形式。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籍有《易经》一书,它极大地结合了儒道两种文化观,也是儒道互补儒道同出的一本哲学文本。在这部书中儒道的观念和思想都得到了极大的普及。本来儒道思想是泾渭分明的,但是儒学的《五经》和道家的“三玄”都从《易经》中汲取阴阳。《易经》主要是阐述一种“阴阳观”,其认知世界的方法是“阴阳”,并通过神秘的八卦图来体现自身的哲学。八卦图是由用“--”“—”符号组成的八种基本图形。中间是“黑鱼”“白鱼”环抱的图形,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代表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从这个角度观之,中国古典舞在许多动律上从《易经》中获益匪浅。
阴阳学是东方重要的哲学思想。古人又将阴阳称为子午,非常巧合的是中国古典舞就有所谓的“子午相”。中国古典舞将“子午相”定为最基本的舞蹈身体形态,同时要以“圆”为舞蹈动作路线,从而扩展出“拧”“倾”“圆”“曲”的重要的身体体态,进而确立了中国古典舞上下身关系永远处于一种“扭”的身体状态,这也为中国古典舞要么“留上身走下身”要么“留下身走上身”的身体运动法则奠定了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中国古典舞充分运用了《易经》的世界观,其舞蹈线路的运动规律上所讲究的欲进先退、欲伸先屈、欲起先伏、欲高先低、欲直先迂、欲左先右等线路与阴阳哲学密切关联。(www.chuimin.cn)
例如“燕子穿林”就是古典舞身韵教材中的一个典型主干动作。上穿为虚,下穿为实,有虚有实,有开有合,阴阳顿挫,而且做出来轻巧、伶俐。这些和老子所言的“反者道之动”也是相似的,一些矛盾的对立面可以通过相互配合而推动事物的发展,乃至实现彼此的转化。古典舞的动作还很讲究刚柔、虚实开合,尤其是古典舞的“水袖”更为突出。它巧妙地借助水袖的扩展延伸了人体的表现力。水袖的抛拽、缠绕、收放有助于让人产生虚幻渺远的感觉,长长的水袖配上迅疾的舞步,不需要借助更为繁杂的动作就可以体现出空旷无限的美感。不同的袖技方法也有着阴阳之分。例如:水袖中的冲袖、出袖、收袖、推袖都属于阳性袖技。推袖是最具有阳刚之气的一种袖技,要求推出袖子的时候要有箭一样的力度和速度,在瞬间形成空间的各种直线,似飞流瀑布一般将袖子的动势挥泄出来,形成“冲”的特征,因此给人一种刚劲有力的感觉。绕袖作为单一袖技,也不难看出阴阳的痕迹。绕袖又分为里绕袖、外绕袖两种,它是通过手腕向里或者向外拨动,形成水袖划圆的动势,使其形成螺旋状。气息也随着袖子的起落产生收放和凝聚,给人一种柔美圆滑的感觉。水袖的运动轨迹也是与身法相融合的,袖子每一次的抛拽和出收不仅是外在的一扔一收,它同时还用了内力,是身体间的开合、收放,是人体的外化变现,如果不用内在的力量与袖子配合,那么做出的动作则是很直白的,缺乏流畅性和美感。
有关中国美学对中国古典舞风格韵律的影响的文章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舞和太极阴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从中国古典舞的形态形成对《易经》八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据此根据太极八卦的定势对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姿态进行创作,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也最大化地将阴阳五行理论在舞蹈中加以体现。......
2023-11-0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中国古典舞中也大量存在着“开与合”的辩证思想,可以说中国古典舞就是“开与合”的艺术。具体来说,中国古典舞的“开与合”主要体现在“展与缩”的空间意识上。“合”是合拢、缩小的意思。中国古典舞关于“开与合”的处理可谓比比皆是。中国古典舞的开与合就是以这样的辩证方式存在于一切动作的运动过程中,并具体表现为“开合交替变化”“开合互为始反”以及“开合相互依存”。......
2023-11-01
“乐”其基本特征是“和”。从上述的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礼和乐的相互配合,不仅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也要求国家、家庭全面的和谐。因为进入礼乐文化之后,人这个个体因素已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三代礼乐文化之间具有一定的传承性与一致性,它们之间损益增删都不影响三代治理的沿革。......
2023-11-01
道家思想以自然美为核心,强调返璞归真的自由,提倡超越功利的人生态度。具体来说道家思想提倡平和清新与率真、独立,提倡悠然自得的人格之美。道家对于中国文学、绘画、音乐创作的影响也很大,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山水田园诗一时间极为盛行,我们所熟知的陶渊明、王维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在音乐方面,国人喜欢用高山流水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这也和道家自然率真的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2023-11-01
中西方在人的思维方式上也有差异,西方的思维方式是明显的主客二分式的,而中国的思维方式则主客不分,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对此张岱年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有论述。对于中国古代文论,人们普遍认为其看似没有理论系统,是一种闲散的、经验式的创作,但是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自身内在的理论体系。由此可观,庄子推崇的超越主体是对自身主体的超越,通过这种超越的方式达到另一个客观的世界。......
2023-11-01
夏商周三代开启了中国的阶级社会,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在漫长的三代时期内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不仅为中国后世文化思维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文明特征也成为中国文明延绵与发展的导向。礼是中国文化整体特征,“治”其实就是礼仪的系统,“道”是礼义的系统。因此儒家所提倡的“道统”可以说非其首创,而是从中国礼文化中继承与发展出来的。三代礼乐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2023-11-01
(一)官学易学《易》又作《周易》,关于《周易》的得名,说法很多,首先关于“周”字自古以来便有诸多不同的解释,一说“周”为周密、周遍之义。而班固则主要以长安经学立于官学的易学为立论依据,所以有以上分歧。《易经》由卦(名)、卦辞、爻辞三部分组成。......
2023-11-28
禅宗的核心思想为空灵。禅宗的美学思想看似有些玄,讲究出入世的感悟,追求人的独立思考,作为一个个体要对禅有自己独到的理解。由此可见禅宗美学对于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美学影响之深远。除了在诗文方面对于禅宗思想有所体现,谢灵运在音乐创作上也注重将个人的主观情感、主观情绪移植到客体之中,使得主客体可以得到有效的交流,这样的音乐作品才更有魅力,他将这种艺术创作形式称为“物我同化”。......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