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讀了頡剛的《古史辨》,我的確從内心裏受到深切的感動;我倦眼爲之一振,而我藏在内心從未發表的意見也居然得了一位實行者。這部書是集合已發表與未發表的論文及信札,而冠以七萬言的長序而成。其實這還不過是頡剛嗜學態度的小小表顯;我們只要讀完這部書,我們立刻覺得他十年來對於學術的努力與今後預定有系統的研究計劃之可贊嘆佩服。......
2025-09-30
“儒教”二字最早出現于何種文獻我還找不出證據。“儒教”是漢以後至“五四”以前用所謂的三綱五倫四書五經,以維護統治階級的東西。
春秋戰國時代,地主抬頭,他們享有文化遺産,自然也要求政治上的地位。秦始皇用硬的焚書坑儒政策,這是一個頂愚笨的辦法。從歷史上看,凡是想用專制的殘暴的手段以維持王室的,必定失敗。由這一點,我們又可以看到政治,經濟和教育之不可分。漢代帝王的手段較爲靈活,設太學以經典牢籠地主士大夫階級的子弟,然後再用考試以選拔官僚。所以,我對於中國教育史的意見,
(一)漢→魏晋以前 學校與選舉不能分離。
(二)魏晋→隋唐以前 學校與九品中正法不能分離。
(三)隋唐以後 學校與科舉不能分離。
總而言之,這些都是統治者的政治花樣,使地主、士大夫和官僚的子弟有出路。所謂“仁政”也不過是吃鷄蛋的辦法。將鷄養得肥肥的,讓它多生幾個蛋,主人多食幾個,奴才少分得一兩只。儒教的中心思想是“三綱五倫”。所謂三綱是“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婦綱”。所謂五倫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倫的話出於《孟子》。他規定了人與人的社會關係。每一種關係中都有它的道德價值,而且這種道德還是對等的面不是片面的。但是從五倫到三綱便很怪了。三綱的出現較後,最初見於“緯書”。《白虎通》上説得最明白。此外在前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亦可看到。但董仲舒是儒教的初期人物,他所説的也還算不是完全片面的。假如爲君爲父的可以胡作胡爲,而臣或子不能過問,這一種片面的道德規範,現在看起來,雖然很可笑,但中國社會之所以安定下去,也就靠着這一套法寶。
所以儒教最重要的政治作用,是:
(1)使地主們能安定穩穩的收糧。
(2)使官僚們儼然是民之父母。
(3)使士大夫埋頭經典研究。
於是社會藉以安定!
再談到經典吧。孔子是否制作六經是很成問題的。《易經》與孔子大概没有什麽關係,普通的誤會是由於《論語》上“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來的。其實照今文學《魯論》的話,是“五十以學,亦可以無大過矣”。至於孔子與《春秋》的關係在現在學者間也有許多异議。錢玄同先生根據《論語》,以爲孔子根本與《春秋》無關。説孔子作《春秋》,全是孟子造謡。總之,五經成爲整個的經典,完全是漢武帝、董仲舒等政治花樣。
宋元明清以來,五經之外,又重四書,而四書的重要遠過於五經。其原因是想與外來的思想對抗,因爲佛教自漢朝傳入中國以後,它一方面是宗教,另一方面又是哲學,這是漢代儒教的思想所抵抗不了的,於是慢慢的有宋朝理學的興起。原來(https://www.chuimin.cn)
印度佛教文化——否定一切,認爲有生便有死。有生死便有苦痛,這是熱帶的農業文化的反映。
中國文化——對於生有極熱烈的戀望。舉例來説,觀音菩薩原本是男性,而且没有孩子的,但到了中國,便變成“送子觀音”了。這是温帶農民文化的特徵。
理學便是接收佛教文化的方法以抗拒佛教的一種學術思想。
四書是理學家的唯一經典,它表示了道統,也表示了他們心目中的中國文化,由孔子的《論語》而曾子的《大學》,而子思的《中庸》,而孟子的《孟子》。其中《大學》和《中庸》更重要。
《大學》是儒教的方法論(内聖外王)。
《中庸》是儒教的本體論。
這就是爲什麽朱夫子説了謊話來大捧特捧《大學》的原因了。綜括起來説:
《大學》的思想是從心到物,從内到外,從個人到社會,它代表東方農業社會的思想。
而現在西洋的思想從物到心,從外到内,從社會到個人,它代表西方工業社會的文化。
由今天的事實看來,現在的世界是工業的,而不是農業的。所以在今天如果再有人要談儒教,不是騙人,便是别有用意。我請問今天的闊人們,他們的家治了没有呢?他們的心正了没有呢?桃色糾紛弄得一團糟。而我們窮教書的,家治了,心正了,可是誰來要你治國平天下?我一點不怨,我覺得社會在變動,這是一個歷史的命運。我今天並没有向各位積極的指出一條路,可是在消極的方面,可説是要把漢以後到五四運動前的封建思想清算了!這清算並不是將全部古文化撇開——那時候的孔子也是死路一條,没有田地,没有政權,但是他能够接受古代文化,貢獻給人。這是我今天所得的結論,並略略表示我個人的一點人生觀。所謂“乃所願則學孔子也”!(趙易林筆記講演,曾經周予同先生校正,謹此志謝。)
原載《青年界》2025年(新)第5卷第4期。
相关文章
自我讀了頡剛的《古史辨》,我的確從内心裏受到深切的感動;我倦眼爲之一振,而我藏在内心從未發表的意見也居然得了一位實行者。這部書是集合已發表與未發表的論文及信札,而冠以七萬言的長序而成。其實這還不過是頡剛嗜學態度的小小表顯;我們只要讀完這部書,我們立刻覺得他十年來對於學術的努力與今後預定有系統的研究計劃之可贊嘆佩服。......
2025-09-30
現在正是開始向大教育這一階段上邁進,只要我們肯犧牲點血汗,加入這史的巨輪的推進隊,那大教育將由理想的存在而變爲事實的呈現。理想的前史時代教育史的完成,還有等待於國内考古學家和社會學家的努力。這是古今中外教育史上鐵的事實,中國自然也無法例外。從春秋戰國一直到現在是士大夫教育由萌芽而完成而發展而崩壞的時代。......
2025-09-30
《説文》五篇上丂部:“,反丂也。讀若呵。”《説文》十二篇下“,流也。從反厂。讀若移。”《説文通訓定聲》解部十一:“……經傳多以貤、以施、以移爲之。”今注音字母係借用。《説文》四篇下“,小也。象子初生之形。”《説文》三篇下“,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古文作,篆文作,。“”母的後半有“ー”音,所以借用讀“ー”音的“”字作字母。......
2025-09-30
想明暸中學國文教授的真正目的,非先了解中學校的性質不可。况且這種以教師爲中心的教授法,絶對不適合於現代的教育。中學生在學問上,是預備升學的;在社會上,是養成一個完全的人。現在我根據以上的原則,暫定一個中學國文的理想標準:A.人人能用國語或近的文言,自由而敏捷的發表思想情感,或紀述事實,絶對没有文法上的錯誤。B.人人能懂得中國文學和學術變遷的大概。......
2025-09-30
這次居然以公家名義計劃的發掘系統的編理,這不能不視爲研究方法的進步。其發掘計劃,先從地層着手,故工作兩月左右,頗有成績。不料因這兩次器物的移,竟引起河南人士的誤會,河南圖書館及民族博物館的主持者遂呈請省政府禁止該所發掘。現將這兩次的發掘與研究大略的分述如次:......
2025-09-30
近世優生學者,就是應用這種學理,消極的禁止病的特質的遺傳,積極的改進善的特質。世界上無數的女子,她們負了傳遞生命的大義務;而男子反借了這機會,剥奪她們的自由,壓制這神聖的母親。所以實行兒童公育的結果,兒童死亡率一定增加。每個保姆所撫養的兒童數目,按兒童年齡的增長,由三個增至十個,以免一切保育力的减少。總之,這時期可應用福來培爾Freobel的學説,而除去他宗教的色采,和現社會資本主義的流毒。......
2025-09-30
因爲懷抱這種空想的緣故,所以我對於教育的意見,近於革命的,而非改進的。就我個人的私見,我覺得新學制系統草案的優點只在中等教育段。這次新學制系統草案的中等教育段能够將升學和職業兩方面兼顧,在維持現社會的原則上面,使學生依據經濟的狀况和個人的志趣,受相當的教育,這是不能不贊許的。新學制中的初等教育,主張采用四二制,這使我不能不懷疑。......
2025-09-30
隋的國祚雖短,但它是政局由分而合的一個過渡時代,所有典章制度的因革,不啻是唐代的先驅者。至於隋代的學校興廢史,因享國時間過短,没有什麽可叙録。這二館爲貴胄學校,近於大學性質。學校制度的階級性 漢代學校爲單軌制,當時雖有宫邸學校如四姓小侯學等,但不過是特殊學校之一種。中央醫學與中央崇玄學,史無明文,其入學資格大概與律、書、算相近似。......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