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多年来我们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古往今来的许多事例证明,素质教育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础。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025-09-30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同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之所以能得到大面积推广,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农村富余劳动力之所以能大量向沿海地区和城镇转移,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有数以亿计受过义务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作为基础和支撑。农村普及义务教育有很大成绩,功不可没。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等,都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对广大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农村全面“普九”〔3〕,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农村义务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兴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农村教育面广量大,中小学在校生多达1.6亿人。从小学到初中,正是他们身体发育和智力启蒙的阶段,小时候养成的品德、性格、习惯往往影响一生,学校和老师的影响有时超过家庭和父母。因此,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青少年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大批来自农村的高级专门人才活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一些人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医生、教授和文学艺术家,他们的成才同青少年时代在农村接受的良好基础教育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要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宏大任务,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离开农村教育的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和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谁能享受良好的义务教育,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否则就难以融入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摆脱经济贫困首先必须改变教育落后。“今天的辍学生,就是明天的贫困户”,这是农民群众从现实生活中得出的结论。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广大群众受教育水平和接受教育机会明显落后于城市和发达地区。我们要缩小教育差距,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https://www.chuimin.cn)
发展农村教育,有助于积累国民经济增长的后劲。纵观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发达国家都是在经济欠发达时期就开始普及义务教育,而且对农村教育给予特别关注。正是由于这样做,才有尔后的经济腾飞。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把农村教育扎扎实实搞上去。否则,就有可能丧失机遇,甚至会贻误现代化建设大业。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性,务必牢牢抓住机遇,全力以赴,发展农村教育。
相关文章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多年来我们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古往今来的许多事例证明,素质教育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础。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025-09-30
要进一步办好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础。对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是要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基础教育。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义务教育发展的差异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我们要把缩小义务教育差距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保障残疾孩子平等接受教育,应该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2025-09-30
在中国农业大学,我想讲一点别的。我们当前防治“非典”的工作,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的预防工作。国务院准备后天召开全国农村防治“非典”的电视电话工作会议。同学们都是学农的,我希望通过这次防“非典”的特殊战斗,每个同学思想上更加成熟起来,不怕困难,同时树立起毕生为农民服务的志向。中国农民富裕之时、中国农村发达之时,就是整个国家强盛的时候![1]这是温家宝同志在中国农业大学的讲话。......
2025-09-30
恰在这一年,教育部撤部建委,时任江西省副省长的柳斌同志调任国家教委副主任,分管基础教育等工作。然而,惟其难,也惟其责任重大,柳斌自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为中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殚精竭虑的工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起草领导小组组长,柳斌与同事们一道进行了大量艰辛的劳动。他认为,时代发展到今天,基础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就是要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今,柳斌关注基础教育的豪情仍未了。......
2025-09-30
(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为普及高中教育奠定了基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从财力上支持了高中教育的发展。(三)国民素质的提高,充分认识到高中教育的重要性。近20年来的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高中、高招或招工,而相当多独生子女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而没能接受高中教育,进而失去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认识到位,费用充足,普及高中教育已成可能。目前高中数量少,招生有限,不普及高中教育将形成很多后患。......
2025-09-30
未来十年我国教育的发展任务是在办好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教育规划纲要》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这里我着重讲一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发展的有关问题。要优化高等学校区域布局,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要推动全国城乡学前教育普遍发展。要特别重视发展农村、中西部地区、偏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
2025-09-30
建国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以计划经济为背景的国家包办基础教育的财政体制和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为背景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财政体制。所以这一时期中国的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可以称为是国家包办时期。这期间基础教育财政体制也有过调整,但属于中央与地方、条条与块块之间关系调整的范畴,由于整个经济体制与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未发生根本变化,所以基础教育财政体制也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2025-09-30
提出并推进武汉市基础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涉及到的问题是对武汉市基础教育现代化要有全面的认识。其五,武汉市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是一种战略,是区域内政府规划在一定历史时期要实现的教育发展目标与任务。其次,要认识到武汉市启动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现实性。一是区域教育改革的主体地位日益明显,武汉市在区域内推进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成为可能。武汉市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策略选择,首先要建立在对区域经济差异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