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以计划经济为背景的国家包办基础教育的财政体制和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为背景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财政体制。所以这一时期中国的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可以称为是国家包办时期。这期间基础教育财政体制也有过调整,但属于中央与地方、条条与块块之间关系调整的范畴,由于整个经济体制与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未发生根本变化,所以基础教育财政体制也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2023-10-16
【作者】蓦然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提出,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恰在这一年,教育部撤部建委,时任江西省副省长的柳斌同志调任国家教委副主任,分管基础教育等工作。从此,他便与这一事关民族素质与国家兴旺的大事结下了不解之缘。
柳斌自1961年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谈起几十年焚膏继晷为之奋斗的事业,柳斌感慨不已。他说,办教育难,办基础教育更难,在一个12亿人口的国家办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普及性基础教育尤其难。
然而,惟其难,也惟其责任重大,柳斌自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为中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殚精竭虑的工作。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起草领导小组组长,柳斌与同事们一道进行了大量艰辛的劳动。1986年4月,《义务教育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同年7月正式实施。在一些人眼里,《义务教育法》是个“软法”,但柳斌却不这样看。他认为,回顾基础教育这十几年的巨大发展,应当说《义务教育法》是起了巨大作用的。从1985年小学教育尚未在全国普及,到目前全国2242个县(区)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73%左右,没有《义务教育法》是根本实现不了的。
柳斌认为,一个人或一个典型的影响力再大,也毕竟有限;像我国这么大的国家,光靠抓点来带动工作显然十分困难,只有有法可依,并且依法办事,才能将一项工作深入到中国的县、乡以至村级单位,这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
为此,多年来,基础教育主要抓了各项法律法规建设。譬如《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教师法》、《德育纲要》、《职业道德规范》、《小学管理规程》、《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指导纲要》等。应当说,基础教育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中,法律法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建立法律法规的同时,基础教育不失时机地抓了几项重大措施的具体落实。(www.chuimin.cn)
首先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措施的实施。此项措施对基础教育尤其是“普九”的发展产生的巨大推动力,不可低估。在教育观念上,它明确了教育不只是教育部门一家之事,而是全社会的事、政府的事,变过去的“要我办学”为现在的“我要办学”,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在中国大地形成了一股你追我赶,争相改善办学条件的热潮。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发展,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消灭危房、新建校舍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顺利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大力推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体制”的形成和落实。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最大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形成了“财、税、费、产、社、基”多方筹资的办法,即依靠财政拨款、征收城乡教育费附加、收取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发展校办产业、动员社会集资、建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办法,来维持基础教育的运转,使教育由单纯依靠政府拨款,走上了投资多元化的道路。这项改革为“普九”增加了强大动力。
第三,一直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80年代中期,面对当时小学教师多为民办,待遇低、同工不同酬等问题,柳斌力主把民办教师作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予以彻底解决。1986年国家教委会同四部委进行调查,达成共识,报国务院批准,决定用10年左右时间,通过转正、离退休、培训转岗等多种形式解决300多万民师问题。如今这项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实现到本世纪末解决民师问题的目标已指日可待。为改善教师生活、工作待遇,柳斌和他的同事们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工作,为国家出台提高教师工资标准、解决教师职称问题、建立中小学职务制度、设立班主任津贴、解决中小学教师住房问题等重要政策打下了工作基础。
应该说,柳斌在任这段时间,是基础教育发展的较好时期。教育得到了全党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定落实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证。
1986年前后,针对当时教育界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柳斌在教委党组领导下开始了扎扎实实推动素质教育的工作。他认为,时代发展到今天,基础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就是要向素质教育转变。为此,柳斌和他的同事们经历了从1985年至1994年的素质教育酝酿准备阶段、1994年至1998年的素质教育起步阶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为了构建素质教育体系,他深入调查,扶植各种教改实验,树立了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等一批典型。在汨罗、烟台、大连等地开展了区域性大面积的素质教育试验,使得素质教育逐步在全国蓬蓬勃勃开展起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今,柳斌关注基础教育的豪情仍未了。作为教育部总督学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他仍在为本世纪末“普九”任务的完成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努力工作着。
有关普通教育发展谈的文章
建国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以计划经济为背景的国家包办基础教育的财政体制和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为背景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财政体制。所以这一时期中国的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可以称为是国家包办时期。这期间基础教育财政体制也有过调整,但属于中央与地方、条条与块块之间关系调整的范畴,由于整个经济体制与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未发生根本变化,所以基础教育财政体制也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2023-10-16
提出并推进武汉市基础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涉及到的问题是对武汉市基础教育现代化要有全面的认识。其五,武汉市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是一种战略,是区域内政府规划在一定历史时期要实现的教育发展目标与任务。其次,要认识到武汉市启动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现实性。一是区域教育改革的主体地位日益明显,武汉市在区域内推进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成为可能。武汉市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策略选择,首先要建立在对区域经济差异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2023-10-16
教委会主要职责是制定政策、审核预(决)算,通过人事任免及学生纪律处分等,对学校有较大的管理权力和制约力。不过总的说,“美国校长的权力没有中国校长权力大”。由于美国基础教育的经费大部分来自于社区居民的纳税,而居民的子女大都在社区所在学校就读,因此,社区居民对教育委员会的选举、学校经费的使用、教育质量的提高及子女成长情况都十分关心,通过学区教委会对学校教育工作进行制约和监督。......
2023-10-16
对于那些试图在数学和科学领域内选取一个单元课程作为高中文凭课程的学生来说,选择“应用研究”课程不能满足该学科群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原因是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未来具有潜在价值。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应删掉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相重叠的一些内容。......
2023-10-16
(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为普及高中教育奠定了基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从财力上支持了高中教育的发展。(三)国民素质的提高,充分认识到高中教育的重要性。近20年来的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高中、高招或招工,而相当多独生子女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而没能接受高中教育,进而失去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认识到位,费用充足,普及高中教育已成可能。目前高中数量少,招生有限,不普及高中教育将形成很多后患。......
2023-10-16
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要求的需要,是迎接21世纪国际竞争,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培养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将有力地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2023-10-16
《教育规划纲要》特别提出到2012年要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这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教育规划纲要》规划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是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纲领,必将对教育改革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023-10-31
中国正在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探索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在高中教育阶段,要坚持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并重、协调发展。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