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建设为标志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对经济法上分权理论的有益实践。从分论角度研究分权,进而上升到总论的文献也很少。如果继续聚焦,进而观察“省—市—县/区”级,会发现落实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中一项现实紧迫而常被忽略的问题——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能力”问题。能力的问题在各级政府都多多少少存在,而现阶段在“省—市—县/区”级尤为突出,表现为对金融风险难以掌握、难以判断、难以应对。......
2023-08-14
本书第二章引述迈克尔·海姆的描述,说明了将真理简化成相合性的后果。但是,纵观全书,他的观点尚值得再次提及。重新思考这些观点,是为了再次强调媒介在真理的揭示能力已被抹杀的情况下所能发挥的作用。海姆(Heim,1993:68)指出,“真理的本质发生了变化”——由“作为揭示过程的真理”变成了被理解为正确性的真理,而后面这个意义上的真理就是“陈述所具有的反映,或可靠地指涉物体的能力”。我们在导言中提及,海德格尔宣称“哲学若把自己弄得可通达了,就是在自杀”;他的这种说法是反直觉的、难以理解的,但其背后的要旨却可以通过上述海姆的引文得到解释。海德格尔的这种观点在这个智识平等的时代实在不受欢迎。这是因为,主导这个时代的是真人秀节目和社交媒体,“所见即所信”,或者再次用格里高利(Gregory,2007:57)那句引起共鸣的话来讲:“在一个没有思想的时代,可理解性代表着那种对任何一个无热情的人都有效的普遍可通达性。”
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的内容和表述方式的确不容易,但海德格尔思想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让那些不懈探究的读者得到回报,使他们更好地从真理层面理解那种对技术作出的循规蹈矩的、空洞的解读。海德格尔对“正确的”与“真实的”这两者做了理论区分,并继而提出,正确的东西如果过于丰富,就可能遮蔽真实的东西。然而,海德格尔的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人们对他的思想的理解。人们对海德格尔那些不同寻常的观点的解读有时是混乱的。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混乱呢?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给出了各种正确的解释。然而,正像使乡村田园生活与高科技社会相对立的错误二分法一样,这些解释时常偏离或拒斥了一个更重要的事实,即:当我们将海德格尔的成果和关切应用于媒介分析时,我们就能够开启具有挑战性的新视角。
因此,海德格尔对真理的追问提供了四条非常有用、具有启发性的洞察;这些洞察有力地挑战了——如果不是重写了——媒介发挥中介作用的游戏规则:
1.海德格尔解读了那种已经被媒介理论和实践接受并操作化了的真理理论。他不仅描述了“真理的相合性理论”而且还将这个概念的发展过程置于西方思想史中进行考察。
2.海德格尔对上述默认的理解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和考察,但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人们处理事物的一般方式有什么错误或不当之处,而是因为“相合性”无法对它自身的理论见解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海德格尔特别说明了相合性与表象的正确性(无论是其观念主义的形式还是实在主义的形式)何以需要在先的揭示:要想对比表象与被表象的东西,要想对表象的正确性/错误性进行评价,就必须让某些东西预先被揭示出来。(www.chuimin.cn)
3.为回应这个问题,海德格尔为真理给出了更加本原的解释。无论是在时间层面还是在概念层面,这种本原的解释都先于符合论的解释。这种对真理的替代性解释见于古希腊的一词。这一解释指出,真理意指本原上的去除遮蔽,而“相合性”则是作为一种附属含义,最终从去蔽中衍生出来的。
4.海德格尔将去除遮蔽的任务交给了λóγος,后者作为一个希腊词语可被译为多个概念:谈话、语言、逻辑、理性。接着,海德格尔对词(以及其他表象方式)与物之间那种默认的关联进行了重构:媒介和表象手段不仅仅是传播工具,也不仅仅是一种陈述已经“在那里”的物体的信息的次级现象。相反,媒介作为积极的参与者直接出现在揭示物体之存在的过程中。这些物体只有在被揭示之后才会被我们当成被表象的东西。
在对以上四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必须提出的问题是:人们在意识到自己已经处于技术世界之中时,又该如何栖居在这种无可避免地被技术所裹挟的境况中?或者说,人应该如何在诸媒介(事物)之间[3]占有一份空间和时间?更重要的是,海德格尔要求我们思考:我们应该以何种方式理解这种境况下的危险,又该以何种方式与这种危险境况相抗争?什么东西能够让我们得到救赎?
有关海德格尔论媒介的文章
以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建设为标志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对经济法上分权理论的有益实践。从分论角度研究分权,进而上升到总论的文献也很少。如果继续聚焦,进而观察“省—市—县/区”级,会发现落实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中一项现实紧迫而常被忽略的问题——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能力”问题。能力的问题在各级政府都多多少少存在,而现阶段在“省—市—县/区”级尤为突出,表现为对金融风险难以掌握、难以判断、难以应对。......
2023-08-14
征用之链并不向外指向什么东西,相反,它只会进入自己的回路。从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角度看,基于电信技术的媒介可以被视为一个“征用之链”,它持续发挥作用,但它并不在场。在鲍德里亚看来,媒介是一个“环形构造”,一个“永恒诱惑的整合回路”。与此同时,我们从克拉考尔的作品中看到,克拉考尔既认识到媒介能够让社会丧失活力,又认为拒绝或回避技术进步并不能解决问题。......
2023-10-30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对产业结构的主要衡量标准是市场集中度,其研究重点也集中在产业集中度与产业盈利水平之间的关系上。他们认为,企业之间的利润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产业的集中度的差异上,也就是说,产业集......
2023-12-05
我多年做编辑工作,也不少动笔改别人文章,真狂妄一次,是深知此中甘苦。有自由,如何选用?——我一直不明白动笔时是怎么想的,是认为我抄错了,甚至庄子写错了?对于有动笔权的人,以涂涂抹抹为业的人自然无可奈何。二是为人,即奉劝有动笔权的人,大笔一挥之前,先要想想,一时想不好,可以查书,问人,切不可过于自信,强迫作者放下手笔的面瓜,改吃编辑惠赠的西瓜。......
2023-07-30
记得入学教育时的一次大会,台上领导讲话,其间小刘与她两旁的同学在下面说话,我就把她叫到了礼堂外面。转眼间到了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小刘因为踩踏×班的凳子,和×班的男同学起了争执,其间,小刘动手扇了该男同学一耳光!现在,回过头来审视整个过程,我曾经努力化解小刘的成见,但很遗憾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而这种成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直到现在,我都在反思与小刘同学的相处。唯有如此,我们的职业生涯才不留遗憾!......
2023-10-29
罗晓艳[1]摘要:法院执行难与破产启动难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司法公信力,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改变了由当事人申请启动破产程序的传统模式,为执行转破产制度提供法律依据。但法律条文规定过于原则,并未对如何衔接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加之司法实践中诸多因素阻碍执行转破产制度的有效实施。......
2023-08-07
长期以来,源于对经典学科标准的坚守,高等教育学的性质与地位一直存在争议。对此,许多学者从高等教育研究的特殊性与重要性等角度,论证了高等教育学应该成为一级学科。可见,将高等教育学提升为一级学科,必然涉及学科制度改革,这是“高等教育学”再学科化无法绕道而行的一个制度性瓶颈。......
2023-10-05
选择恰当的收尾方式。这样的结尾,就属于封闭式的,具有确定性的教育思考。开放式结尾就是在文章末了不给出明确的解答,或者只给出部分解答,引发读者的联想和自我反思。俗话说,编筐织篓,重在收口。前面的文字虽然在理论上算是一种回答,却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写的多了,思考的多了,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2023-10-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