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难兴邦,灾祸成福-老子智慧心解

大难兴邦,灾祸成福-老子智慧心解

【摘要】:可见,灾祸最终也可能成为幸福。正是因为失败和艰难才使他们“杰出”起来。有时外族的入侵反而促进了民族的统一,如德意志就是这样。灾祸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有时是一件好事,全国性的旱灾、水灾、地震等,也容易唤起海内外同胞的民族认同感。灾祸变成了福音,难怪古人说“大难兴邦”了!

人都近福远祸,亲戚朋友的相互问候也总是祝福,还没有听谁说祝亲友遭灾惹祸的。其实,在一定条件下,祸就是福,福也可能是祸。

在人生道路跌两次交或摔几次跟斗,从整个人生着眼未尝不是件好事。人一遭受灾祸内心就畏恐,跌了几次跤后处世就谨慎。畏惧恐慌就不敢胡作非为,行为就会正派端庄;谨慎就不至于轻率马虎,行动之前就会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必然能明白事理,按事理办事必然能够成功,事业成功自然能赢得人们的尊敬,能够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为人端庄正派就必无祸害,没有祸害就能尽天年,尽天年自然就能全生长寿。受人尊敬、经济富裕和健康长寿,这不是人们所羡慕的幸福是什么呢?可见,灾祸最终也可能成为幸福。

人生开始的路太平坦了,青春年少就在事业上大红大紫,处处受到人们的追慕和捧场,这容易使人骄傲放纵和忘乎所以。一骄纵就容易走上邪路,行为淫恶放荡,举措违背常情,于是就可能由成功的顶峰滑向惨败的深渊,由幸运儿一变而为倒霉鬼,有的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在这种情况下,福也就是祸了。

许多杰出人物的成功背后不知有多少泪水、痛苦艰辛和失败。正是因为失败和艰难才使他们“杰出”起来。傅说为殷相之前,在傅险这个地方筑墙,与我们现在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没有什么区别。千百年来被传颂的舜也不是什么大家子弟,从小一直在家跟着父母种田放牛。殷朝的大臣胶鬲,从前曾经是个做鱼盐生意的小贩子。管仲帮齐桓公成一代霸业,但当初更是个有名的穷小子,后来三次出来当官三次被罢免,几次打仗都吃了败仗;还因在政治上跟错了主子而被关进了铁窗,最后才时来运转。楚国的宰相孙叔敖,过去一直在北方海边捕鱼,几次险些葬身大海。秦国的宰相百里奚从前吃的苦更多,很可能还是奴隶出身,他被卖给秦国的放羊人时,要价仅只五张羊皮。

孟子说一个人要想干一番大事业,一定先要在精神上受许多磨难,体力上疲累劳碌,有时甚至吃了上顿缺下顿,遇事不顺,不幸的事好像总是缠着他,只有这样他的精神才能受到震动,他的意志才能逐渐坚韧,他的能力才逐渐增强。常常犯了错误后才能避免错误,常常受尽折磨后才能避免不幸,常常失败到最后才成功,因而困苦才激励发愤图强。

现在的父母老怕孩子受打击,遭挫折,怕孩子受冻挨饿,恨不得把他们放在恒温室里长大才好,这样爱孩子其实是毁孩子。一个人不在生活海洋里经受风雨的考验,意志力必然薄弱,生活能力必然低下。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如果真的一帆风顺了,那才真的是最大的不幸。这种人即使不犯任何错误也是枉活了一生,没有吃过苦怎么能感受甜呢?人生道路太平坦,其人就必定平庸;生活得太安逸,要么就变得浅薄,要么就走向堕落。

只有在忧患困苦中磨炼,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自己的脚跟,而过分的安逸快乐会把人引向死路。(https://www.chuimin.cn)

孟子说:一个国家如果国内没有敢向国王说难听的话的大臣,国外又没有相与敌对抗衡的邻国,没有遇到外来的侵略和威胁,很快就会走向灭亡。

常常面临邻国的威胁本来是一件坏事,但它又使整个国家都紧张起来,齐心协力地进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当一个民族受到别的民族的欺侮时,被欺侮被侵略的民族,其民族意识空前提高,民族团结大为增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大家抛弃内部的恩怨,同仇敌忾,过去全国一盘散沙,这时上下一盘棋。反侵略战争最能激发民族的活力,使原来惰性很深的民族显出蓬勃的生命力。如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共弃前嫌,第二次携手合作,一致对抗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一个古老的民族争得了应有的尊严。

有时外族的入侵反而促进了民族的统一,如德意志就是这样。拿破仑入侵前,德国四分五裂,诸侯割据,法国军队的铁蹄和枪炮惊醒了德意志民族,使他们的民族意识大为加强,他们在反侵略的旗帜下走到一起来了。

灾祸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有时是一件好事,全国性的旱灾、水灾、地震等,也容易唤起海内外同胞的民族认同感。一九九一年我国的大水灾,海内外的同胞纷纷解囊相助,台湾、香港地区那些对大陆制度心存偏见的同胞,也放下平时政治上的歧见而慷慨捐赠,那种场面真激动人心。“打虎还是要找亲兄弟!”大灾像磁石一样凝聚了民族的向心力。在抗灾的过程中举国上下更像一家人,无论是受灾的还是救灾的都感到了民族的温暖。

灾祸变成了福音,难怪古人说“大难兴邦”了!这也就是老子的极反之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