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道”的根本特性,也是老子所提倡的一种生活态度,是他所推崇的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指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不仅大自然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人类自身天然的纯真也被做作所代替,袒露真情被认为粗野,暴露真思想被认为幼稚,敷衍成了人们交往的主要手段,说谎甚至成了修养的标志。......
2025-09-30
人都近福远祸,亲戚朋友的相互问候也总是祝福,还没有听谁说祝亲友遭灾惹祸的。其实,在一定条件下,祸就是福,福也可能是祸。
在人生道路跌两次交或摔几次跟斗,从整个人生着眼未尝不是件好事。人一遭受灾祸内心就畏恐,跌了几次跤后处世就谨慎。畏惧恐慌就不敢胡作非为,行为就会正派端庄;谨慎就不至于轻率马虎,行动之前就会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必然能明白事理,按事理办事必然能够成功,事业成功自然能赢得人们的尊敬,能够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为人端庄正派就必无祸害,没有祸害就能尽天年,尽天年自然就能全生长寿。受人尊敬、经济富裕和健康长寿,这不是人们所羡慕的幸福是什么呢?可见,灾祸最终也可能成为幸福。
人生开始的路太平坦了,青春年少就在事业上大红大紫,处处受到人们的追慕和捧场,这容易使人骄傲放纵和忘乎所以。一骄纵就容易走上邪路,行为淫恶放荡,举措违背常情,于是就可能由成功的顶峰滑向惨败的深渊,由幸运儿一变而为倒霉鬼,有的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在这种情况下,福也就是祸了。
许多杰出人物的成功背后不知有多少泪水、痛苦艰辛和失败。正是因为失败和艰难才使他们“杰出”起来。傅说为殷相之前,在傅险这个地方筑墙,与我们现在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没有什么区别。千百年来被传颂的舜也不是什么大家子弟,从小一直在家跟着父母种田放牛。殷朝的大臣胶鬲,从前曾经是个做鱼盐生意的小贩子。管仲帮齐桓公成一代霸业,但当初更是个有名的穷小子,后来三次出来当官三次被罢免,几次打仗都吃了败仗;还因在政治上跟错了主子而被关进了铁窗,最后才时来运转。楚国的宰相孙叔敖,过去一直在北方海边捕鱼,几次险些葬身大海。秦国的宰相百里奚从前吃的苦更多,很可能还是奴隶出身,他被卖给秦国的放羊人时,要价仅只五张羊皮。
孟子说一个人要想干一番大事业,一定先要在精神上受许多磨难,体力上疲累劳碌,有时甚至吃了上顿缺下顿,遇事不顺,不幸的事好像总是缠着他,只有这样他的精神才能受到震动,他的意志才能逐渐坚韧,他的能力才逐渐增强。常常犯了错误后才能避免错误,常常受尽折磨后才能避免不幸,常常失败到最后才成功,因而困苦才激励发愤图强。
现在的父母老怕孩子受打击,遭挫折,怕孩子受冻挨饿,恨不得把他们放在恒温室里长大才好,这样爱孩子其实是毁孩子。一个人不在生活海洋里经受风雨的考验,意志力必然薄弱,生活能力必然低下。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如果真的一帆风顺了,那才真的是最大的不幸。这种人即使不犯任何错误也是枉活了一生,没有吃过苦怎么能感受甜呢?人生道路太平坦,其人就必定平庸;生活得太安逸,要么就变得浅薄,要么就走向堕落。
只有在忧患困苦中磨炼,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自己的脚跟,而过分的安逸快乐会把人引向死路。(https://www.chuimin.cn)
孟子说:一个国家如果国内没有敢向国王说难听的话的大臣,国外又没有相与敌对抗衡的邻国,没有遇到外来的侵略和威胁,很快就会走向灭亡。
常常面临邻国的威胁本来是一件坏事,但它又使整个国家都紧张起来,齐心协力地进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当一个民族受到别的民族的欺侮时,被欺侮被侵略的民族,其民族意识空前提高,民族团结大为增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大家抛弃内部的恩怨,同仇敌忾,过去全国一盘散沙,这时上下一盘棋。反侵略战争最能激发民族的活力,使原来惰性很深的民族显出蓬勃的生命力。如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共弃前嫌,第二次携手合作,一致对抗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一个古老的民族争得了应有的尊严。
有时外族的入侵反而促进了民族的统一,如德意志就是这样。拿破仑入侵前,德国四分五裂,诸侯割据,法国军队的铁蹄和枪炮惊醒了德意志民族,使他们的民族意识大为加强,他们在反侵略的旗帜下走到一起来了。
灾祸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有时是一件好事,全国性的旱灾、水灾、地震等,也容易唤起海内外同胞的民族认同感。一九九一年我国的大水灾,海内外的同胞纷纷解囊相助,台湾、香港地区那些对大陆制度心存偏见的同胞,也放下平时政治上的歧见而慷慨捐赠,那种场面真激动人心。“打虎还是要找亲兄弟!”大灾像磁石一样凝聚了民族的向心力。在抗灾的过程中举国上下更像一家人,无论是受灾的还是救灾的都感到了民族的温暖。
灾祸变成了福音,难怪古人说“大难兴邦”了!这也就是老子的极反之理的体现。
相关文章
“自然”是“道”的根本特性,也是老子所提倡的一种生活态度,是他所推崇的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指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不仅大自然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人类自身天然的纯真也被做作所代替,袒露真情被认为粗野,暴露真思想被认为幼稚,敷衍成了人们交往的主要手段,说谎甚至成了修养的标志。......
2025-09-30
晋国对“欲取先与”这一手好像特别在行,在政治和军事中屡次运用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老子一贯另具慧眼,重视阴、柔,认为柔能克刚,阴能制阳,弱能胜强。不少军事家以老子这一思想为指导,成功地运用老子以弱胜强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许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于是物极必反,避短扬长;则弱亦强,弱可胜强。......
2025-09-30
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子,说:“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都是表明柔弱胜刚强。一个人老实厚道、柔弱退让,绝不是无能懦弱的标志,而是聪明持久的象征。......
2025-09-30
因而,如何对待穷与通,是每一个参政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假如参政只为谋取私利,那就会把权柄看成命根,丢官和丧命往往引起连锁反应;假如把参政看成是实现抱负的机会,失败后会总结教训,失败可能使他更加坚韧刚强,以一种旷达的胸怀对待仕途的穷通。以造福社会和人民为己任,以民族的忧乐为忧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襟怀坦荡,精神必定永远昂奋。他们看重的是有没有背离道德,其悲乐不在于穷通。......
2025-09-30
说到真人,我们可以讲讲晋代的大名士阮籍。这一切,阮籍看在眼里,特别厌恶。阮籍的母亲去世后,有一次他在晋文王的宴席上纵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阮籍在一旁饮酒吃肉,神色镇定自若。其实阮籍才真是个孝子。这种礼节实在没有什么道理,阮籍才不管这一套哩。每次嫂子回娘家,阮籍总要帮她提包袱送很远。......
2025-09-30
老子同样也看到了这些现象,他认为要保持自己的天性,就要做到虽然明知圆滑的好处,自己却甘于诚实;虽然懂得谄媚会给自己带来利益,自己仍然照样挺起胸膛来做人;虽然知道在众人面前抛头露面会扬名四海,自己还是坚持默默地耕耘;虽然明白富贵荣华使人羡慕和尊敬,自己却安于过一种贫贱卑微的日子;虽然也知道美味佳肴好吃,自己还是津津有味地吃粗茶淡饭。做人又应该像白玉,不管埋在什么地方都不改变自己洁白的本性。......
2025-09-30
“大巧若拙”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大智若愚”,已经成了一种民族的智慧,它和“无为而无不为”一样,是老子独特的反向思维的典型例子。这种不用机巧的巧妙,不用智慧的智慧,使老子成为中国大智若愚的典型。老子是一位崇尚自然诅咒智巧的先驱,而《老子》却是一座装满了智慧机巧的宝库。......
2025-09-30
老子早就指出过追逐外物必然丧失自己的本性,“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声音使人听觉失灵,丰美的食品使人舌不知味,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贵重稀有的物品使人去偷和抢。因此高尚的人只求安饱而不逐声色,拒绝物质的诱惑而保持内心安足的生活。”我们今天的生活,只知拼命攒积金钱财富,只注重动物性的满足发泄,全部身心都沉浸在财富的追逐中,都浸泡在放纵感官肉体的快乐里面。......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