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网络地理覆盖范围分类按照计算机网络所覆盖的地理范围大小进行分类,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图1.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总线型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结构采用单根传输线作为传输介质,网络中各结点均接入总线。按网络使用对象分类按网络的使用对象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两大类。......
2025-09-30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按区域大小,计算机网络主要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等。
究其历史,计算机网络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原本用于军事通信,如ARPANet[5],后来逐渐进入民用领域。
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含义,往往有着不尽一致的理解,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点:互联和共享。互联不言而喻。所谓共享,典型的则是资源共享,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硬件资源共享:在计算机网络范围内的各种输入/输出设备、大容量存储设备,以及大型或巨型计算机等都是可以共享网上资源的,用户不用独自购买这些价格昂贵而又不经常使用的设备,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享用这些设备,这样大大提高了这些设备的利用率,也避免了用户的重复投资。
软件资源共享:任何计算机用户都不可能将所需要的各种软件(例如系统软件、工具软件、数据文件)收集齐全,且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在计算机网络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网上调用或下载各类现有的软件,实现全网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软件资源共享。
信息交流:在人类社会中,任何人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更是如此。计算机网络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
两台主机间通信时,对传送信息内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应答信号都必须遵守共同的约定,这种约定称为协议。
在ARPANet中,协议按功能可分为若干层次。网络如何分层,以及各层中具体采用协议的总和,称为网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具体实现是通过特定的硬件和软件来完成的。
这一时期的网络一般称为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以远程大规模互联为其主要特点。应该说,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间,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得到了迅猛发展。
作为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代表,ARPANet的主要特点是:①资源共享;②分散控制;③分组交换;④采用专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⑤分层的网络协议。(https://www.chuimin.cn)
这些特点往往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一般特征。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此时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典型的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25年颁布了OSI/RM,该模型分为七个层次,也称OSI七层模型,被公认为新一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从而为普及局域网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出现了计算机局域网(LAN)。由于投资少,方便灵活,LAN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迅猛的发展。LAN与广域网既有共性,如分层的体系结构,又有不同的特性,如局域网为节省费用不是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而是由单个的广播信道来连接网上的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这一阶段,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智能网络等,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大的计算机系统,发展成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
总结起来,(一个)计算机网络至少包含以下组成部分。
(1)至少有两台计算机互联。
(2)有通信设备与线路介质。
(3)有网络软件、通信协议和NOS(网络操作系统)。
相关文章
按网络地理覆盖范围分类按照计算机网络所覆盖的地理范围大小进行分类,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图1.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总线型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结构采用单根传输线作为传输介质,网络中各结点均接入总线。按网络使用对象分类按网络的使用对象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两大类。......
2025-09-30
本章主要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组成和系统组成。网络分层原理及相关概念。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和非性能指标。能力目标具备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知识的能力。没有计算机网络,信息化与数字化便无从谈起。如今,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命脉和基础,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及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无论如何,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是信息化社会的基础设施。......
2025-09-30
1995年3月IEEE 批准的802.3u 就是快速以太网的标准,其主要规范见表4.2。表4.2快速以太网规范100Base-T4 规范100Base-T4 是一种可使用三、四、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的快速以太网技术。快速以太网中的100Base-T 规范是从10Base-T 发展而来,其应用十分广泛。但帧间间隔由9.6 μs 调整为0.96 μs;快速以太网提供自适应功能,能够在网络设备之间进行自动协商,实现10 Mbit/s 和100 Mbit/s 两种网络的共存和平滑过渡;这样,很容易实现从传统的以太网升级到快速以太网。......
2025-09-30
磁盘双工、镜像及磁盘阵列容错是磁盘系统安全可靠技术的具体实现。RAID 0又称为数据分块,是使用“条”技术来跨越磁盘分配数据的,其目的是将容量和传输率提高到最大,但没有容错功能,一旦硬盘出现故障,阵列中的所有数据将会丢失。RAID 1又称镜像法,它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盘,即每次将数据同时写入两个盘,一个作为工作盘,另一个作为镜像盘。RAID 5是通常使用最多的数据保护方案。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备份......
2025-09-30
网络硬件包括网络服务器、网络工作站、传输介质及网络连接设备等。网络连接设备是构成网络的一些部件,网络连接设备有交换机、路由器等。打印服务器负责处理网络用户打印请求,普通打印机和运行打印服务程序的计算机相连,共享该打印机后这台计算机就称为打印服务器;应用系统服务器是运行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程序的服务器端软件、保存大量信息供用户查询的服务器。......
2025-09-30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是万维网的核心,是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协议。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请求和响应的交互中,必须遵循的规则和格式就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④基于该请求的内容,服务器找到相应的文件,并根据文件的扩展名,形成一个HTTP 回答报文回送给浏览器,服务器释放本次TCP 连接。HTTP1.1 将持续连接作为默认连接。图9.6HTTP 的报文格式开始行用于区分是请求报文还是响应报文。......
2025-09-30
ICMP 报文格式及数据封装方式如图6.11所示。图6.11ICMP 报文格式ICMP 报文首部的前4 个字节各部分的含义如下:类型(8 位)指出了报文的主要类型。ICMP 报文主要有差错报告报文和询问报文两种类型,表6.5 为ICMP 报文主要类型的类型值与所属类型的对应关系。表6.5ICMP 报文主要类型的类型值与类型对应关系代码(8 位)提供报文的某些信息,以便进一步区分某种报文类型的几种不同情况。......
2025-09-30
虽然计算机网络的历史不长,但发展迅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系统到多机系统、从以主机为中心到以网络为中心的发展过程,其演变过程到目前为止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阶段。这一时期的网络被称为第二代计算机网络。ARPANET的成功使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转变为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网络,真正形成了“网”的概念。图1—6单个主计算机为中心的网络图1—7多计算机为......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