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另一扇窗:沉默于圈子之外,桑树林的失落

教育另一扇窗:沉默于圈子之外,桑树林的失落

【摘要】:我发现,自己慢慢地不再属于任何一个圈子。那些年龄偏大的民办教师,他们也有自己的圈子。学校的南墙外是一大片桑树林,林地的深处藏匿着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沟壑。我的选择,就是那片桑树林,安逸、安静、无人打扰,更没有人和人之间的那些对比与竞争。可惜的是,前几年再回那所学校时,桑树林早已不见,那片林地被学校征用为操场。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写作,我这个游离于圈子之外的人要靠什么来支撑生命。

我发现,自己慢慢地不再属于任何一个圈子。

那些年轻的公办教师,他们有自己的圈子。他们有共同的话题,有晚上一起疯狂玩耍的自由,有一起玩的游戏,有超级玛丽,有整夜不休的“够级扑克”……总之,他们不需要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那些年龄偏大的民办教师,他们也有自己的圈子。他们聊得最多的是家长里短,说得最多的是养生之道,最为关心的就是哪一年有了几个“转正”的名额……事实上,他们只需要等待,等待政府安排好自己的未来。

而我,加入不了他们的圈子,也没有资格关心他们的圈子。

我,终于属于了沉默,在自己的世界里做着自己的事。

学校的南墙外是一大片桑树林,林地的深处藏匿着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沟壑。那里,就是我常去的地方。那时候的学校管理并不严格,上完课,若是不愿意在办公室里闲扯,你完全可以自由选择待的地方。我的选择,就是那片桑树林,安逸、安静、无人打扰,更没有人和人之间的那些对比与竞争。最美的时候,就是桑葚成熟的季节。带一本书,斜躺在沟边的草地上,一边吃着发紫的桑葚,一边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那份惬意,会让我暂时忘掉身边的烦恼,沉浸于诗歌里的悲喜与忧伤。(https://www.chuimin.cn)

孤独出诗人,这话有些道理。在寂寞里待久了,人就喜欢用文字码心情。我又开始写诗,写所谓的美文——那个年代最为流行的文学作品形式。

为什么说“又开始写诗”呢?原因是,我曾经写过诗。其实,我的高中生活基本就“毁”在所谓的作家梦上。如果没有成为作家的梦想,或许我会是一个高考的胜利者,已经在某个地方过着无限美好的大学生活。其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是希望自己戒掉写作的,甚至一度不愿意回忆关于写作的任何片段。但是,鬼使神差,我又开始了自己曾发誓不再涉足的写作之路。并且,还是诗歌,以及在别人看起来纯属无病呻吟的美文。

实在无聊,我也会投稿,并且时有文章发表。那时候,文学作品的稿费还是比较可观的,很多时候一个月的积累会远远超过我的那28.5元。于是,我就有了另外的心灵依赖——既然在世俗的较量中我失败了,在心灵上我就要远远超越。读书,写作,投稿,接收稿费,在那片桑树林里,一再的美好正悄悄地发生。

现在回想,能够支撑我走下去的,或许就是那片桑树林。可惜的是,前几年再回那所学校时,桑树林早已不见,那片林地被学校征用为操场。一大片的静谧,换成了塑胶跑道的喧嚣。也许,那段美好,已经再也回不去了。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写作,我这个游离于圈子之外的人要靠什么来支撑生命。所以,我一直坚信一个说法:那些你无法战胜的、克服的、隐忍的、接受的,只要有了文字的介入,都会令你更坚强。